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复习要点
14世纪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大规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产生原因: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独特和直接的原因。
①中世纪民间文学进步作品、骑士文学的非宗教因素和一些僧侣异端思想为文艺复兴提供一定基础;②13世纪前后就已产生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因子--城市市民文化形态;③直接文化原因--古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现。
人文主义文学:
特征: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①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精神核心(人文主义);
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是其基本题材和主题;③艺术风貌发生极其深刻变化:人的精神世界、欲望追求、情感特征等成为基本艺术追求/中世纪文学的“寓意”“象征”被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取代/扩大了体裁领域/鲜明的民族特色。
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但丁第一人,并与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称佛罗伦萨文坛“三杰”。
彼得拉克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人文主义之父”。
第一位通晓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者。
“桂冠诗人”。
代表作《歌集》抒发对女友萝拉(劳拉)的爱情。
大量采用十四行诗体(彼得拉克体)(4433组合)又称“商籁体”,使之达到完美。
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的鼓手。
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十日谈》被称“人曲”。
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作。
他是故事集,但不是普通汇编的故事集,其框架式结构对后世文学产生极大影响。
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思想内容:①许多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的故事;②描写男女爱情故事;③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④全面发展人的观念。
还有阿利奥斯托《疯狂的罗兰》塔索《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法国文学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特征:至始至终存在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
龙沙等“七星诗社”有浓重的贵族倾向。
拉伯雷《巨人传》(乌托邦思想)两巨人名字卡冈都亚(高康大)和他儿子庞大固埃。
卡冈都亚修建的“德廉美修道院”是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模式,院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你想做的事),具有乌托邦式理想。
不足结构较松散。
蒙田《随笔集》欧洲近代散文创始人。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
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
“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
(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
《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
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告诉人们读骑士小说的可怕。
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含义。
与这种讽刺相对照的是,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
人们从荒唐事中可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嫉恶如仇。
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
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这些在他眼里是社会恶势力。
他的骑士职责便是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并为理想去赴汤蹈火。
这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
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
人的意志的言论是有理的、铿锵有力的,对人类美好未来有着坚定地信念。
从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
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桑丘:仆人和主人公相对应,外表和内在都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不可分割。
桑丘善良朴实、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在与堂吉诃德行侠中,受堂吉诃德感染,心胸渐宽阔。
艺术手法:
①巧妙运用一对对矛盾且紧密交织,是小说层次分明人物性格突出,这里更加深刻含蓄;
②对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提出新观念;
③全面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维加西班牙戏剧奠基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
英国文学
乔叟英国最早人文主义著作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主要作品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不存在的地方)(16世纪出现“乌托邦”一词)
16世纪中叶《圣经》被译成英语,16世纪中期后,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空前繁荣。
诗歌斯宾塞长诗《仙后》,有“诗人中的诗人”称誉。
(斯宾塞诗节)
大学才子派名词解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的创作小团体,其中多数人都受过高等教育,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年龄最小成就最高的是马洛,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在莎士比亚前将戏剧推向高峰。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泰斗。
1.成就:一生39个剧本,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150多首十四行行诗。
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
其历史剧特点:反映英国历史通过曲折道路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必然趋势,塑造理想君主形象,以表达热爱祖国和对开明君主制的向往;戏剧和诗歌为热情讴歌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传统势力,争取婚恋自由的不懈斗争;基调:乐观、激越、明朗。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和悲喜剧时期,亦高峰期。
他以悲剧和悲喜剧的形式揭露黑暗现实,提出社会问题增强作品批判力量,剧作风格发生根本性变化,基调:沉郁、悲怆、激愤。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创作时期。
以神话般的传奇方式,描绘世间悲欢离合,以揭露现实的阴暗冷酷,对社会矛盾的解决进行不懈探索。
基调:清丽、俊秀、呈现高妙远逸、圣洁至纯的意味。
2.创作分类:
历史剧代表作
塑造理想君主形象,理想君主是后来的亨利五世
①历史剧第二个四部曲
两个四部曲结构
第一个四部曲
四部曲中的代表,塑造暴君形象即理查三世
主题:爱情、婚姻
②喜剧
(生活中的理想)
作品
风格:浪漫与抒情
①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
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的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
形成原因③抒情与写景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
④与其喜剧语言有关。
(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奇妙机智风趣)
爱情题材:《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奥瑟罗》
复仇线索:《哈姆莱特》
③悲剧揭野心金钱权势等罪恶:《裘力斯·凯撒》、《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男主:奥瑟罗摩尔族贵裔,为爱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门阀观念
《奥瑟罗》女主:苔丝狄蒙娜
奥的旗官:伊阿古(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新产生的社会罪
恶的代表人士,具有巨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奥的副将:凯西奥
具有揭露性和批判性
形象说
麦克白:苏格兰军中大将英雄人物暴君(特殊悲剧性)
《麦克白》邓肯:苏格兰国王
这是一部揭露和鞭挞野心的悲剧。
“莎士比亚化”:情节自然性、生动性、丰富性,没有明显政治色彩。
剧中丹麦王子为父报仇取材1200年的丹麦史。
思想内容:写于17世界,以丹麦宫廷为背景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文艺
复兴使欧洲进入人觉醒的时代,在个性解放旗帜下为所欲为,这
是一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文明大发展,但在复兴晚期,随之产
生了私欲泛滥和社会混乱,本剧本正是作者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
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克劳狄斯:叔王/新国王具有人文主义者和封建王权的矛盾道德
象征文艺复兴晚期满足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新信仰新。
乔特鲁德:王后霍拉旭:哈德同学友好同学代名词人物波洛涅斯:大臣趋炎附势奥菲莉娅:哈的情人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土地扩张哈的镜像人物
哈姆莱特: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文艺复兴时期具
有人文色彩人物。
五个阶段如下:
内心独白
哈姆莱特人文主义
三条为父报仇线索雷欧提斯封建主义
福丁布拉斯殖民主义
丰富性一条爱情线索
一条友谊线索
双重性
代表作《暴风雨》被称为传奇之花,是诗的遗嘱
④传奇剧①浪漫情节中的奇崛美
审美特征②田园背景里的恬适美
③象征结构内的和谐美
④圆形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