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1.元素是或相同的(一类或一种)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主要是(或)不同.它是(宏观或微观)概念,只讲(种类或个数),不讲(种类或个数).分子、原子是粒子,它们是(宏观或微观)概念,既讲(种类或个数),又讲(种类或个数).不同种类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数(或数)不同.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填“改变”或“不变”).例如:某物质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得到二氧化碳、水、氧化铜,则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四种元素;这种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四种原子.3.地壳中含量列前五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有、、、、.4.生物体中含量(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四种元素分别是、、、.5.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氧.6.比较原子、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数(即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中的最粒子区别①元素表示物质的观成.②元素只表示,不表示.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①原子表示物质的观成②原子既表示,又表示③原子可以构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联系①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数(即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7.填空:水是由构成.水是由氢、氧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和氧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和一个氧构成.铁是由铁组成.铁是由铁构成.二、基础训练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量B.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9.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A.核内质子数目B.核内中子数目C.核外电子数目D.相对原子质量10.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三种碳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分别是6、7、8.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三种原子的质量相等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不管含碳物质中到底含哪种碳原子,它们统称为碳元素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水、矿泉水B.铁、氧化铁C.氧气、空气D.食盐水、海水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氢B.碳C.氧D.钙1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数目关系非常密彻.元素的种类由数(或数)确定.三、能力训练14.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2个氧原子1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每个H2O2分子是由()A.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SO2)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组成C.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7.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18.据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混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一种纯净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9.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元素B.氧化物C.氧分子D.氧原子20.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A.冰、干冰B.水、双氧水C.红磷、白磷D.氧气、臭氧21.根据如图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三种元素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22.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B.属于同种元素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不相同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23.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含有一样多的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气分子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字母序号填空:(1)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四、迁移拓展25.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所给信息写出你能获得的化学知识.①微观上:水是由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改变,不变;②宏观上:水是由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改变,不变.26.某厂生产的矿泉水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标签中列出了若干原物质的含量,作为饮用水的理化指标.该矿泉水含有的钙、镁、钾、钠指的是,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瓶该矿泉水,每瓶按500mL计算,则每人每天从中摄取钙的质量约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一类或一种)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主要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它是宏观(宏观或微观)概念,只讲种类(种类或个数),不讲个数(种类或个数).分子、原子是粒子,它们是微观(宏观或微观)概念,既讲种类(种类或个数),又讲个数(种类或个数).不同种类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分子一样,即论种类,也论个数.【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或一种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主要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它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是粒子,它们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不同种类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故填: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宏观;种类;个数;微观;种类;个数;核电荷;质子.【点评】元素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注意理解.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填“改变”或“不变”).例如:某物质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得到二氧化碳、水、氧化铜,则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这种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原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分析解答.【解答】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某物质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得到二氧化碳、水、氧化铜,这三种生成物质含有铜、碳、氢、氧元素,所以这种物质中含有这四种元素,这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这四种原子;故答案:改变;不变;不变;铜;氢;碳;氧;铜;氢;碳;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3.地壳中含量列前五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有氧、硅、铝、铁、钙.【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进行解答.【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故答为:氧,硅,铝,铁,钙.【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4.生物体中含量(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四种元素分别是氧、碳、氢、氮.【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分析.【解答】解:生物体中含量(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四种元素分别是氧、碳、氢、氮.【点评】掌握生物体中元素含量是解题的关键.5.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氧原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氧原子.故填:氧分子;原子.【点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6.比较原子、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①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②元素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①原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②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联系①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考点】元素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论种类,也论个数.【解答】解:原子、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元素原子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①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②元素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①原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②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联系①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点评】元素和原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意区分.7.填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根据水的化学式是H2O 进行解答;根据铁的构成和组成情况分析.【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答案:水分子;元素;元素;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元素;原子.【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基础训练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量B.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相对原子量不同,故选项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9.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A.核内质子数目B.核内中子数目C.核外电子数目D.相对原子质量【考点】元素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的不同.【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总称,不同的元素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铪和钨两种元素也不例外,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元素概念的考查,只要抓住元素的本质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即可.10.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三种碳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分别是6、7、8.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三种原子的质量相等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不管含碳物质中到底含哪种碳原子,它们统称为碳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它们的质子数都是6,属于同一种元素,故A错误;B、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质量不同,故B错误;C、根据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是6,所以,核外都有6个电子,故C错误;D、它们的质子数都是6,属于同一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原子的微粒数目分析判定,会根据原子中微粒的量的关系,判断某些微粒的数目.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水、矿泉水B.铁、氧化铁C.氧气、空气D.食盐水、海水【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水属于化合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B、铁属于单质,氧化铁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食盐水、海水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氢B.碳C.氧D.钙【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根据人体内元素的含量排序回答【解答】解: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排序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质量分数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要了解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认识元素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1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彻.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确定.【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彻.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确定.故答案为:最外层的电子;质子;核电荷.【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等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能力训练14.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2个氧原子【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分析、判断物质通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物质的宏观组成方面考虑,二是从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考虑.【解答】解:A、NaNO2、Na2O2、SO2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不正确.B、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正确.C、NaNO2、Na2O2、SO2都不含有氧分子.不正确.D、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的内容.1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每个H2O2分子是由()A.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的意义有:①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②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所含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H2O2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A 说法错误;B、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存在氢分子和氧分子;故B说法错误;C、元素的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不能表示分子的微观构成;故C说法错误;D、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SO2)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组成C.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错误;B.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故错误;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D.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元素的种类主要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判断.【解答】解:元素的种类主要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该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明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故放射出了质子.故选C.【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和朝核问题成了国际焦点,因而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认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18.据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混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一种纯净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二氯甲烷(CH2Cl2),既然能书写化学式,则一定为纯净物,而非混合物;由化学式可知元素组成;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信息.【解答】解:由二氯甲烷(CH2Cl2)可知: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②它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混合物,它为纯净物,故此说法错误;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说法正确;④它是一种纯净物,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化学式意义的宏观及微观意义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9.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元素B.氧化物C.氧分子D.氧原子【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氧”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20.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A.冰、干冰B.水、双氧水C.红磷、白磷D.氧气、臭氧【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本题根据物质的名称来判断物质中的元素组成,注意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双氧水是过氧化氢.【解答】解:A、冰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而干冰是由C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则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故A正确;B、水、双氧水都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故B错误;C、红磷、白磷都是P元素组成的单质,组成元素相同,故C错误;D、氧气、臭氧都是O元素组成的单质,组成元素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中的元素组成,学生应熟悉名称、化学式、元素的关系,熟悉常见物质的俗称才能正确解答此类习题.21.根据如图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