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证券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香港证券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一、香港证券市场产品介绍香港证券市场主要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组成,其中现货市场包括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所有证券,包括股票、认股权证、衍生权证、牛熊证、信托基金和债券。

数据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香港市场的股票分类方式有多种,最主要的分类方式是蓝筹股、国企股(H股)及红筹股。

蓝筹股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

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

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因此较少人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作中长线投资。

红筹股是指具有中资背景(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一般注册地在香港及海外,但是其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的上市公司。

最早粤海集团和越秀集团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而成为红筹股。

国企股是指国企股是指那些获中国证监会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

它亦可称为 H 股,意指在香港(Hong Kong)上市的国企股。

一般而言, H股的上市企业规模相当大,大多属于基础产业且为该行业的领导地位。

权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股本认股权证和衍生权证。

股本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赋予持有人认购该公司股份的权利,衍生权证由独立第三者发行,包括认购和认沽两类。

在香港证券市场,衍生权证又被俗称为“窝轮”。

衍生权证可与单一股票、一篮子股票、某股票指数或特定商品挂钩。

牛熊证是牛证和熊证的统称,与衍生权证相似,牛熊证给予持有者一个权力,于到期日以行驶价买入/卖出相关产品。

牛熊证跟衍生权证的差别在于牛熊证发行时有附带条件,在有效期内,相关资产价格触及上市文件内指定的水平,发行商会实时收回有关牛熊证。

牛熊证由第三方发行,发行商通常是与香港交易所没有任何关联的投资银行。

二、香港证券市场主要指数介绍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于1969年l1月首次公布。

1985年开始公布四个分类指数,把33种成份股分别纳入工商业、金融、地产和公共事业四个分类指数中。

恒生指数成份股以在联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公司为选取目标,中国内地国企H股如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亦合资格获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该H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股形式于联交所上市;该H股公司已完成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且没有非上市股本;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

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涵盖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总市值约95%,提供了一项全面的香港市场指标。

恒生综合指数采用流通市值加权法计算,可以用作发行指数基金、互惠基金及表现量度基准。

恒生综合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于香港交易所作第一上市的股份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但并不包含第二上市的证券、外国公司、优先股、债务证券、互惠基金及其他衍生产品。

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国企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与1994年8月推出,以反映所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表现,基准值为1000点。

H股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在联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H股公司。

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恒生中资企业指数(红筹指数)在1997年推出。

即对具有中资背景并于海外注册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做出界定。

红筹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红筹证券。

三、股票交易规则简介竞价原则: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委托形式:竞价盘和限价盘,竞价盘指没有指定价格的买卖盘,较竞价限价盘优先对盘及依照时间先后次序按最终参考平衡价格顺序对盘,任何未完成的竞价盘于持续交易时段开始前自动取消。

限价盘只可以指定价格配对,沽盘的输入价格不可低于最佳买入价(如有),而买盘的输入价格不可高于最佳沽出价(如有),任何未完成的限价盘将存于所输入的价格的轮候队伍中。

竞价限价盘是有指定价格的买卖盘,适用于开市前时段。

指定价格应等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或者较最终参考平衡价格更具有竞争力的竞价限价盘(也就是指定价格等于或高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的买盘,或者指定价格等于或低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的卖盘),或者可按照最终参考平衡价格进行对盘,取决于交易对手方是否有足够可以配对的买卖盘。

竞价限价盘会根据价格及时间优先次序按最终参考平衡价格顺序对盘。

竞价限价盘不会以劣于最终参考平衡价的价格对盘。

在开市前时段结束后,任何未完成而输入价不偏离按盘价9倍或以上,也不低于按盘价九分之一或以下的竞价限价盘,都将自动转至持续交易时段,并且均被视为限价盘存于所输入价格的轮候队伍中。

增强限价盘适用于持续交易时段,投资者可以其指定或者更优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

增强限价盘可以同时与10条轮候队伍进行配对,也就是输入卖盘可以较最佳买盘价低9个价位,输入买盘可以较最佳卖盘价高9个价位。

配对后,任何未能成交的买卖盘余额将按此前输入的指定限价转为一般限价盘,存于所输入价格的轮候队伍中。

特别限价盘适用于持续交易时段,最多可同时与五条轮候队伍进行配对(即最佳价格队伍至距离4个价位的第5条轮候队伍),只要成交的价格不差于输入价格。

特别限价盘是没有输入价格的限制,只要沽盘的价格是等于或低于最佳买入价,又或者买盘的价格是等于或高于最佳沽出价。

申报价格单位:港交所的报价单位与该证券所处的价格区间有关。

目前交易所的价位表规定了从每股市价在0.01-0.25港币到每股市价在5000-9995港币的股票变动单位申报数量:申报数量根据不同证券有不同的数量限制,大致设有400股、500股、1000股、2000股等三、香港证券市场新股申购规则简介新股申购机制:总体来说,香港打新股与内地存在较大区别。

