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_利益与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第一章_利益与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那就是任何社会主 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利益,同 时,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决定着社会主体的 生存发展的状态。利益的充分实现就能保 证社会主体的发展;实现得不充分,发展 社会受限;如果利益被剥夺,就谈不上发 展,生存都成为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利益问题的呢? 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利益问题的观点有以 下几点: 利益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人的需要; 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三是特定的生产关系
关于利益关系,主要有三点:
一、利益差异
二、共同利益 三、利益矛盾
⒈利益差异
主体的差异决定了利益的差异,这是由利 益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利益的差异是客观 存在的,必须承认这一事实。从政治上来看, 承认了利益的差异,才能形成权利意识、才 能形成维护权利的政治制度。不承认利益的 差异,就不会很好地维护人权。 比如,我们承认社会上弱势群体有特殊的利 益,我们才能维护他们的权利,才能建立维 护其权利的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承认东 西部地区不同的利益,方能制定促进东西部 地区不同的发展政策等等。我们承认个人利 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差异,才能形成 对三者的利益进行平等维护的制度。
这就是说,需要是具有自我性的特点, 但需要的实现却是社会性的。需要获得 了社会性内容就成为一种利益,就是说, 当人的需要由社会来分配和满足时,需 要就转化成一种利益。即:被赋予了社 会特性的自我需求就是利益。
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是每一个人生命 的需要,但粮食的生产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人们共同生产的,而共同生产的成果就要 在生产者之中进行分配。从需求的角度看, 是个人的需要;但从社会的角度看,粮食 又是以分配的方式获取的,这样,分配就 成为利益的分割、配置。个人需要被赋予 了社会特性。需要转化为利益。
3) 纵向利益矛盾
纵向利益矛盾的产生: (1)纵向利益矛盾的产生条件:
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矛盾(注 意另一种表述:同一利益主体内不同利益间的矛盾)
(2)纵向利益矛盾的产生客观基础:
四个差别
(3)纵向利益矛盾的产生主观条件:不 合理配置两方面的利益
4、利益矛盾的解决
解决方式: 1)矛盾双方自行解决问题 2)通过政治权力的介入来解决
所谓共同利益是指不同社会主体利益中相同部分, 或相互重合的部分。共同利益来源于“利益社会 性”的特性。前面我们说,任何社会主体的利益 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正是利益实现 的这种社会性,使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具有了部 分重合,即产生了共同利益。之所以叫第三种利 益是指它是在两种不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又独 立于这两种利益。比如,东西部的共同利益,不 能说它是东部利益,或西部利益。再比如公共工 程修路,符合各自的利益,但不能还原为一方的 利益。这就是说,公共利益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权力、政治 权利
第一节 利益与政治
一、利益的含义及其产生形成
追求特定的利益是任何社会主体都具有的价 值取向,对于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 来说都是如此。个人有自己特定的利益、家 庭有自己特定的利益,政党也是这样,比如 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是代表和维护劳动人民 的利益。英国有一位政治家在说到国际关系 时说,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 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关系,实际上是一利益关系。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然要追求 各种各样的利益,在社会关系中,在社会 生活中追求自身的利益。 利益成为一种价值并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
从上述关于利益与需要的关系可以看出, 利益的本质就是主体的自我需要。这个 主体可以是个体,可以是群体:
对个人而言,利益就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一个国家而言,利益就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
第三节
利益关系与政治关 系
不是所有利益都与政治、政权发生联系, 比如婚姻中的利益关系;经济合同签订者 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私人隐私所涉及的 利益关系等等。我们要研究的是与政治、 与政权发生联系的利益关系,那么,利益 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呢?
