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经典数量关系笔记错题集

行测经典数量关系笔记错题集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 = A+B - A∩B (∩:重合的部分)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 = A+B+C - A∩B - B∩C - C∩A +A∩B∩C详细推理如下:1、等式右边改造 = {[(A+B - A∩B)+C - B∩C] - C∩A }+ A∩B∩C2、文氏图分块标记如右图图:1245构成A,2356构成B,4567构成C3、等式右边()里指的是下图的1+2+3+4+5+6六部分:那么A∪B∪C还缺部分7。

4、等式右边[]号里+C(4+5+6+7)后,相当于A∪B∪C多加了4+5+6三部分,减去B∩C(即5+6两部分)后,还多加了部分4。

5、等式右边{}里减去C∩A (即4+5两部分)后,A∪B∪C又多减了部分5,则加上A∩B∩C(即5)刚好是A∪B∪C。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属于A类元素个数+ 属于B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A∪B = A+B - A∩B)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依题意,被计数的事物有语、数得满分两类,“数学得满分”称为“A类元素”,“语文得满分”称为“B类元素”,“语、数都是满分”称为“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称为“A类和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

答案15+12-4=23试一试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其中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100-(62+34-11)=15编辑本段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A类和B类和C类元素个数总和=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数。

(A∪B∪C = A+B+C - A∩B - B∩C - C∩A + A∩B∩C)例1某校六⑴班有学生45人,每人在暑假里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分析:参加足球队的人数25人为A类元素,参加排球队人数22人为B类元素,参加游泳队的人数24人为C类元素,既是A类又是B类的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12人,既是B类又C类的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9人,既是C类又是A类的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8人,三项都参加的是A类B类C类的总和设为X。

注意:这个题说的每人都参加了体育训练队,所以这个班的总人数即为A类B类和C类的总和。

答案:25+22+24-12-9-8+X=45 解得X=3例2在1到10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或5整除的数共有多少个?不能被3或5整除的数共有多少个?分析:显然,这是一个重复计数问题(当然,如果不怕麻烦你可以分别去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我们可以把“能被3或5整除的数”分别看成A类元素和B类元素,能“同时被3或5整除的数(15的倍数)”就是被重复计算的数,即“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

求的是“A类或B类元素个数”。

现在我们还不能直接计算,必须先求出所需条件。

1000÷3=333……1,能被3整除的数有333个(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条件。

例3分母是1001的最简分数一共有多少个?分析:这一题实际上就是找分子中不能与1001进行约分的数。

由于1001=7×11×13,所以就是找不能被7,11,13整除的数。

解答:1~1001中,有7的倍数1001/7 = 143 (个);有11的倍数1001/11 = 91 (个),有13的倍数1001/13 = 77 (个);有7´11=77的倍数1001/77 = 13 (个),有7´13=91的倍数1001/91 = 11 (个),有11´13=143的倍数1001/43 = 7 (个).有1001的倍数1个。

由容斥原理知:在1~1001中,能被7或11或13整除的数有(143+91+77)-(13+11+7)+1=281(个),从而不能被7、11或13整除的数有1001-281=720(个).也就是说,分母为1001的最简分数有720个。

在行测考试中,被2、3、5、8、9整除的判定较为常见,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整除被2、3、4、5、8、9整除的判断依据(1)被2整除的判断依据:个位数字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2整除。

(2)被3整除的判断依据:各位数字和是3倍数的数可被3整除。

(3)被4整除的判断依据:末两位可被4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

(4)被5整除的判断依据:个位是0、5的数可被5整除。

(5)被8整除的判断依据:末三位可被8整除的数能被8整除。

(6)被9整除的判断依据:各位数字和是9倍数的数可被9整除。

【例题2】某单位有工作人员48人,其中女性占总人数的37.5%,后来又调来女性若干人,这时女性人数恰好是总人数的40%,问调来几名女性?A.1人B.2人C.3人D.4人40%=2/5【例题3】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工号。

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A.9B.12C.15D.18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此题的一般解法是根据题中条件求出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进而得出其各位数字之和。

