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祝高考顺利!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仅供大家参考!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排队梁实秋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

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博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

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

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三人曰众,古有明训。

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

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

《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

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

我小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

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

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据说: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

《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

(昭十) 让,礼之主也。

(襄十三)《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

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

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

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

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

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

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节选于《书摘》2015年01月01日,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对让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是:(3分)A、我们固有道德的项目有很多,让是其中之一。

争是人之本性,让可以在后面慢慢培养形成。

B、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体现古人让之精神,让之道德。

日常生活中,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甚少。

C、让,德之主也(昭十) 当仁不让于师来源于《左转》《论语》,在赞赏让之行为的同时提倡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否则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D、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3分)A、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人陆续进来,会把你夹在中间,所以即使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不能从容办事。

B、古有明训: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

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

争与让需辩证对待,一切动物皆会争,让是发展到文明社会存有的习惯。

C、因为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

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我们必争不让。

D、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

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但当我们混在陌生人人群中,我们便奋不顾身。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事件或说法体现让的美德的是:(3分)A、因父亲病危而五天没有公开露面的李总理,昨天来到丹戎巴葛民众俱乐部,神情自若地写下祝福父亲康复的祝语,并感谢该区居民连日来表达的关怀与慰问。

(凤凰网)B、土气跟宁在宝马车里哭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却是艰苦朴素的精神体现。

党的干部不该整天穿名牌、抽名烟、喝名酒,更应该让于甘愿淡泊、乐于清贫的精神,为出无车食无鱼的土气而欣慰。

(人民日报)C、协警要求男子驾车靠边接受检查,男子却开车将协警撞倒在地,并对协警大骂:穿狗皮的宝儿(傻子),弄你狗日的。

后经查证,驾车男子为安岳城区某工商所所长刘涛,当时身着工商制服。

(华西都市报)D、往来车辆的驾驶人,一见Yield( 让)这个牌示,把车停了下来,左顾右盼,直到可以通行无阻的时候才把车直驶过去。

有时候路上根本并无车辆横过,但是驾驶人仍然照常停车。

(《不淡定的中国人》)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 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

B.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

C.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志者事竟成,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D.全文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文中虽含有较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但切合题旨。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5分)(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5分)(二)古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8-9题。

(11分)泊自沙渡真山民①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8.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6分)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5分)(三)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2)《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