(2)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人的自然属性 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认为人的需 要是人的本能,而不是人性的本质, 它是动物的一种属性。 不同的看法,从需要出发得出了两种 完全不同的结论并形成不同的政治理 论体系
⒉需要是在生产中实现的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包括物质生 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三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生产的动机,没 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的需要就是通过提 供物质产品和精神新产品实现的。生产的 产品满足着人的需要,同时又刺激着新的 需要的产生,从而导致需要和生产成为一 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在生产中满足人的需要,是人与动物的 基本区别,也是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 条件之一,并且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⒊需要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转换为利益
人要进行生产,不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 生产,必须是一种共同行为,单个人的生 产不可能进行,而共同活动、共同行为使 人在生产中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其中包括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 人的需要就是在这样的关系中实现的。
一般说来解决矛盾的方式有两种: • 一种是矛盾双方自行解决问题;(私了) • 另一种则是需要通过政治权力的介入来解 决,或者以政治权力为中介,或者由政治 权力支持其中的一方面压倒另一方使矛盾 得到解决。(公断)
政治学要研究的是后一种情况,即通过国家政权 来实现满足、调节、维护或破坏的政治利益,及 由政治利益决定的政治关系、体制、文化和行为。 也就是说,政治学不是研究一切利益关系,只研 究政治利益关系,或者说与政权发生联系的利益 关系。那些不与政权发生联系的利益关系由社会 科学的其它学科来研究。比如经济学、社会学、 教育学、心理学、法学。
1) 横向的利益关系:
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2) 纵向的利益关系: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4、利益矛盾与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多重 复杂性 1)基本内容:
两个原构主体的利益 第三方利益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2)多重复杂性:
Biblioteka 利益关系
但这个需要不能自行实现,而是在社会 关系中实现的,这就决定了利益本身存 在的矛盾,或这叫做内在矛盾。
之一,需要的自我性与实现的社会性。
之二,利益形式的主观性与内容的客观性 所谓形式的主观性,是说利益是主体的自 身需要形式上表现为人的心理欲求愿望等; 内容客观性是说,人们的需要反映了特定 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原始社会人的衣食 住行有当时的要求,要穿科技含量高的衣 服,要吃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要住现代化 的居室,要汽车、火车、飞机,这些原始 社会的人不可能提出来,不会成为当时人 们的需要。就是说,需要尽管是主观的产 物,但它是客观环境决定的。
⒊利益矛盾
1)利益矛盾的分类:
横向 纵向
2)横向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的产生: 客观基础 主观条件 (2)横向利益矛盾的存在形态: 形态: 对抗 非对抗
(3)横向利益矛盾影响因素:生产资料 的占有关系 在原始社会; 在私有制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
利益从内容上来说,包括物质利益、非物质 利益,比如荣誉、地位、职位机会等,虽然 它们可以带来物质利益,但就其本身而言, 则是非物质的,因此,利益实际上是综合体。 凡是能给社会主体(个人、群体、政党、国 家)带来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满足的事 物都是利益。比如对个人而言,荣誉能带来 心理满足,荣誉就是一种利益;对一个国家 来说,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地位的上升能给国 民带来民族自豪感,那么,国家在国际社会 的地位,就是一个利益问题。
第二节
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的含义
1、利益主体含义与分类 利益主体是指具有自身利益愿望并能自主 地行动实现其愿望的个人或由个人组合成 的群体或组织。 分类:个人、群体
2、利益关系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分类:
横向利益联系 纵向利益联系
3、利益关系的形成:利益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就是说,公共利益有自己的特性: 特性一,相对独立,来源于两方的利益之中, 又凌驾于其上。不单独受两方中某一方支配。 特性二,相对稳定性,共同利益一旦形成就 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是说共同利益的内容相对稳 定,而是说共同利益的社会属性相对稳定,就是 说,共同利益是以社会利益的身份出现的,一旦 形成,这种社会利益保持相对稳定。 特性三,全局性。共同利益一旦形成,对于 各利益主体利益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共 同利益遭到破坏,利益关系就会变化或解体,使 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受到影响。
之三,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 矛盾。 追求特定的利益,是人们的目标,利 益就是目标。但是从人的生存和发展 来说,利益追求都是手段,是为了生 存和发展的目标服务的。对个人、群 体、国家而言都如此。
之四,具体利益的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 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所谓具体利益的有限性,是说,对社会 特定发展阶段的人而言,他们的需要是 有限的,特定的。人们的需要不可能超 出当时历史发展的水平。 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需要又是无 限的。正是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把人类 社会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
不同范围和社会含义的社会利益
1)不同范围下的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