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 52备案号:XXXX-2004DNB440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DNB440900/T7—2004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04-XX-XX发布2004-XX-XX实施广东省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奥尼罗非鱼是茂名市淡水养殖中的主导品种,产品具有个体大,肉厚刺少,肉质白色细嫩的特点,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奥尼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奥尼罗非鱼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DNB440900/T7-2004《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农业地方标准。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化州分站、广东省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旺子、许中大、何世龙、李阿迓。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奥尼罗非鱼鱼苗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运输和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茂名市境内的无公害奥尼罗非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25 尼罗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SC/T1015 奥尼亚罗非鱼亲鱼SC1027 尼罗罗非鱼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3、环境条件3.1 场地的选择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池塘通风向阳,四周无高大树木或楼房遮挡。
3.2 水质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2.3 池水透明度25cm~30cm左右。
3.3 鱼池要求鱼池要求见表1。
4 亲鱼4.1 来源4.1.1从尼罗河水系引进经选育的奥尼亚罗非鱼(Tilapia aurea)和尼罗罗非鱼(Tilapianilotica)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或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亲鱼。
苗种或亲鱼需经鉴定认可。
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
4.1.2 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生产的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
4.2 生物学特性奥利亚罗非鱼应符合SC/T1045的规定。
尼罗罗非鱼应符合SC1027的规定。
4.3繁殖体重繁殖亲鱼的体重:雌鱼应在0.25kg/尾以上,雄鱼应在0.5kg/尾以上。
5鱼苗繁殖5.1亲鱼池条件按3.1与3.3执行。
5.2繁殖用水按3.2执行5.3亲鱼池消毒在亲鱼配组入池前10d左右进行,采用干法消毒,每667 m2释放生石灰50kg~60kg,溶化后即时趁热全池均匀泼洒。
5.4培育水质清塘厚3d开始注水,进水口用孔径为0.06mm左右的筛绢网过滤,水深保持80cm~100cm。
每667 m2施尿素1.5kg~5kg,磷肥4kg~5kg。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
5.5 亲鱼的放养5.5.1 雌雄鉴别雌鱼腹部臂鰭前方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成熟个体的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臂鰭前方只有肛门和泄殖孔,成熟个体的泄殖孔大而突出,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5.5.2 性比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为3~4:1。
雌鱼为尼罗罗非鱼、雄鱼为奥利亚罗非鱼。
5.5.3 亲鱼消毒亲鱼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5%食盐水溶液浸浴5min~10min,或浓度为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30min(20℃),或含量为30mg/L聚维铜碘(1%有效碘)溶液浸浴5min。
5.5.4 放养时间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
茂名地区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上旬以后便可放养。
5.5.5 放养密度一般每667 m2水面放养700尾~1000尾。
5.6 饲养管理5.6.1 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池水水色和透明度变化,严防缺氧浮头;观察亲鱼活动和繁殖情况;发现病鱼及时清除;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及防逃设施。
5.6.2 投饲料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28%左右):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00~9:00和下午5:00~6:00。
5.6.3 水质调控主要通过加换新水和定期施放生石灰调节。
每隔20d左右加换新水15cm~20cm;每隔30d施放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5g/m3水体。
