国经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形解析之短期
进行贸易后,即加进外国市场,需求扩 大到D1,使得边际收益曲线提高到MR1, 现在以MR1=MC确定边际产量和价格, 均衡点移到E1,均衡产量是Q1,价格现 在是P1。但此时的平均成本在AC1, P1>AC1,产生相当于阴影部分的超额利 润。
图形解析之长期
MRs
DL
Ds
QL
MRL
Qs
三、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差别
同一产业与不同产业 贸易的基础不同 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不确定性 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受两国要素禀赋和国民收入 相似程度的影响
三、产业内贸易
(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沃顿指数 巴拉萨指数 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贝拉瑟指数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规模经济的衡量方法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三)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假设: 中印两国 生产丝绸、棉布 两国的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完全相同, 两种产品生产时存在规模经济
t0
模 仿 国
需求滞后
t1
t2
t 模仿国生产 3
掌握期间
模仿国出口
反应期间 模仿滞后
一、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 美国 1、理论内容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要素 比例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不同国家所具有的 优势。初期(发达国家),后期(发展中国 家)。 2、图形分析
四、产业内贸易
(一)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
二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 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1966年,巴拉萨的研究发现 劳埃德出版《同产业贸易》 鲁格曼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1975年,格鲁贝尔和 80年代中期,保罗克
四、产业内贸易
(二)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指的 是同一时期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 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 包括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的产 业内贸易。异质产品有包括垂直异质产品和水 平异质产品。
第三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新理论
一、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模型 波斯纳 美国 1、 理论内容:国际贸易的原因(技术 差距、时滞效应)——国际贸易格局 2、图形分析
图形分析
创新国生产 创 新 国 创新国出口
图形分析: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E’
E
1.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意味着什么? 2.假如两国都能专业化生产并贸易能够带来福利增进吗?为什么?
更直观的分析: “规模经济”与工业品 的“双向贸易”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假设: 两国,两商品,X外部经济,Y规模报酬不变, 市场完全竞争,两国的技术、要素禀赋、消费 者偏好完全相同
图形分析
产量 创新 成长 成熟 标准化 衰退 创新国消费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生产
模仿国消费
t0
t1
t2
t3
t4
时间
理论评价
1、揭示了基于动态技术差距的比较优势的来源 2、拓展了波斯纳的技术差距模型 3、并不符合所有的产品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O/P,AC
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种。内部的规模经 济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 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 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 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 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等。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是由于相同产业厂商的“聚集
效应”而产生,产品平均成本下降来源于整个行业
规模的变化。
来源:共享、专业化、技术外溢。
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中。 例如,在美国的“硅谷”有成百上千家电脑公司,每家都不 是很大,但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北京的“中 关村电脑城”,浙江的许多“钮扣城”“电器城”、“小商 品市场”等等,也都具有获取外部规模经济的性质。
三、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理论背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都假定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这与现实情况相 去甚远。
三、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基于垄断竞争的国际贸易
因大量厂商的存在,故市场是“竞争”的,同 时,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 所以每个厂商在其单个产品市场上又是“垄断” 的。
垄断竞争厂商生产均衡点:MR=MC
图形分析
Price, cost (per watch)
1.只存在外部规模 经济。 2.泰国生产手表的 C0 平均成本低于瑞士。 P1 3.瑞士首先建立手 表工业。
ACSWISS ACTHAI D Q1 Quantity of watches produced and demanded
4.瑞士以价格P1销 售手表,低于泰国 从事生产的初始成 本C0 。
图形解析之长期
Hale Waihona Puke 由于存在垄断利润,新厂商加入,使原厂商面 临的需求曲线下降,从D1变成D2。厂商加入 的过程一直进行到D2与AC相切于E2点,达到 长期均衡。 在E2点,对应新的均衡价格P2,并且有 P2=AC2,短期中存在的超额利润,在长期则 由于新厂商加入竞争而消失。 贸易前后效果的比较:价格下降了,产量增加 了,平均成本下降了,福利(消费者剩余)上升。
三、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是: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 (2)厂商数目较多。 (3)厂商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4)垄断厂商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内部规 模经济,及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
三、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图形解析之短期
自给自足时,某厂商在垄断竞争下的均衡 状况是:平均成本(AC)随产量增加而递 减,即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厂商面 临的国内市场需求曲线为D,边际收益 (MR)与边际成本(MC)相交确定均衡产量 Q*,均衡价格为P*,均衡点为国内需求 曲线(D)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E,此时, P*=AC,没有超额利润。
图形分析: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外部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当存在外部经济且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规 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 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一个循环: 因为能够廉价生产某种产品的国家一般会大量 生产该种产品。无论这些国家原来的资源如何, 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不管 为了什么原因,那些原先大量生产某些产品的 国家倾向于维持自己的大生产者地位,即使有 些别的国家存在更廉价地生产这些产品的可能 性,它们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