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有权调查

所有权调查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1.宗地和地籍编号1.1宗地1.1.1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含该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划分为一宗地。

1.1.2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国有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

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要在调查时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

1.1.3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

1.2地籍编号1.2.1宗地地籍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乡(镇)—行政村—宗地编号。

例如:(1)编码规则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

宗地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 ⅩⅩⅩⅩⅩⅩ(2)编码方法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代码为1位,用G 、J 、Z 表示。

“G ”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 ”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 ”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6位,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

其中: ——宗地特征码用A 、B 、S 、X 、C 、D 、E 、F 、W 、Y 表示。

“A ”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 ”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 ”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 ”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 ”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 ”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 ”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3)赋码规则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后,其数量和界线尽量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所依附界线或线性地物的变化而调整。

当未划分地籍子区时,相应的地籍子区编号用“000”表示,在此情况下地籍区也代表地籍子区。

跨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的连续的铁路、公路、河流,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用999表示。

为保证宗地代码的唯一性,因宗地的权利类型、界址发生变化,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原宗地代码不再使用。

宗地号 土地所有权类型 地籍子区地籍区 县级行政区划新增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

1.2.2宗地内的地块(图斑)编号用分式表示。

其中分子表示地块(图斑)号,直接沿用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图斑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母为地类号,表示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二级分类。

1.2.3界址点编号以宗地为单位,按顺时针方向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权属调查2.1指界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由该农民集体依法推举产生,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指界人为该国有土地使用者,可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

2.2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片公告通知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到场指界。

2.3界线调查2.3.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中核定的权属界线,经复核无误的,可不再重新调查、指界和签字。

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

未签权属界线协议的,要对权属界线进行补充调查,地类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变更。

2.3.2调查时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

经双方认定的界线,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土地权属调查表(附后)上签字盖章。

2.3.3确定土地权属界线时,相关国有土地使用者应由法人代表或自然人亲自出席指界,若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必须由其指定委托代理人出席指界,并提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

2.3.4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签字,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

2.3.5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和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签字。

2.3.6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者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不再调查、指界。

2.3.7因依法征用、调整土地等引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引用征用、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

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手续。

2.3.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误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土地权属性质范围的,应依法予以纠正,并办理手续。

2.3.9土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的,按照争议原由书进行调解处理后确定权属界线;没有争议原由书或不完备的,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补充调查后,再进行调解和处理。

2.3.10土地权属争议经现场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先确定没有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

争议部分交由土地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

经土地权属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的争议土地,在土地权属界线调查表内注明争议的原由、范围和面积,交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处理后,再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2.3.11在界址调查过程中,对不易判读、容易产生错误的界址点应进行点位注记。

2.3.12如一方指界人未在规定时间出席指界,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

如有异议,应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由申请人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

2.3.13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参照2.3.12条的规定处理。

2.3.14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应及时处理后再行办理登记手续。

对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可先行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手续,并在备注栏内注明违法用地的内容。

待违法用地处理后,再办理有关更正或变更登记手续。

2.4界址点的设置2.4.1两个以上权属界线的交叉点,必须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并作界址点注记。

2.4.2重要的界址点应设置界桩,并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中记录标志类型和界址注记。

2.4.3权属调查应对重要界址点和主要权属界线走向作文字注记。

2.5地类的核实在开展权属调查的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地类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2.6农村国有建设用地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权属调查,并填写城镇地籍调查表。

农村国有其它土地可参照本办法进行权属调查。

2.7土地权属调查表主要内容2.7.1土地所有者名称2.72重要界址点位置和主要权属界线走向描述2.7.3宗地被线状国有或其他农民集体土地分割的说明2.7.4图幅号、宗地编号2.7.5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2.7.6宗地草图2.7.7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测量方法各地可根据各自条件和需要,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测量土地权属界址点。

3.1文字注记法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用界址点四周的明显地物、地貌,描述界址点的准确位置及权属界线走向,不求算界址点坐标。

3.2解析法根据宗地的形状选定界址点并实地立桩定界,利用测量仪器(GPS或全站仪等)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

精度指标: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点位中误差±10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20cm。

3.3图解法在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或正射影像图上,量算界址点坐标,界址点点间距用坐标反算求得,以直线距离表示。

精度指标:图解法测定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大于±0.8mm。

三、地籍图编制1.根据权属调查和权属界址测量结果,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编制农村地籍图2.有现势性良好比例尺不小于1∶1万正射影像图的,应采用正射影像图编制农村地籍图。

3.农村地籍图可以有影像图和线划图两种形式。

4.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可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有关规定直接测绘农村地籍图。

5.地籍图比例尺及精度农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1万;重点林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5万;一般林区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5万;牧区地籍图比例尺为1∶5万或1∶10万;有条件的地区,其城乡结合部农村地籍图比例尺以不小于1∶5000为宜。

农村地籍图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8mm。

6.农村地籍图基本内容6.1各级行政界及行政区域名称6.2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6.3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6.4界址点和界址线6.5地类界线及符号、线状地物6.6图廓线、图名、比例尺、指北针等四、面积量算1.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图斑界线和地类界线经复核没有发生变化的,其地类图斑面积可直接引用,不再重新量算。

2.对有变化的界线或图斑,在农村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量算。

3.农村土地利用类别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分类体系执行,至二级分类。

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为单位,逐一量算图斑面积。

4.属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中同一行政村范围内的土地分成若干宗地的,各宗地分类面积及宗地面积之和应与原调查成果相互检核,防止错漏。

五、宗地图绘制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从农村地籍图上蒙绘或复制,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2.宗地图的基本内容2.1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宗地编号、界址点位置和编号、界址点坐标及界址点间距2.2宗地权利人名称2.3宗地内各图斑编号、地类代码、宗地总面积2.4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名称、宗地编号与本宗地相接的权属界线位置等2.5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者、绘图时间等六、成果资料与归档1.工作中形成的成果资料1.1文字成果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

1.2图件成果农村地籍图和宗地图。

1.3调查统计表册成果土地权属界线调查表、宗地分类面积调查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