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2次课教案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班级:心理本091 时间:2010年 3 月15 日导入活动:对价值的认识——人我之间:人人都是不同的1.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人我之间的差异,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协助成员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价值观与看法,而不只是以自己的做为标准,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尊重别人。

2.内容:在一次海洋旅行中,我们所乘坐的“爱之船”因遭到大风的影响将要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等待救援,而船上的救生艇只有一艘,且只能乘坐五人,在救援未到时,只有先做抉择,先救出五个人再说;其余的人只好等待机会,也可能就此消失在海洋中……搭乘此船的共有15人,如果由你做决定,你觉得谁是应该优先被救出的人3.实施程序(1)暖身活动:如果我有一百万让成员共同分享“如果我有一百万,我要做什么?”(此活动只是热身,让成员自由讨论,不所任何引导或后续讨论)(2)舍我其谁▲每人发一张上表,让成员依照说明完成▲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让每组成员互相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请每位成员说服同组其他成员改变其选择,与自己的相同(15-20分钟)▲领导者询问:是否有被说服的?是否有说服成功的?请分享心路历程说服不成的原因是什么?从说服过程体会到什么?彼此价值不同,说服对方容易吗?别人的选择有无道理?(3)谁对谁错做完上面的活动及分享活动,领导者带领同学们讨论、分享所得到的心得与学习,并决定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谁的是错的,还是都对、都错?整个活动体会出的人我关系如何?4.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不只自己的看法去衡量,能多去了解别人、尊重别人第3次课教案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班级:心理本091 时间:2010年 3 月22 日教学内容安排:第四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价值及其分类1.价值的概念和特征价值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亚当·斯密那里,价值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揭示出二者的矛盾:有些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却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交换价值;而有些具有最大交换价值的东西却很少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概念,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奥秘,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

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

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价值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对社会重要事件的裁决,是对人和事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是最基本的人生信仰。

价值与态度、自我、人格、文化和意识形态机密相连,它具有以下特征:(1)态度倾向性。

价值不仅包含有理性的思考,也包含有感情的倾向。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因此,价值不属于纯粹客观知识的范畴。

如带有感情色彩(2)自我选择型。

价值是一种主观自我的行为。

对它自我有完全的选择自由,不能从外面强加。

自我怎样选择价值,价值就怎样规定自我。

如谈朋友的标准不同(3)人格判断性。

价值主要对人而言,主要是对一个人人格的判断,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之类的评价由于判断者在进行人格判断时有冲突,大恶的人可能被判断为大善,大善的人也有可能被判断为大恶。

如武则天、雍正、林彪等历史人物(4)文化多样性。

价值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行为。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价值的多样性。

文化为价值判断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文化为内群体的成员接受外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解、接纳或兼容的基础。

文化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副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5)意识形态的对立性。

价值不仅是一种文化行为,更是一种政治行为,它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

人类社会有多少不同的政治派别,就有多少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多少不同的政治价值观念。

不同的政治价值观念之间经常是对立的,在这里没有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兼容,有的却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冲突和斗争。

社会工作的宗教起源和它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是一种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在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任何讨论中,都离不开价值这个主体。

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机构的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总之,价值是贯彻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

在社会工作的教科书中,价值不是一章所能包容的,而是贯穿于全书。

2.价值的分类价值的分类取决于价值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按照功能分类,价值可以分为:(1)商品价值:指物化的社会必要劳动(2)经济价值:如效益、效率等(3)政治价值:如忠诚,党性观念、爱国主义等(4)文化价值:如多元性,相对性,中心论等(5)宗教价值:如天堂、地狱等(6)家庭价值:如恩爱、和睦、美满等按照表现程度,价值可以分为:(1)明显的价值:即已显现出来的价值(2)潜在的价值:即尚未被发现的价值按照主体分类,价值可以分为:(1)社会的价值:即社会的意义与重要性(2)人的价值:即人的意义与重要性二、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埃及的《死亡之书》包含有7个怜悯法令,包括对饥者、渴者、裸者、囚犯、陌生人、病人和垂死的人的救济和帮助。