香港比较照顾中小股民,调高中小股民中签率,可以“一人一手”,且散户可透过股股票融资扩大认购额度(“孖展”,即保证金margin),买到新股的机率大幅提升。

你拿出一成资金, 银行借出另外的九成去认购,杠杆率为10 倍,即自有10万港元即可以100万元认购新股。

但是香港打新股的利润一般来说保持稳定,不会出现特别大的涨幅。

2010年上市的友邦保险上市首日的涨幅为17.1%,而农业银行上市首日的涨幅为2.19%。

港股认购与A股认购新股的区别非常大。

在香港股票会涉及到实物股票,但在内地则完全是无纸化的,没有实物股票。

因此,香港认购新股,方式更多样些,通常有四种:白表申购、黄表申购、粉红表申购、电子认购。

白表申购:这是个人投资者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到时投资者会收到以自己个人名义登记的实物股票证书,日后沽售时只需把股票证书交给经纪行或银行。

黄表申购:所认购新股不涉及实物股票证书的交收。

新股便会存进投资者在经纪行或银行开设的股票户口,或者投资者在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已开立了的投资者户口内。

粉红表申购:部分首次公开招股或会用上粉红色的表格。

这种特别的表格只供个别公司员工递交新股认购申请之用,一般不适用于公众投资者。

电子表申购(EIPO):新上市公司也可能会同时采用中央结算系统提供的电子认购服务。

投资者如使用此方式,必须预先在中央结算系统开立投资者户口,再透过中央结算系统的电话系统认购。

绿鞋机制:绿鞋由美国名为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196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率先使用而得名,是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的俗称,也叫绿鞋期权(greenshoeoption)。

绿鞋机制主要在市场气氛不佳、对发行结果不乐观或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使用。

目的是防止新股发行上市后股价下跌至发行价或发行价以下,增强参与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者的信心,实现新股股价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

采用“绿鞋”可根据市场情况调节融资规模,使供求平衡。

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在股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授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

按照惯例,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额15%的股份,即主承销商按不超过包销数额115%的股份向投资者发售。

在本次增发包销部分的股票上市之日起30日内,当股票股价上扬时,主承销商即以发行价行使绿鞋期权,从发行人购得超额的15%股票以冲掉自己超额发售的空头,并收取超额发售的费用。

此时不必花高价去市场购买,只需发行人多发行相应数量的股份给包销商即可。

实际发行数量为原定的115%。

当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将不行使该期权,而是从股票二级市场上购回超额发行的股票以支撑价格并对冲空头(平仓),以赚取中间差价。

此时实际发行数量与原定数量相等,即100%。

由于此时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这样做也不会受到损失。

国际市场几乎每个新股发行都有绿鞋。

在实际操作中,超额发售的数量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一般在5%~15%范围内,并且该期权可以部分行使。

同时,承销商在什么时间行使超额配售权也存在一定变数。

行使超额配售权,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多融入资金,对于承销商来说,则可以按比例多获得承销费,利于新股的成功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因而是多赢的安排。

四、香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简介香港证券市场波动:从整个股指和个股的波动情况来看,虽然香港没有涨跌幅限制,实行T+0交易制度,而A股市场有涨跌幅限制,实行T+1交易制度,看似港股市场波动和风险更大。

但是由于港股市场属于国际化市场,海外基金以及市场游资介入较多, 投资者相对较为理性,主要着重于基本面分析。

五、关于未来汇率走势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因素繁多,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国际收支、货币供给、财政收支、通胀率、利率、心理预期等市场因素、政治与政策因素等。

其中,决定性因素包括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通胀率与利率水平,美元与欧元汇率走势等。

从2011 年第四季度开始,前期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开始减退,制造业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劳动生产率增速下滑。

与之相对应的 PPI 增速不断下行,目前下行趋势未出现任何反转迹象。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行将结束,在部分行业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

这样的背景正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转折,第三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在GDP 中的占比已超过第二产业,其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的差距在缩窄。

在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在下降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趋势可能接近尾声。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去除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加快其劳动生产率的进步,人民币在中长期甚至会出现贬值的可能。

而从国际收支数据来看,随着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放缓,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占GDP 近年来也相应从2007 年的8.79%下降到了2013 年2.41%,净出口已经不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境外资本流入的减少和境内资金外流压力的增大,中国就时常出现资本项目逆差,从2014 年第二季度开始,甚至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逆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