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变形监测总结报告河南省XXXXXX有限公司变形监测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河南省X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7月目录1 工程概况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2.2 监测依据3 监测内容及项目4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1 基准点的布设4.2 监测点的布设5 监测方法及精度5.1 竖直位移及沉降5.2 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5.3 巡视监测6 水平位移数据曲线6.1 水平位移过程线7 竖向位移数据曲线7.1 竖向位移过程线8 数据结果分析8.1 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分析9 结论及建议10 监测点位布置图11 附件:公司资质(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税务登记证(4)安全许可证1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以变形指标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积累工作经验,为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2 编制依据(1)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3)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 JGJ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 监测内容及项目根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现行规范规定,结合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和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及工程具体条件,确定施工中的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基坑坡顶沉降观测点40个,编号采用C1-C40;周边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8个,编号采用C41-C48。

(2)水平位移:基坑坡顶水平位移观测点40个,编号采用S1-S40;周边建筑物上水平位移观测点8个,编号采用S41-S48。

各测点具体布设位置详见附图4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1 基准点的布设依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现行规范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布设:(1)周边环境监测的基准点应布设在3倍的基坑深度外且不少于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围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布设在受施工影响较小且便于观测的场地埋设工作基点。

4.2 监测点的布设(1)基坑沉降点监测沉降点布设在基坑周边,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钢制标点。

(2)围护坡顶部水平用测钉布设在坡顶4.3 监测点位的保护所有测量元器件埋设完毕后,我方会派专人看管,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点位不可避免会出现损毁现象。

发现后,我方会及时修补,同时我们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让其赔偿我方的修补损失。

希望其他施工单位给予配合。

5 监测方法及精度5.1 竖直位移及沉降5.1.1 监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控制观测和标志点监测两部分。

控制观测内容包括水准基点设置和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标志点监测包括周期性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结果整理等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第2.0.5条的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沉降监测执行二级精度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2.0.5条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沉降监测精度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3.3.1条有关规定,本沉降监测采用DS1级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按水准测微法施测。

表1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一级≤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二级≤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题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三级≤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题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5.1.2 观测技术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5.1.3 精度控制指标本工程基坑属于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2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表3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二)(单位:mm)由于沉降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检测,施测过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对铟钢尺,每次按钢尺左侧标尺读数,按右侧读数校核;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位置设站完成监测。

5.2 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在基坑施工阶段采用视准线法观测东南北三个边壁的坡顶水平位移,共设13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具体点位见附图)。

采用采用视准线法测量时,沿欲测量的基坑边线各设置一条视准线。

在该线的两端设置工作基点A、B。

在基线上沿基坑边线根据需要设置观测点。

根据现场条件,也可依据小角度法用经纬仪测出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

A C.1 2 3.... n D B基坑各测点设置在基坑支护结构顶面,这样设置可反映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变形。

基点A、B需设置在基坑一定距离的较稳定地段。

工程实践证明,基坑角点的水平位移通常较小,这时可将基坑角点设置为临时基点C、D。

在每个工况内可以用临时基点监测,变换工况时再用基点A、B测量临时基点C、D的侧向水平位移,最后用此结果对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值做校正。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又能保证要求的精度。

水平位移采用DJ2级光学经纬仪。

每次用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上、下半测回在同一点处测得的位移差值小于2mm,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位移值。

仪器:DJ2经纬仪;5.3 巡视监测基坑工程监测期内,每天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①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②基坑上顶面有无裂缝出现;③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和滑移;④墙后有无涌土、塌方,坡面有无滑移、裂缝;⑤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是否有裂缝出现;⑥地下管线的现场渗漏水及电缆有无破损;⑦基准点、观测点有无破坏迹象,监测元件的保护情况等。

6 水平位移数据曲线6.1 水平位移过程线6.1.1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2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3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6.1.4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5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6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7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8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7 竖向位移数据曲线7.1 竖向位移过程线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7.1.1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2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3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4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5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6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7.1.7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8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8 数据结果分析 8.1 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分析基坑各项目监测数据变化量均在允许范围内,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基坑变形稳定,总体安全。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边坡各监测点最大水平位移0.53mm ,最大竖向位移3.24mm 。

主要特征如下:(1)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点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各不相同,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基坑开挖时较小,随着开挖深度增加,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同步增大。

(2)各水平位移监测点均为向基坑内位移。

(3)监测结果表明,开挖到底时,基坑处于最不利状态。

底板浇筑后,各点位移量趋于稳定。

(4)基坑各边水平、竖向位移量在坑边中部达到最大,边角最小。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9 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可得到如下结论及建议:基坑各项目监测数据变化量均在允许范围,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基坑变形稳定,总体安全,基坑开挖施工对临近道路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根据本工程基坑监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基坑支护设计和支护桩施工是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建议施工单位在进行支护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

(2)不同支护结构搭接处的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

(3)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基坑边堆放大量重型物品,控制基坑边重型车辆通行。

(4)降雨、漏水对基坑安全影响巨大,监测过程显示,基坑开挖遭遇强降雨后,部分位移数据明显增大。

因此基坑施工期间一定重点防范降雨后可能出现险情。

10 监测点位布置图11 附件:公司资质(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税务登记证(4)安全许可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