但题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等量关系,使得解题思路陷入了僵局。

排名第十的员工能被10整除,则其个位是0,排名第三的个位是3,第九名个位是9,二者各位数字之和相差6。

第九名工号能被9整除,其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则第三名工号加上6才能被9整除,其各位数字之和也需要加上6才能被9整除。

选项中只有B项加上6后能被9整除。

整除的传递性这个三位数能被18整除。

又因为18能被2和9整除,所以根据整除的传递性,这个数一定能被9和2整除。

整除的可加减性如果数a能被c整除,数b能被c整除,则a+b、a-b均能被c整除。

【示例】9能被3整除,18能被3整除,9+18=27也能被3整除。

【例题5】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

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公斤面包。

A.44B.45C.50D.52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说明剩下的饼干和面包的重量和应该是3的倍数,而6箱食品的总重量8+9+16+20+22+27=102为3的倍数,根据整除的可加减性,卖出的一箱面包重量也为3的倍数,则重量只能是9或27公斤。

如果卖出的面包重量为9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9)÷3=31公斤,没有合适的几箱食品满足条件,排除。

如果卖出的面包重量为27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27)÷3=25公斤,正好有25=9+16满足条件,则面包总重量为27+25=52公斤,选D。

五、利润问题定价=成本×(1+利润率);售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例5.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掉70%的商品,为了尽快把剩下的商品全部卖出,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期望利润的82%,则打了多少折出售?A.八折B.八五折C.九折D.九五折例5.【答案】A。

中公解析:方法一:为方便计算,设该商品的成本为100,共有100件这样的商品,则根据公式可得:100 (1+50%) 70+100 (1+50%) X 30-100 100=100 50% 100 82%,得X=0.8,为八折,故答案选A。

注:这两个公式在国考中通常会综合起来考查。

六、等差数列例6.一群羊中,每只羊的重量数均为整数,其总重量为65公斤。

已知:最轻的一只羊重7公斤,除去一只10公斤的羊外,其余各只羊的体重恰好组成一等差数列,则这群羊共有几只?第三轻的羊有多重?七、等比数列例7.甲、乙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仪器,甲车间生产的仪器数量每个月保持不变,乙车间生产的仪器数量每个月增加一倍。

已知一月份甲、乙两个车间生产的仪器总数是98件,二月份甲、乙两个车间生产的仪器总数是106件。

(1)那么乙车间生产的仪器数量第一次超过甲车间生产的仪器数量是在几月?(2)如果乙一直按照这个进度生产下去,则其在这一年内生产了多少台仪器?八、等差数列中的平均数等差数列中,其平均数为:(首项+末项)÷2例8.某次对11名同学进行成绩排名,发现最高分恰好是最低分的两倍,后来发现某道题判错了,改过后,11人的成绩恰好成等差数列,且最高分最低分成绩不变,总成绩不变,已知改过成绩之后平均分是75分,问改成绩之前,排名后10人的平均分是多少?A.71B.72.5C.73D.73.5一、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或者: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例1.A,B,C,D,E五个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互不相同的整数。

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

则D的得分是多少?A.96分B.98分C.97分D.99分例1.【答案】C。

中公解析:由于几个人得分不同,所以D得分不可能为96分,排除A。

A+B+C=95 3,B+C+D=94 3,联立两式得:A-D=3,由于A≤100,故D≤97,排除B、D,选择C。

三、奇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例3.一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

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73分。

求小明这次考试中答对的题目比答错和未答的题目之和可能相差多少?A.25B.29C.32D.35例3.【答案】C。

中公解析:因为总题量为50,所有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未答的题目)=50,所有可以知道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未答的题目,这两个数同奇同偶,所以差值也一定是偶数,故凭这一点可以排除A、B、D选项,答案选C。

注:掌握了奇偶数的一些特征,可以让我们在做很多题目中事半功倍。

四、最小公倍数1.找出两数的最小公因数,列短除式,用最小公因数去除这两个数,得二商。

2.找出二商的最小公因数,用最小公因数去除二商,得新一级二商。

3.以此类推,直到二商为互质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