在犹太教中,犹太哲学家梅蒙尼兹(Maimonides)总结了八个层次的博爱的行为,它们分别是:1.勉强并后悔的施舍。

这是手的而不是心的礼物。

2.高兴地施舍,施舍的数量与痛苦者的痛苦不相称。

3.高兴地并相称的施舍,但是伴有贫困者的乞求。

4.高兴地,相称地,甚至是没有乞求的施舍,但是把它放在穷人、的手里,引起他们的痛苦和羞耻感。

5.痛苦者接受捐赠品,并让他们知到谁是捐赠者,但是不让他们认识。

6.痛苦者接受捐赠品,但是不知道谁是捐赠者。

7.捐赠者和被救济的人彼此互不知晓。

8.预先提供捐赠,使一个身处逆境的人能过上一种充实的生活,使他不致于沦落到被人救济的地位。

基督教扩大了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在12个领域里从事慈善工作:照顾寡妇、孤儿、病人、穷人、残疾人、囚犯、俘虏、奴隶、难民,埋葬死亡穷人,提供就业服务和为需要者提供饭食。

显而易见,早期社会工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把救助看作一种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它承认和容许受助者的羞耻感及不平等意识。

(二)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正式社会工作,又叫有组织的社会工作。

它开始于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社会进程。

正式社会工作包括慈善组织会社(cos)、睦邻运动和设施发展。

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开始于英国,1877年开始于美国。

有意思的是,虽然慈善组织会社经常是由牧师来指导的,但是它们的工作却是世俗的,并把它们建立在科学和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用宗教来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最著名的睦邻设施是巴奈特(c.s.A.Barnett)于1884年在伦敦建立汤恩比馆(T0ynbee Hall)和亚当斯于1888年在芝加哥建立的霍尔馆(Hall House),睦邻运动一开始就是非常世俗的,其兴趣更多的在于社会变迁而不是宗教目标。

设施发展在这里是指由宗教组织建立的院舍设施。

第一个院舍设施是为照顾儿童和老年人而建立的,随后,为失足者、穷人、酗酒者、海员建立的院舍设施纷纷出现于欧美国家。

但是,院舍照顾的弊端不久就暴露了出来。

早期正式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上抛弃了救助过程中的尊卑意识,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

它承认人们之间应互相帮助、是平等的。

(三)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从一种实践变成一种专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国社会工作迈向专业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作为一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带头者是美国。

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成立,吹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号角。

这个专业组织的成立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因为,它让社会工作者看到了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存在的非标准化、非规范化和非专业化的问题。

因此,进入2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标准化和规范化运动动在美国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化进程。

同时,在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也开始了类似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社会工作世俗化的组织部分,它又是与社会工作的世俗化同步发展的。

在这两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价值逐渐让位于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价值,人本身无条件地被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心位置来考虑。

帮助人,不再是出于一种宗教上的义务,而是一种人道主义义务。

社会工作完全被放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天平上来检验。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每个人都具有对某些事物的喜爱和偏好。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动机,就是根据各自理想的喜爱和偏好产生的。

对这些偏好的追求就形成人们的价值,稳固、系统的价值,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不同于个人价值观,它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并内化的专业群体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

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虽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各有特点,但对社会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终极理想和追求都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总体上与我们国家当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理念也堤相符的。

但是,价值观不是抽象的文字,它包含着能够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具体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践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人们妥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

因而,作为专业信念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与我国相比都有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不能简单或全盘照搬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1.理论作用(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既是构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依据。

并且,社会工作专业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人类服务专业,其专业价值观体系是个重要标志。

(2)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解困济贫,维护脆弱群体的权益,发展他们的潜能,从而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最终提升其生活福利水平。

这样的使命或目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坚信,社会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能够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自身,追求幸福;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可以使人们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更好地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公平对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