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考试要求】(《中考说明》P30页1.考查范围由内逐渐向课处延伸。

2.由对识记性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为重点的考查。

3.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的题型的解答。

【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

2.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概念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早已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剧目”,而对比性阅读又是今年中考中很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有所准备。

对于古诗的对比阅读,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说到“鉴赏”,它是一个双向性的要求。

“鉴”就是鉴别、鉴定,也就是说对诗歌的内容作鉴定:其内容表述是否恰当,其思想是否积极,其情调是否健康。

“赏”就是欣赏、品味:品味其形象生动在何处,品味其形式工巧在哪里,品味其遣词造句精妙在哪里。

二、命题角度下面来谈在进行对比阅读时应当关注的一些对比热点,也就是说,命题人常常会在哪些方面设题来“比”。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概括地说,古诗的比较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三、真题再现(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四、考点展示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五、题型详解题型一:意象类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答案构成: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题型三:情感类答案构成:①描图景;②点特点③析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沉醉东风·秋景元·卢挚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思考】试从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这两首小令的异同。

【答案】(1)第一首诗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地表现了羁旅悲怀。

(2)第二首诗作者写在满天秋意里泛舟洞庭下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飞动,透露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解题方法:①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心情。

②根据诗歌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

③结合全诗的意象和描写内容,分析主旨。

题型四:手法类答案构成:①点手法——点明手法②阐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思考】两首诗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王诗采用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与碧绿的荷叶、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照,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面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2)白诗运用细节描写,直接表现少女腼腆活泼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题型五:炼字类答案构成:①释含义——字的含义②描图景——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③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春雪唐·杜甫唐·韩愈江碧鸟逾白,新年都未有芳华,山青花欲燃。

二月初惊见草芽。

今春看又过,白雪却嫌春色晚,何日是归年? 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杜诗中“欲”字和韩诗中的“惊”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赋予了花朵以动态美。

一个“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六、课堂小结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注意点:①紧扣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

②依照要求作答,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③关注分值分配,要点要齐全,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④答案力求表达流畅,准确,简明,规范。

诗歌比较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①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看诗题、作者、正文、注释。

②注重对诗歌的阅读比较。

比较诗歌:求同辨异。

【比较点:形象、语言、结构、内容、情感、技巧】【解题步骤】①理解全诗,求同辨异;②审清题旨,研读示注;③分析概括,归纳要点;④组织语言,据问作答第二课时练习讲评【课后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十五夜望月】【望月怀远】唐·王建唐·张九龄中庭地白树栖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冷露无声湿桂花。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十五夜望月》中你最欣赏哪个词语?为什么?答:(2)结合一二句,比较两首咏月诗歌的意境。

答: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表达效果:3.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答:(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4.诗歌赏析。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白朴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3)你觉得哪一首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题目。

绝句漫兴春望杜甫杜甫眼见客愁愁不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漫兴》“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渔家傲》和《从军行》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2)两首诗词在思想和风格上分别有什么不同之处?答: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甲】出关(关,指居庸关)【乙】塞下曲清·徐兰唐·李白凭山俯海古边州,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