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多重选择器通常用来研究(分数:2.00)A.注意分配B.情绪特性C.思维特征√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解析:解析:多重选择器(或耶克斯选择器)是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的仪器。

因此本题选C。

3.关于听觉掩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单耳掩蔽作用比双耳要显著B.无论何种掩蔽,只要掩蔽声强度增加,就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C.同时掩蔽的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D.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解析:解析:对于前掩蔽或后掩蔽来说,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而同时掩蔽的掩蔽声强度增加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故本题选B。

4.光谱感受性曲线表明人们(分数:2.00)A.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对波长较长的光更敏感B.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白光更敏感C.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的感受阈限更低D.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对红色的光更敏感√解析:解析:暗视觉比明视觉对光谱的蓝端更敏感;而明视觉比暗视觉对光谱的红端更敏感。

故本题选择D。

5.在测量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不属于减弱视觉刺激的方法是(分数:2.00)A.使用光谱波长较短的颜色√B.减低照明强度C.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D.使用边缘视觉解析:解析: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减弱视觉刺激强度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四种:使用边缘视觉;降低照明强度;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为基础。

所以,本题选择A。

6.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用来研究(分数:2.00)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选择C.注意的定向功能√D.执行控制功能解析:解析: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研究注意的定向功能的最著名的任务。

故本题选C。

7.提取诱发遗忘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分数:2.00)A.启动效应现象B.记忆过程的抑制现象√C.内隐记忆现象D.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解析:解析:提取诱发遗忘实验是指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

被广泛用于记忆过程中的抑制现象的研究。

本题选择B。

8.面部活动编码系统(FACS)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艾克曼√B.伊扎德C.艾宾浩斯D.达尔文解析:解析:有关面部表情和面部活动做编码系统的研究最负盛名的是心理学家艾克曼的“面部活动编码系统”(FACS)、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本题选择A。

9.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该类研究中一般需要被试利用(分数:2.00)A.视觉和动觉信息B.视觉和触觉信息C.听觉和触觉信息D.动觉和触觉信息√解析:解析:人类的迷宫学习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故本题选择D。

10.在阅读理解的眼动实验中,“阅读者按阅读的进程,自然地把注视点由读完的一行的末端,移到下一行的始端的眼运动过程。

”这一眼动模式是指(分数:2.00)A.注视B.跳动C.回视D.回归√解析:解析:回扫是指阅读者按阅读的进程,自然地把注视点由读完的一行的末端,移到下一行的始端的眼运动过程,也被称为换行运动。

所以,本题选择D。

二、多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1.巴德利和希契(Baddeley,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包括的成分有(分数:2.00)A.中央执行系统√B.语音回路√C.视空间模板√D.元成分解析:解析: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不同,它不是由单一成分构成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三个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

因此本题选ABC。

12.可以证明工作记忆中存在语音回路的现象有(分数:2.00)A.语音相似效应√B.无关言语效应√C.词长效应√D.发音抑制现象√解析:解析:语音回路的结构可以由语音相似效应、无关言语效应、词长效应以及发音抑制现象等诸多现象来证明。

语音相似效应是指发音相似的词或字母在即时系列回忆中的效果很差。

无关言语效应是指即时系列回忆任务受到听觉输入的无关言语材料的干扰,从而破坏记忆痕迹的现象。

词长效应是指对单词的即时系列回忆与其发音的时间长短有关。

当要求被试在序列记忆任务中不断重复无关的发音,例如,不断发出单词“the”来抑制默读复述时,即时系列回忆的数字广度就减少了。

这种现象称为发音抑制。

当要记忆的材料以视觉方式呈现,并且要被试进行发音抑制时,无关言语效应和语音相似效应就都消失了;若以听觉方式呈现时,效应则依然存在。

这是因为视觉形式输入的信息要在语音库中保存,就必须将其重新转换成语音编码的形式。

发音抑制使视觉呈现的记忆广度项目不能记录到语音存储中。

因此本题选ABCD。

13.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包括(分数:2.00)A.知觉辨认测验√B.残图辨认测验√C.物体决定任务√D.加工分离程序√解析:解析:内隐记忆的测量主要包括间接测量和加工分离程序两种手段。

内隐记忆研究中常见的间接测验有:与言语信息有关的“词干补笔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以及与非言语信息有关的“残图辨认测验”和“物体决定任务”等。

