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

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

《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

”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B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相混杂。

C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D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

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分别为()。

A释迦牟尼耶稣基督安拉B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默德C释迦牟尼上帝真主D释迦牟尼上帝安拉6. 南京和扬州的古名叫()。

A广陵和会稽B广陵和金陵C金陵和广陵D金陵和温陵7. 现存《十三经》中,有三部书和礼有关,人称“三礼”,即()。

A《周礼》《仪礼》《五礼》B《周礼正义》《仪礼》《礼记》C《周礼》《仪礼》《礼记》D《大戴礼记》《周礼》《仪礼》8.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9. 世界三大宗教为()。

A佛教道教基督教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佛教天主教道教D佛教伊斯兰教景教10. 以个人力量编辑的以明代撰述为主的目录著作是()。

A明人高儒编撰的《百川书志》B清人孙星衍撰的《孙氏祠堂书目》C清人叶昌炽编辑的《语石》D清人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三、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卫所制2.唐代五监3.分野4.拓本5. 二十八宿6. 省7. 九品中正制8.《隋书·经籍志》四、简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翰林学士的名称怎么来的?2. 什么时候道教的形态真正完备了?3.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如何理解太守的称呼?4. 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是怎样一本书?5.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为什么要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6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筑的长城?7翰林学士的名称怎么来的?8.什么时候道教的形态真正完备了?五、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谈谈“朝廷”一词的来历和与“廷”有关的文化问题。

2. 如何理解古代的姓和氏?3.从“冠”(古代的一种帽子)谈谈与它有关的文化问题。

4.《战国策·赵策》记载触龙见赵太后时的动作是“徐趋”,什么是“徐趋”?参考答案一、1.晦朔 2.昴宿秋天3.洛阳到涿郡(今北京)洛阳到余杭(今杭州)4.郡县5.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6.台谏言官7.九品中正制8.隋朝9.冠笄10.景教11.固定发髻12.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13.启明,长庚14.六十甲子15. 宫、商、角、徵、羽16、崤山函谷关、齐鲁一带17、尚书令18、周礼正义19、道藏20、衣襟,袖子21、元朝22、简牍23、书目答问二、CCADB,CCADB三、1.卫所制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

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

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2.唐代五监唐代的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五监为:①国子监是主管学校教育的机构;②少府监是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的机构;③将作监是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机构;④军器监是掌管军器制造、保管、发放的机构;⑤都水监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机构。

3.分野古时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如《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这便是分野的观念。

4.拓本将古碑上的石刻文字用纸墨复印下来的字幅或将其装订成册的书籍叫做“拓本”。

前人制作拓本,往往是为了碑上刻的字写得好,或者是时代早,宝贵得不得了,比如汉朝在华山立了一块碑,叫《华山庙碑》,在清朝末年只保留下来三本拓本,后来又发现了一本,四本拓本价值连城,上面留下了许多人的题跋。

5. 二十八宿二十八个星区。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恒星之间相对的位置比较稳定,可以利用它们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经过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都是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

(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6. 省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

西汉称宫禁之中为“省中”,魏晋以后把设于宫禁近处的尚书、门下、中书等中央政府机构都称为省,这是省的原义。

魏晋时出现了行省的的前身,名为行台、大行台或行台省。

所谓台省是指设在京都城内的中央政府,一旦发生了重大事件,需要由掌握中央政权的要臣率领部分中央政府人员离开首都到外地去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出行在外的台省,因而便以行台或行台省为名。

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当行中书省久驻一地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军国大事之外,干预到地方政务,行省由此就成了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省”便从中央政府变成了地方政府的称呼。

7. 九品中正制魏晋以后,察举制度发展为九品中正制,即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叫做“九品官人法”。

中正,是推选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

九品中正制初实行时,继续贯彻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评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8.《隋书·经籍志》“经籍志”为《隋书》十志之一。

《隋志》采用四部分类法,首先以经、史、子、集定部类之名,前此以四部分类者,只称甲、乙、丙、丁,自《隋志》始有部类之名。

《隋志》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附道经、佛经二部,不列四部之内.《隋志》出,四部分类体系大备,且《隋志》著录了东汉以下大量文献,治文史者可藉以考见学术源流,古籍存佚,以及鉴别真伪,故向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四、1. 翰林学士的名称怎么来的?翰林院之设,始于唐代,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文学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后改为学士,置学士院,入院的称翰林学士。

2. 什么时候道教的形态真正完备了?真正成为形态完备的道教是在南北朝时期。

代表人物有东晋末年的道士葛洪,他著有《抱朴子》内外篇,今杭州葛岭有其炼丹的遗址;另有梁著名道士陶弘景。

3.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如何理解太守的称呼?欧阳修是宋代人。

宋代有州无郡,一州的长官叫知州,全名是知某州军州事。

太守,即郡太守,是前代郡的行政长官的称号,欧阳修借用之。

4. 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是怎样一本书?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其中有“经籍考”七十六卷。

“经籍考”根据宋代公私目录编成,辑录各家解题或序跋原文甚多,富有资料价值。

5.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为什么要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参是参宿,在西;商是心宿,在东。

这两个星宿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用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6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不是,今天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

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远在八达岭以北一百多公里的地方。

7翰林学士的名称怎么来的?翰林院之设,始于唐代,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文学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后改为学士,置学士院,入院的称翰林学士。

8.什么时候道教的形态真正完备了?真正成为形态完备的道教是在南北朝时期。

代表人物有东晋末年的道士葛洪,他著有《抱朴子》内外篇,今杭州葛岭有其炼丹的遗址;另有梁著名道士陶弘景。

五、1. 谈谈“朝廷”一词的来历和与“廷”有关的文化问题。

庭也写作廷。

《史记·伍子胥列传》:“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庭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说朝廷。

《左传·宣公二年》说晋灵公杀了宰夫,“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过朝就是过廷。

庭的地方较大,估计可能有三百平米左右。

庭中要植树,棘和槐是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后来就用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如任昉《桓宣城碑铭》:“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君王的庭中还设火炬,叫做庭燎,据说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

尊者在堂则卑者在庭,宾客是受尊重的,所以上堂;宾客的随从就必须站在庭中。

《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