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课件.ppt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课件.ppt

复杂化 • 8、付出----回报不平衡 • 9、职位不适当 • 10、非主课任教课教师不受重视而产生心理不平衡
• 上述十个条目的压力源,更多的还是通 约层面的,针对普遍情况而言的。
•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我们还需要探寻自 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那些“老虎”,如新 任教师难以驾驭教学课堂,初为班主任 不够了解学生等。
改变你的认知,
撬动你的世界
• 塞翁失马
• 靠近边境的一个擅长马术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 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对他的不幸表示安慰。老翁 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 那匹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祝贺他。老 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 许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骑马的时候从 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老翁说: “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 大举入侵边境,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 边境一带的人死了十分之九。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 的缘故,得以保全性命。
• 王老师:啊怎么会挑着我了。这领导找上了, 也不能推脱。
可是,谁也知道班主任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啊!多那么点工资,得多担多少责任啊。这回 上下班哪有那么自由了啊,还需以身作则,何 苦来的。可是,这也不能拒绝啊 (郁闷压力)
“担任班主任”事件案例分 析
• 李老师(心理感知) 机遇,可以因此施 展自己的才能
• 学期末人事调整时,校长找李老师和王老师谈 话,希望他们分别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虽然都接受了任务,但两位老师却备怀心事。
• 李老师: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有了这样的 机会,可以直接实践自己的教育想法,还有机 会和班上其他任课老师交流,丰富自己的带班 想法,我不能辜负领导信任和学生期望,得努 力工作才行!(期望机遇)
教师心理健康 培训
三角中心小学 彭清清
教师压力管理
三角中心小学 彭清清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感受压力
认识压力人们的内心感受, 同样的外部事件,
人们的压力感受却不尽相同。
• 压力的真正来源是个人内心中的一套信 念系统,外来的事物不过是诱因而已
找寻压力源
• 1、工作负担重 • 2、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制 • 学生问题和学生家长的过度干涉 • 4、工作内容高重复性 • 5、成就感的滞后性、不稳定性 • 6、新课改的职业压力 • 7、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竞争带来的学习、人际关系
压力应对策略
• 1. 改变你的认知,撬动你的世界。 •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小儿子
是卖雨伞的。两个儿子都有活儿干,老太太本来应 该高兴才是,可是,她整天都不开心。每天坐在家 门口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因为呢,天晴她就担心 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她就担心大儿子晒 不了布。有人对老太太说:“您老应该每天开心才 是啊!”劝她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天晴她大儿子可 以晒布;下雨天小儿子就可以卖雨伞了。于是,老 太太天晴就为大儿子高兴,可以晒布;下雨天就为 小儿子高兴,可以卖雨伞。这样,不管天晴还是下 雨,老太太都乐哈哈的。
案例
• 张老师大学毕业后就到现在工作的学校教书, 工作非常认真、投入,课讲得也很好,还主动 要求担任班主任一职,可是,连续三次评高级 职称都没有他,第一次是因为他的论文数量没 有达到要求,第二次是因为英语考试没有过关, 第三次是因为年轻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比例,而 老师的名额不够。于是,张老师给自己盖棺定 论,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一生辛苦到头来 一事无成,而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全部否定。 他心灰意冷,工作也越来越没有意思,压力越 来越大。
• 王老师(心理感知) 压力,进退维谷 得不到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 幸,真是糟糕透顶。
叠加后的大爆炸—压力积累效应
• 压力具有积累效应,当人们面临一个 压力事件时,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 和资源加以合理应对。
• 但是,随着压力事件的不断增加, 将会逐渐接近人们的承受能力极限, 就像是图中承受重物的骆驼,不断 增加重量使其不堪重负。
• 张老师的非理性思维主要体现在:
• 非此及彼式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主观的看 待事物,认定某件事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 生,常用“必须”或“应该”的字眼。将事情、 情境或者人看做是黑或者白的,没有什么中间 状态。
• 过分概括化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评价事物 好以偏概全,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如案例中 的张老师评职称失败以后,会认为自己就是一 个彻底的失败者,全然否定自己。
• 工作压力是如何影响工作绩效的呢?

某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说:“一个人
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压力越大,
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
这种说法对吗?
巧握适度压力,工作绩效倍增
• 测一测, • 你是否具有压力易感性?
二、正视压力,应对压力
• 通过前面的认识,我们感受到压力对我 们的影响,发现压力真的无处不在,同 时也正确认识了压力。
• 一方面,我们的生活需要压力,适度的 压力对我们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 另一方面,压力是一种内心感受,同样 的压力事件,人们的压力感受却不尽相 同。
• 那么现在,我们将看看我们的压力从何 而来,学习并掌握一些正确应对压力的 方法。
找寻压力源
•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和紧张源,是指对个 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 压力反应的因素。
• 提高自知力,对自己的承受能力有一个合 理的评估。
• 在重大生活事件,或者日常生活琐事降临 的时候,我们最先感受到苦恼。但是,我 们切勿沉浸于苦恼中,要及时处理事件压 力及情绪,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与 希望。
• 这同时也避免了压力的不断积累,及时发 现及时处理,才能轻装前行。
巧握适度压力, 工作绩效倍增
重构新思维
• 心理学家认为,并非环境本身有多大压 力。而是对于环境的知觉和解释使人感 觉到有压力。如果我们对环境的知觉和 解释是消极的,那么将导致我们的精神 和躯体也产生消极的倾向
• 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但有一件 例外——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环境中 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维克多.弗兰 克尔
• 客观情境是否能成为压力源,与个体对 客观情境的看法和态度有关。面对同一 情境,不同人的想法不同,导致的情绪 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 我们的烦恼,不是来源于我们的遭遇, 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 通过老太太的故事,我们认识到了认知 对人的影响。下面,我们将通过学习 “识别非理性认知”和“构建新思维” 这两部分的内容,来改变我们的认知, 优化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