因此本题选ABCD。

14.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有(分数:2.00)A.人工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控制范式√D.信号检测范式√解析:解析: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包括人工语法范式、序列学习范式、复杂系统控制范式和信号检测范式。

其中,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

因此,本题选ABCD。

15.前瞻记忆包括(分数:2.00)A.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B.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C.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D.基于地点的前瞻记忆解析:解析:前瞻记忆是指对于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前瞻记忆一般可以划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基于事件(event-based)和基于活动(activity-based)三类。

因此本题选ABC。

16.考察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的研究方式包括(分数:2.00)A.误导信息干扰范式√B.联想研究范式C.无意识知觉范式D.KK范式√解析:解析: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

其中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主要考查的是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错误联接范式既可以考查对单词,也可以考查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则是考查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

因此本题选AD。

17.联想研究范式包括(分数:2.00)A.KK范式B.类别联想研究范式√C.DRM范式√D.错误联接范式解析:解析:联想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也称DRM范式)和类别联想范式。

因此本题选BC。

18.刺激一反应法是情绪研究中的有一种典型方法,该方法的研究范例主要包括(分数:2.00)A.图片诱导技术B.时间抽样技术C.条件性情绪技术√D.双跑道程序√解析:解析:刺激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可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典型的刺激一反应法研究范例主要包括条件性情绪技术和双跑道程序。

因此本题选CD。

19.情绪的生理指标包括(分数:2.00)A.脑电波√B.皮肤电反应√C.生化指标√D.呼吸状况√解析:解析: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有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因此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脑电波、皮肤电、生化指标、循环系统的状况等。

因此本题选ABCD。

20.注意研究的过滤范式的类型有(分数:2.00)A.双耳分听技术√B.整体一局部范式√C.双侧任务范式√D.负启动范式√解析:解析:过滤范式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这种范式对于涉及抑制无关输入的加工过程研究很有效。

过滤范式主要有双耳分听技术、整体一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因此本题选ABCD。

21.眼动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00)A.注视√B.跳动√C.追随运动√D.回归解析:解析:眼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

本题选ABc。

22.在利用眼动仪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或参数有(分数:2.00)A.眼动时间√B.眼跳方向的平均速度、时间和幅度√C.瞳孔大小√D.注视点轨迹图√解析:解析:在利用眼动仪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或参数有注视点轨迹图、眼动时间、眼跳方向的平均速度、时间和幅度、瞳孔大小等。

因此本题选ABCD。

23.在ERP的各种成分中,属于内源性成分的是(分数:2.00)A.P 1B.P 2C.N 2√D.P 3√解析:解析:经典的ERP成分包括P 1、N 1、P 2、N 2和P 3,P 1、N 1、P 2为ERP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N 2和P 3为ERP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因此本题选CD。

24.通常用于研究注意分配特性的仪器有(分数:2.00)A.警戒仪B.眼动仪C.双手协调器√D.复合器√解析:解析:警戒仪研究注意的转移特性。

注意分配仪、双手协调器和复合器是用于研究注意的分配特性的。

眼动仪则是从生理学角度来探索注意特点。

因此本题选CD。

25.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要求被试附加追随耳程序,该类实验的结果倾向于支持注意的(分数:2.00)A.过滤器模型√B.衰减模型√C.知觉选择模型√D.反应选择模型解析:解析:双耳分听实验中,追随耳的附加实验程序在于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其结果更有利于使用知觉选择模型来进行解释,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主要包括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

因此,本题选择ABC。

26.记忆研究中的系列位置曲线是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获得的。

该曲线可被区分为三个部分,最后几个项目回忆成绩最好;开头几个项目回忆较好;中间部分的项目回忆最差,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模式的结果的实验包括(分数:2.00)A.立即自由回忆实验(系列项目中最后一项呈现完毕后立即进行回忆) √B.延缓自由回忆实验(系列项目中最后一项呈现完毕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干扰)C.连续干扰的自由回忆实验(系列中的每个项目间都有干扰) √D.非常短暂的自由回忆实验(在0.5秒之内完成的自由回忆) √解析:解析:立即自由回忆实验、连续干扰的自由回忆实验和非常短暂的自由回忆实验都存在于延缓自由回忆实验中,实验结果都获得了系列位置曲线的结果模式,但延缓自由回忆实验的结果没有发现最后一个项目回忆成绩最好的结果,不符合系列位置曲线的模式,因此,本题选择A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