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3

4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3

5
本章要点
基于物质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 生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掌握紫外一可见分光光法特点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4.熟悉测定方法及应用
2020/4/15
6
概述
可乐的颜色怎样保持一致?
2020/4/15
3
附2. 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长、 频率、光速c、波数(cm-1)等参数来描述:
= c ; 波数 = 1/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3)吸收池:比色皿、比色杯,装样品溶液。有玻璃、石英两种。
(4)检测器:光→电,光电池(硒,硅),光电管(红,紫),光电倍增管。
(5)信号处理显示器:放大较弱的电信号,并在检流计上显示出来。
例如,重铅酸钾在弱酸性介质中有如下平衡:
Cr2O72- +H2O
2HCrO4-
在450nm波长处测量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浓度低时重铬酸根的 离解度大,而浓度高时离解度小液的吸光度。由于在,同时由于 铬酸氢根离子(HCrO4-)的摩尔吸光系数比重铬酸根离子的摩尔 吸光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低浓度时重铬酸根离子的吸光度降低十 分显著,这就使工作曲线偏离朗伯和耳定律。
显然,T↑,溶液吸收度↓;T ↓,溶液吸收度↑。
即透光率T反映溶液对光吸收程度,通常用1/T反映吸光度。
②吸光度(吸收度)A
定义:A = lg
1 T
I0 = -lgT = lg It
A=-lgT , T=10-A
③T与A关系: A∝1/T,T=0,A=∞ ,T=100%,A=0
2020/4/15
17
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 光的互补。
2020/4/15
13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 即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物质的本色
无色溶液:透过所有颜色的光 有色溶液:透过光的颜色 黑色: 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白色: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2020/4/15
14
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的分析 方法。
2020/4/15
9
5.1.1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 而产生的光谱。包括:原子吸收、原子放射、原子荧光 光谱等。
原子吸收辐射能条件:
E
E2
E1
h
h
c
h
c E
原子光谱为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
特征值
2020/4/15
20
定性、定量分析: 在吸收曲线λmax 处测吸光度A。 ●同一物质的吸收光谱特征值相同, (每一波长处吸光系数相同)。
同一物质相同浓度的吸收曲线重合。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相同。(定量) ●不同物质相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λmax不同。(定性)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 Ab + Ac
2020/4/15
18
5.2.3 吸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2020/4/15
11
(2)分子光谱 分子吸收外来辐射能后,其能量改变(ΔE)为:
ΔE=ΔEe +ΔEv +ΔEr
对多数分子而言,
ΔEe (电子)约为1-20ev,紫外、可见 ΔEv (振动)约为0.05-1ev,红外光区 ΔEr (转动)小于0.05ev,远红外、微波区 ΔEe >ΔEv >ΔEr
2020/4/15
25
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 同波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2020/4/15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26
5.3.1 主要部件
(1)光源: 钨灯或卤钨灯 氢灯或氘灯
—可见光源 350~1000nm —紫外光源 200~360nm
吸收光谱 特征值:
λmax λmin λsh
2020/4/15
21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 则不同。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 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5.2.2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Lambert)和比尔(Beer)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吸光度 A与溶液厚度L和其浓度C的定量关系:
朗伯定律: 比尔定律:
A=k1 ×L A=k1 ×C
朗伯-比尔定律: A=k C L 液层 厚度
射与光其一的浓束度波平C长及行、单 液强A色 层度=光 厚-以lg度通T及吸系过L,溶的光数一T液乘=均1温积浓0匀-度成度A、=等正1非0保比-散kc持。L射不的变L吸时→光,2物L该质时溶溶,液2液AA的时、吸,TT光在2→度入?A
迁,产生光谱。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M h 吸 收 辐射能 量 M * 吸收光谱
基态 光
激发态
2020/4/15
2
(2)发射光谱: 物质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而产生的原子或分子光
谱。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或分子荧光光谱、
分子磷光光谱等。
M * 发光释放能量 M h 发射光谱
激发态
基态 光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 为经过原点的直线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如 下:
2020/4/15
23
(1)由于入射光不是单色光而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实际上单波长的光不能得到 。目前各种方法所得到的入射光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波带,而非 单色光。因而发生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现象。单色光的纯度愈差 ,吸光物质的浓度愈高,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程度愈严重。在)紫外分光光度法(UV):λ∈(200~400nm),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2)可见分光光度法(Vis): λ∈(400~760nm),用于有色物质定量分析。 (3)红外分光光度法 (IR): λ∈(2.5~1000μm),用于有机物结构分析。 (4)核磁共振谱(NMR):原子核吸收无线电波,发生核自旋级跃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4
附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h M*
M +热
基态
激发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
光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因无法获得纯粹的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 故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2020/4/15
12
5.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的颜色由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方式决定。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可见光,波长范围是:400~760nm。 ●让白光通过棱镜,能色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色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如白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2020/4/15
10
5.1.1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2)分子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2) 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当被测溶液是胶体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时,入射光通过溶液后 除一部分被吸收外,还有一部分因溶液中存在微粒的散射作用而损 失,并使透光度减小。而当胶体或其他微粒凝聚沉淀时,又会使溶 液吸光度下降。
2020/4/15
24
(3)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引起的偏离
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如缔合、离解、溶剂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互变异构等,使吸光度不随溶液浓度而成正比地改变,而导致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
(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狭缝:进出光狭缝。最佳宽度:减小狭缝宽度而溶液吸光度不变。 准直镜:复合光→平行光→色散后→聚集狭缝
色散元件
棱镜 对不同波长的 玻璃棱镜:适用于可见区 光折射率不同 石英棱镜:适用于紫外区
光栅
衍射和干涉,不同波 长的投射方向不同
高度抛光的玻璃上刻有等 宽、等距平行条痕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表观现象示意
黑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