水温30℃以下时,水深控制在1.0m~1.2m;水温30℃以上时,水深控制在1.5m左右。
5.7苗鱼捕捞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5℃~30℃。
当水温稳定在25℃以上,亲鱼下池后10d~20d,鱼池浅水区即见鱼苗。
见苗后的第2天或第3天便开始捞苗;见到池边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三角抄网(孔径为0.12mm左右)每天早晚捞取,或用密网每周全池捕捞一次。
将捕捞到的鱼苗移至鱼种池培育。
6 鱼种培育6.1 水质按3.2执行6.2 清池消毒6.2.1 干法清塘在鱼苗下塘前7d左右进行,每667m2施放生石灰50kg~60kg,溶化后即时趁热全池均匀泼洒。
6.2.2 带水清塘水深保持在60cm~80cm,每667m2施放生石灰100kg~120kg,溶化后即时全池均匀泼洒。
或每667m2用茶麸30kg~40kg,捣碎后用水浸泡一夜后连渣全池泼洒。
6.3 培育水质采用干法清塘时,清塘后3d开始注水,进水口用孔径为0.06mm筛绢网过滤,水深保持在60cm~80cm。
每667m2施绿肥400kg~500kg,或施粪肥200kg~300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热,并用1%~2%石灰消毒后才使用,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6.4 鱼苗放养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施肥培育水质7d左右,经放试水鱼确认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鱼苗,投放密度为5万尾~6万尾/667m2,投放的鱼苗应规格齐整。
6.5 饲养管理鱼苗下池后,每5d划分为一个培育阶段。
第一阶段以喂豆浆为主,辅以粉料。
每天投喂2次,投饲时间为8:00~9:00和16:00~17:30,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0.1kg~0.2kg,沿塘边均匀投喂。
第二阶段起,投喂配合饲料,每万尾鱼苗每天喂0.25kg~0.3kg,投喂次数和时间同上。
以后每个阶段适当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上一阶段的20%~25%;投喂量以投喂后2h内吃完为宜。
培育期间,每5g~7d注水一次,使池水深度在最后培育阶段达1m~1.5m。
6.6 出池在适宜的水温下,鱼苗经20d~30d培育,其规格达到全长3cm~5cm便可分疏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或用于成鱼养殖。
7 食用鱼池塘饲养7.1 池塘选择按3.3执行7.2 水质按3.2执行7.3 清塘消毒按6.2执行7.4 培育水质每667m2100cm水深施尿素1.5kg~2kg和磷肥4kg~5kg,其它按6.3执行。
7.5 配备增氧机按每667m20.3KW配置。
7.6鱼种消毒按5.5.3执行7.7 鱼种放养清塘后10d左右,经放试水鱼确认消毒药物性消失后,便可投放鱼种。
主养塘的放养密度为全长10cm~15cm规格的奥尼罗非鱼过冬鱼种1100尾/667m2~1200尾/667m2或全长3cm~5cm规格的当年奥尼罗非鱼种1200尾/667m2~1300尾/667m2。
在奥尼罗非鱼种投放15d~20d后,每667m2配养150g/尾~200g/尾规格的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和体长5cm左右的胡子鲶鱼苗100尾,淡水白鲳鱼苗30尾。
在奥尼罗非鱼过冬鱼种投放25d~30d或当年鱼种投放40d~50d后每667m2再套养体长为6cm~8cm规格的肉食性鱼类(斑鳍)若干尾。
7.8 饲养管理7.8.1 投饲料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8:00~9:00和16:00~17:30。
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80%的鱼吃饱,不再集群抢食为宜:一般情况下,在鱼体重100g/尾以前,日投喂量按鱼体重4%~6%投喂;在鱼体重100g/尾以后,日投喂量按鱼体重1.5%~3%投喂。
配合饲料营养要求应符合SC/T1025的规定;饲料安全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7.8.2 水质调控在鱼种下塘前期,遵循逐步加换新水的原则,换水不宜太多,以后视水质变化情况,每15d左右加换新水15cm~20cm,此时水位保持在1.0m~1.5m左右。
在养殖的中后期,特别是天气炎热季节,加深水位至2.5m~3m,每15d~20d加换新水15cm~20cm,每30d施放生石灰10kg~12kg/667m2一次。
7.8.3 增氧在养殖期间,每天清晨及午后阳光猛烈时开动增氧机1h~2h;阴雨天、气压低、鱼浮头时要及时开机增氧。
7.9 起捕过冬鱼种经150d~180d的养殖,当年鱼种经200d~210d的饲养,平均达到600g/尾以上,便可起捕销售。
可以用围网拉捕,也可以干塘清捕。
起捕的水产品应符合无公害食品NY5070和NY5073的规定。
8 越冬本地区处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3℃左右,常年基本无霜冻,奥尼罗非鱼越冬无需特殊处理。
8.1 越冬方式室外池塘越冬8.2 越冬池塘条件越冬池塘位置应靠近水源,背风向阳,北面塘堤较高,可蓄水深3.0m~4.0m。
8.3 越冬时间本地区越冬时间不明显,当池塘水温减至14℃时,为越冬管理时间,一般是从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约60d。
8.4 越冬鱼的选择越冬鱼应选择体质健壮、体型匀称、无伤无病、体型饱满的个体。
8.5 放养密度全长5cm~15cm的鱼种,每667m2放养5万尾~8万尾;体重250/尾~1000g/尾的亲鱼,每667m2放养800kg~1000kg。
8.6 越冬期饲养管理8.6.1 越冬鱼消毒按5.5.3执行。
8.6.2 水质调节池水深度保持在3.5m左右,每20d左右换水一次,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保持池水清爽,使出水透明度在30cm左右,溶解氧在3mg/L以上。
8.6.3 投饲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0.8%~1%,投饲次数为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