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雍也篇第六(5)原文

论语·雍也篇第六(5)原文

论语·雍也篇第六(5)原文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6 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评析】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过程中,就
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原文】
6 22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知:音zh,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评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