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体育管理的职能
体育管理的职能是指体育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性活动。
从对体育管理阶段、顺序和环节的研究表明,体育管理的职能活动有三个基本方面: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
第一节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定体育发展目标和规定实现的途径、措施的管理活动。
一、目标概述
(一)目标的涵义和作用
体育管理目标是指体育管理活动所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和标准。
作用:1、可以把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活动统一起来。
2、可在动态变化中掌握住方向。
3、有利于合理组织,利用有限的力量取得最大效益
(二)目标分类
分类要注意同类区分P45图
(三)目标与指标
目标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规定,而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指标种类很多,分成若干类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即某一事业发展要求和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的相互联系的一定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总和。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1、群体活动:①体育人口: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频度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 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参与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
(中国31.4%、日本70%、新西兰90%)
②体质指标:重点是青少年发育纵向比较
③达标人数
④活动形式、种类及物质条件
2、竞技体育:①运动竞赛的名次、金牌、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
②比赛场次、规模、组织情况
二、目标的制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总的来说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国家、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去确定体育目标。
具体要求:1、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体育发展规律
2、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任务
3、实事求是,科学预测
4、借鉴历史的经验
(二)目标制定的程序
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综合平衡,互相衔接。
“两下一上”主要体现在决策、指导、要求、意图
三、目标的表达形式
(一)计划与计划类别
目标是由计划具体表达出来
(二)计划的编制
四、微观体育目标管理
(一)微观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体人员和职工亲自参加体育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式。
“管理中的管理”——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管理。
(二)微观目标管理的具体步骤
1、上级同一级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工作目标(教练员)
2、具体方案、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具体的约束条文——合同
3、给职、给条件——人、物、财力保证
4、定期检查,加强监督管理
5、奖惩条件
6、提高要求,进行下一个循环
(三)制定工作目标的原则
1、分目标与总目标的一致性
2、有利于促进其它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积极性
4、各目标的层次性和联系性
5、目标的可行性
6、目标的阶段性
7、可以量化考核衡量
第二节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指确定、完善和把握体育管理系统实现发展目标和计划的活动过程。
其任务:1、建立、健全体育管理组织交流——硬件
2、健全、完善体育管理制度——软件
3、利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组织实施计划,实现目标
一、体育管理组织系统——硬件
(一)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及其职责
行政部门——政府组织机构
1、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局)
“体委”:是主管体育工作的国家机关,是各级政府中主管体育工作的职能机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负责统一领导、协
调、监督全国体育工作。
②地方体育运动委员会(地方体委)
2、国务院和军委所属有关部(委)
国家教委体卫司、军委军体司
(二)社会组织系统及其职责
1、群体组织
①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常设机构——中国体总常委会
团体会员——单项协会34个,企业体协8个
②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委会)P60
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P61
2、社会社团组织:①中华全国总工会
②共青团——团中央、各级组织
3、民间体育组织
二、我国体育管理制度——软件
(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部分中讲过)
(二)《运动员等级制度》
(三)《裁判员等级制度》
(四)《体育教练员技术职称暂行规定》
(五)《优秀运动队试行工作条》
(六)《运动员条例教练员守则裁判员条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竞赛制度》
三、组织实施的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为完成体育事业发展计划目标而把所需要的人、财、物和时间、信息等要素组织起来。
(二)指导活动上级体育管理组织或领导者,根据即守的体育目标和要求,督促和帮助下级按照迅速、合理和有效的要求,完成计划规定的体育管理活动或管理方式。
(三)监督检查是对体育管理的各种活动进行监察与督导、加强体育目标管理的一种职能性活动。
(四)协调活动:即调整关系的活动。
第三节评估效果
体育管理的评估:是对体育管理目标实施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评定的过程。
意义:1、通过评估、检查管理活动的完成情况,计划的实现程度,可及时调整、修正活动。
2、可以为新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提出合理建议
3、可以提高管理执行人员活动的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
一、评估的原则:1、客观全面性原则
2、单项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静态与动态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估的标准:即对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
评估标准要执行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体现评估标准的共性。
评估体现下列要求:先进性、目标明确、简便可行
三、评估的方法
(一)按评估对象划分
1、相对评估:选出一个基准,用其它与之比较。
2、绝对评估法:在被评估对象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并与之比较的方法。
3、个体内差异评估方法
是将被评估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某一个元素的若干侧面而相互比较的方法。
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估法
1、数量化方法:评估用数学方法
2、定性分析法①等级法:上、中、下
②评定法:用简明语言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