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欣赏陶瓷选修课
陶器的由来
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 火烧造一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 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 ▪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陶器主要的 发现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 与黄河流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 略低。 ▪ 古代烧制陶器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容器。陶器还有另外 一个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 ▪ 缺点:易碎、吸水。
沃克思认为陶泥是一块空白的画布,而作品是立体的画。他反对传统陶瓷中的工艺性及匠气,蔑视陶艺的实用功能,极力主 张抽象表现主义的那种即兴、自由发挥的创作方法,追求“创造性的偶发”(creative accident)所带来的效果,主张不规则、 不对称,甚至瑕疵、开裂都是可以接受的美学原则。他的这种极富探索性的主张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得到了美国评论界的极力宣 扬。
美国现代陶艺教父—彼得·沃克思
在西方有一个被普通认同的观点,即现代陶艺(美国称为当代陶艺)形式的表达起 始于1954年——以彼得·沃克思自1954年起受聘任教于洛杉矶县立美术学院(后改名 为奥蒂斯美术学院)并启动被后人所称道的“奥蒂斯革命”为标志。
彼得·沃克思陶艺作品(图1)
彼得·沃克思作品2
汝窑,1992年香港 佳士德,成交价5千 万港币
汝窑三牺尊,1992,香港, 五千万港币
成弘青花
▪ 越来越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各个时代的瓷器一定程度 上受到当时皇帝的影响。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
嘉万青花-繁缛、密不透风
清朝青花
▪ 清朝时期的瓷器纹饰受到了社会横向的很多影响,它 的翎毛走兽、花鸟鱼虫,都受到当时社会勃勃生机的 影响。所以这些动物纹的形态也都有勃勃生机。再有 就是四王山水对瓷器产生的影响。景德镇御窑厂到了 清朝时期,变得非常完备。其工艺越娴熟,态度就越 中庸,颜色也越中庸
仰韶文化,距今是黄河中
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
人 面
。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
鱼
元前5000年至3000年。
纹 盆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 新石器晚期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 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 今5000年-4000年。
秦砖汉瓦-秦汉时期的烧制工艺非常成熟
兵马俑
秦砖
汉瓦
汉代陶器
▪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 陶器上施釉,也就是釉陶。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 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釉里含铜,烧 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色。 汉代的陶器,除了建筑造型以外,容器开始大量增加, 像陶壶、陶罐、陶盆等等。
陶瓷艺术赏析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xxxxx
目录
概述----陶和瓷的关系 陶器的由来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概况 世界陶瓷简介 陶瓷艺术与雕塑 世界上著名陶瓷拍卖
陶和瓷的关系
我们常说陶瓷陶瓷,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 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陶和瓷的区别主要有下面 三个方面。 一、是烧造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烧成,黏土随处可取, 往深一点儿的地方挖一挖,可能就有黏土,只要有黏 度的土,都可以烧成陶器。瓷器不行,瓷器一定是瓷 土烧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 二、烧结温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1000度以下,除 了唐三彩,唐三彩在1100度左右。瓷器要在1200度以 上。 三、吸水率和透光率不同。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 器几乎不吸水。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这是科学 上的界限。
祝大年陶艺作品
祝大年
梅健鹰
梅健鹰陶艺作品
、
高庄陶艺作品
白明
白明陶艺作品
姚永康
姚永康陶艺作品
魏华
魏华陶艺作品
吕品昌
吕品昌陶艺作品
装置风格 吕品昌 作品
在陶艺作品中融入装置艺术风格,其实是陶艺家对单件陶艺或对非场域 性的陶艺作品在情感、观念和视觉艺术氛围整体表达上的“乏力”和不足的 必然选择。今日的陶艺家在创作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作品本 身材料的、色泽的、形态的、观念的,而且还包括与作品共生的环境, 诸如灯光、布局,人的行走方向,场地的色泽、质感、音响、空司的整 体效应。
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
现在称景德镇窑,早在汉代就开始烧造瓷器,四大特 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瓷中神话—元青花
永宣青花
▪ 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经洪武、建文、永乐、宣德,近半个世 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 “永宣盛世”。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 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 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 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 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 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 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清中晚期
瓷中真品-釉里红
▪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 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 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 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斗彩
▪ 斗彩也称豆彩,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 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先在胎上画好 图案的 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
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 即成斗彩。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 只是略加点缀而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 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珐琅彩
▪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发廊技法。使用珐琅 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 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 胎画发廊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 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Nhomakorabea粉彩
▪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 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 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 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 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 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 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 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 为“粉彩”或“软彩”。其作 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 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 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 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 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 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 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 仍继续生产。
世界上著名的瓷器拍卖
2010年,伦敦,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成 交价5.5亿
2010年,伦敦,该葫芦瓶由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博士以2.25亿港元投得,加上 买家佣金,成交价高达2.5266亿港元。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2005-7-12 LD佳士得 成交价:2.3亿
景德镇制 元青花龙纹四系扁瓶
2007-11-11 北京中嘉 成交价:近一亿
唐三彩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唐三彩马
瓷器的出现-原始青瓷
商代
西汉
▪ 汉代以后,瓷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东汉就有真正意义 的瓷器出现了。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瓷器迅速崛起。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动物造型。
西晋 熊形尊
三国 青瓷羊 西晋青釉虎子
南青—越窑
▪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 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 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
日本现代陶艺先驱—八木一夫
八木一夫陶艺作品
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
2、欧洲现代陶艺
瑞.露西陶艺作品(英国)
达克沃斯作品
斯作品
考帕汉
中国现代陶艺起源发展与雕塑
▪ 在这30多年的现代陶艺发展过程中,许多陶艺家、艺 术家功不可没:祝大年、高庄、梅健鹰、周国桢可算 是第一代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后梅文鼎、李葆年、陈 进海、黄雅莉、姚永康、吕品昌等为中国现代陶艺的 发展做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现在的陶艺界已不仅仅 是几个名人和几个局部的区域可以概括,而是一批陶 艺家的涌现,这里的代表人物除上述几位外,还有: 白明、李正文、张燕根、张温帙、白磊、罗小平、于 长敏、夏德武、陆斌、陈光辉等等,风格流派众多, 技法多样。
唐越窑青釉执壶
越窑青瓷大碗
北白-邢窑
▪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烧造时期为隋至五代时期(公元 581~960年)。窑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 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 地位。
宋代瓷器
汝窑
官窑
哥窑
▪。
钧窑
定窑
宋代民窑系统—北方民窑
▪ 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是 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 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 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 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 名磁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