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这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你的学识与才华的一次展示。
请你沉着应答,冷静思考,仔细检查,相信你会成功的!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关雎》中表现男子饱受相思之苦,彻夜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蒹葭》用“______,______”两句既交代了季节,又渲染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染上凄美的色彩。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洞庭湖水天一色的宏伟景象。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是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交代村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中国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欣欣向荣的发展场景,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
2023年的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zhì,开放的大门永远敞开。
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出新的步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撸()起袖子停zhì()坚如磐()石(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
(2分)(3)文中“欣欣向荣”中“荣”的意思是()。
(2分)A.草木茂盛B.兴盛,繁荣C.光荣,跟“辱”相对D.显贵(4)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4分)(1)《经典常谈》是______先生所著,主要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典籍的入门书,共13篇。
(1分)(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朱自清口中“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里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说的是屈原。
B.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春秋”一词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木兰诗》都出自这本书。
D.《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字典,收录九千多字。
4.学校开展“诗苑漫步,以诗会友”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1)生活从不缺诗意,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描绘的活动名称。
(3分)①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③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2)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词的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4分)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B.浣溪沙C.如梦令D.相见欢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长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了一段结束语,请你帮他修改。
(4分)同学们!诗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古体诗到格律诗,从《诗经》到《汉乐府》,无不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
【甲】千百年来,无数优秀的诗人为诗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卓越的贡献。
【乙】这次活动点燃了大家学习诗歌的热情,制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我们就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吧。
①【甲】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和“______”调换位置。
②【乙】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二、阅读理解。
(55分)【一】(19分)【材料一】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女性中,缺乏维生素D的体质指数(BMI)平均要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女性高3.4。
体质指数是评价18周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较为敏感,而且对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
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BMI的划分是:正常范围为18.5~24.9,<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25为超重,肥胖前状态是25~29.9,一级肥胖30~34.9,二级肥胖35~39.9,三级肥胖≥40。
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
肥胖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材料二】人体90%的维生素D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另外10%来源于食物。
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分为两类,来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D3。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
人类皮肤中存在维生素D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就会变成维生素D3。
但是这种维生素D3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活化后才能变成活性维生素D。
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要经过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D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因此如果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你就要有意识地吃以下几种食物。
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肉或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虹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维生素D;3.鸡蛋:鸡蛋的蛋黄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D含量较多,猪肝、羊肝等次之;5.菇类:植物类维生素D中菇类含量最丰富,如果食用前給蘑菇照一下太阳,维生素D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头和牙齿方面的疾病。
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正常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5~15微克的维生素D,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需求量应翻倍。
(选自《什么是维生素D》,有删改)【材料三】下面是中学生王鹏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一)生活习惯上午7:40~12:20,上5节课,课间较少出教室。
中午12:20~13:00,用午餐;13:00~14:30,在教室休息。
下午14:30~17:45,上4节课,课间几乎都在教室做作业。
晚上18:30~21:10,上晚自习:22:30熄灯休息。
周末及寒暑假,不喜欢出门,基本都待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
(二)饮食习惯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和鸡蛋(不喜欢吃蛋黄)。
午餐和晚餐:主要是米饭、猪肉、牛肉和蔬菜。
5.请根据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成人的“肥胖”(不得超过30字)。
(4分)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将下面这幅“维生素D控制肥胖流程图”补充完整。
(5分)7.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哪些方面的疾病?(4分)8.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王鹏是否有可能患肥胖症。
(6分)【二】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21分)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十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第一中学。
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
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
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
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
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
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
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
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
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
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
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
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
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
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⑨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
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
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
⑩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
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亲情与牵挂。
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跎的岁月。
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