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服饰文化PPT课件
班固《叙传》记载: “ 汉初定, 与民无禁。” 颜师古注: 谓“汉不设车旗衣服之禁”
汉明帝永平二年发布的“舆服令”规定了 朝、祭服制度, 主要包括冕冠、衣裳、鞋履 和佩绶等, 各有等序, 重点在冠冕, 朝服采用 深衣制,从此汉服制度确立下来。
1、巾冠制度
冠帽——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
《后汉书·舆服志》收录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 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獬 豸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 却敌冠、樊哙冠、术氏冠、鹖(hé)冠等十九种之多。
2. 山东曹县江海村西汉墓陶俑 4. 洛阳偃师辛村汉墓壁画中人物 6. 河南济源市桃花沟十号墓陶俑 8. 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座汉墓陶俑 10. 新野汉代画像砖中人物形象 12. 洛阳唐宫路玻璃厂壁画墓中侍女
3、裤子
汉代已有有裆的裤子,比如犊鼻 裈(dú bí kūn),亦作“犊鼻 裩”。省作“犊鼻”、“犊裩”。 意为短裤。
版 曲 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
襦裙—— 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
裙以素绢四幅连接并合,裙长拂地, 裙腰用绢带,两端缝有系带。
汉代女子服饰的发展演变
1. 湖北云梦大汶头一号汉墓陶俑 3. 洛阳卜千秋壁画墓中女主人形象 5. 河南南阳石桥汉画像石墓中侍女 7.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侍女 9. 邯郸市建设大街汉墓陶俑 11.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中人物
4、女子的发饰妆饰
汉代有坠马髻、盘桓髻、分髾髻、百合髻 发 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椎髻和堕马髻。 饰 “坠马髻者,侧在一边”。
“髻式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坠马髻,折腰步, 龋齿笑,以为媚惑。”
“步摇”乃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装饰物。 《拜名》:“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妆 饰
“巾帼”是当时的另一类型装饰 物,是用假发编制成为形似发 髻的头套。使用时只需直接将 其套在头上即可。(实物见广 州市郊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舞俑)
• 冕冠是汉代皇帝、公侯以及卿大夫祭祀时的冠帽
• 鹖冠为武士之冠 • 建华冠、方山冠为乐人所服 • 却敌冠为卫士所服
巾帻——节帻&平上帻
顶端隆起,形状像尖角屋顶的,叫介帻; 顶端平平的,称平上帻。
2、佩绶制度
• 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和地位高 低。它包括印、绶两种饰品。印的质料有玉、金、银、铜等; 绶的长短、颜色和织法也明显不同,以此来区分职官大小。
1. 徐州顾山汉墓中陶俑 3. 洛阳八里台西汉壁画墓壁画中人物 5. 甘肃武威磨嘴子三座汉墓中俑 7. 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石中人物
2. 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陶俑 4. 河南南阳英庄汉画像石中人物 6. 邓县长冢店汉画像石中人物
2、女子服装
曲裾深衣——
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 以便露出里衣。
• 汉朝制度规定,官员平时在外,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鞶囊里, 将绶带垂在外边。
• “组”是一种用丝带编成的饰物,可以用来系腰; “绶”是官印上的绦带,所以又称“印绶”。
• 佩绶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将绶系于腰部,正面、侧面皆可。 一种是以鞶(pán)囊盛之。
汉代男子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曲裾深衣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 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了东汉,男子一般多穿直裾之衣(襜褕chān yú)。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元朔 三年, 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 司马贞索隐:“襜,尺占反。褕音逾。谓非正朝衣,若妇人服也。” ——可见西汉时期,襜褕多为妇女所着
5、鞋履
1、皮鞋(皮革资源多, 在当时穿皮鞋是生活俭朴的表现。)
2、屐(木鞋)
男人穿方头鞋履,表示阳刚从天; 女人穿圆头鞋履,表示温和圆顺
从夫(尊天方地园说)。 汉代贵族死后脚穿金缕玉履。
3、履(用丝绸制作) 4、不借(草鞋、麻鞋)
二、汉代服饰制度的确立
汉初, 汉承秦制,“宗庙以下祭祀, 皆冠长 冠,皂袍单衣。”������
汉代的服饰文化
汉代的 服饰文化
服饰种类 服饰制度
男子服装 女子服装 裤子 鞋履
巾冠制度 佩绶制度 铠甲制度
一、汉代服饰
汉代服饰实行“深衣制”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 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 深衣。”
汉代服装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 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着外衣时,由于领大且弯曲,有人称这种交垂的领型 为“古者文领”。着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着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着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
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1、男子服装
特点:合裆裤的裆部很大,是直 线裁剪,不太考虑人体的结构, 合裆部通常做得十分肥大。
区别:有裆裤是短裤,而大多数 长裤则是无裆裤。
穿着人群:一般来说长裤为有身 份阶层人士所穿,短裤则为下层 社会老百姓所穿。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 (卓)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 裈,洗涤器于市中。”
1960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内出土的壁画: 相扑图中的两个男性大力士,穿的就是“犊鼻褌”。
襜褕
《汉书·隽不疑传》:“ 始元五年,有一 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 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 ——东汉时期,襜褕已普及,男女都可穿
下上
裳衣
((
绛黑
红中
色略
)带
汉 为 微
宽红
代 大 的
的玄
长色
冕 裙 ) 为
形 体
服
宽
松
的
大
袖
衣
注:十二纹章体现身 份差别,不可僭越
汉代男子服饰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