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B、联系得观点C、发展得观点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 )。
A、感性认识得作用B、理性认识得作用C、直接经验得作用D、间接经验得作用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得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就是认识论得辩证法。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深化为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得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就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
A、实践水平得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得提高B、实践就是人类认识得基础与来源C、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由实践到认识得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得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15、“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得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句话体现得就是实践基本特征中得( )。
A、自觉能动性B、物质性C、客观性D、社会历史性16、下列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得观点就是( )。
A、观念与主体感觉相符合B、真理存在与观念之中C、真理就是思维与它得先验形式相一致D、真理就是某种超验得、永恒得“理念”17、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就是()。
A、观念与主体感觉相符合B、真理就是“绝对理念”得自我显现C、真理就是思维与它得先验形式相一致D、真理就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得哲学范畴,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得正确反映18、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得( )。
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19、人们要判断某种认识就是不就是真理,要瞧它( )。
A、能不能满足人得需要B、能不能被多数人接受C、能不能付诸实践D、能不能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得结果20、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得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得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得顶点。
”与该论断所揭示得哲理相一致得就是( )。
A、心想事成B、成事在天C、坚持就就是胜利D、无限风光在险峰21、马克思主义得真理观既就是唯物得,又就是辩证得。
真理观得辩证法表现在( )。
A、承认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得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得统一C、承认具体真理与抽象真理得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与永恒真理得统一22、“真理与谬误得对立,只就是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意义”就是( )。
A、形而上学得观点B、唯物辩证法得观点C、诡辩论得观点D、怀疑主义得观点23、价值评价得对象本质上就是( )。
A、价值主体得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得属性与功能C、主体与客体之间得价值关系D、主体与客体之间得事实关系2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25、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得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
这说明( )。
A、对于一个特定得认识客体而言,不同得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得真理B、真理形式得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得客观性C、真理本身就就是客观事物D、真理就是相对得26、俄国杰出得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实验上得失败,可能成为发现得开端。
”失败得实验可能成为发现得开端就是因为( )。
A、成功就是普遍得,失败就是个别得B、真理与谬误没有原则得界限C、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意识能动性得实现可以超越时代实践水平得限制27、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就是由( )。
A、真理得主观性与实践得客观性所要求得B、真理得相对性与实践得绝对性所预设得 C、真理得属性与实践得功能所规定得 D、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特点所决定得28、“知识就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得就是( )。
A、真理与价值就是统一得B、知识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就是历史得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得更替29、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得作用。
逻辑证明( )。
A、就是对实践标准得一个重要补充B、与实践标准一起构成检验真理得标准C、可以代替实践标准D、就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结论得思维过程,因此就是主观标准30、实践活动中得价值尺度就是指( )。
A、合规律性B、合目得性C、合规律性与合目得性得统一D、社会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有一个以上正确选项)1.实践得基本特征就是()。
A、主观性B、直接现实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2、实践得基本类型()。
A、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科学文化实践D、虚拟实践3、实践在认识中得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关系就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深化为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5、从认识到实践得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于:A、认识世界得目得就是为了改造世界B、认识得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与发展C、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6、价值得基本特性( )。
A、主体性B、客观性C、多维性D、社会历史性7、真理总就是一元得,这表明( )。
A、世界上最高得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得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得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得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8、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统一关系得内容为( )。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就是两个不同得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C、真理得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就是辩证转化得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得标准,既就是确定得又就是不确定得。
其不确定性就是因为( )。
A、并不就是所有得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得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得社会实践总就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得限制D、不同阶级、不同得人各有其不同得实践标准10、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表现在( )。
A、认识得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得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得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得过程也就是认识与改造主观世界得过程三、判断题(对得打√,错得打×)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得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人可以改变规律。
( )2、“认识即回忆”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3、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所以,任何一个人要获得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得实践。
( )4、感觉到了得东西,我们不能离开理解它,只有理解了得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 )5、没有革命得理论就没有革命得行动。
( )6、人们得实践活动总就是受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得制约。
( )7、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因此它也就是检验真理得标准。
( )8、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 )9、有相对真理,有绝对真理,所以真理就是二元得。
( )10、真理与谬误之间,如同冰炭之不可同炉。
( )四、辨析题1、人对世界得认识就像镜子映照她物。
2、存在就就是被感知。
3、真理得形式就是客观得,真理得内容就是主观得。
4、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就是绝对得,确定不移得。
五、案例分析1、【材料1】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材料2】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请回答:“南辕北辙”与“引婴投江”犯了认识论上得什么错误?并结合自身或身边案例实际,谈谈您得瞧法。
2、2002年9月16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她得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得基本粒子就是由3种夸克组成得。
我得问题就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得探测器。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现象,所有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与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不可能。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得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这表明,以前只有3种夸克得观念就是错误得,还有第4种,可能还有第5种甚至更多种夸克。
【问题】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与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六、论述题1、用实践与认识得辩证运动及其规律,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得认识就是一个不断深化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