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第九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9第九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贵州(1989)
浙江(1990)
江苏(1996)
19
25岁以下的吸毒者
(根据四个省1998年的调查)
云南省昆明市 四川省美姑县 广东保安地区 四川省凉山州
80% 75% 90% 50%
20
卖血人群与农村贫困问题
两个调查数据: 根据一个对1995年以前卖血的人群调查,其 中HIV感染率为12.5%。这个调查包括了10个 县,总人口为7千万。这些县的单采浆活动发 生于1992-1995年。另外一个在 1999所做的 一个县内210名卖血者调查发现其感染率为 25.9% . 中国第二次申请全球基金报告数字 在全国局部卖血者中,河北省卖血人群中的 HIV流行率为 18-40% 湖北是4-10%,湖南 是2-6%, 安徽是15%, 陕西是1.6-3.9%, 山西 是1-5.5%
28
(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应遵循的原则
①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②普遍性原则; ③法制化原则; ④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29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 社会救助的对象可划分为: • 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公民。 • 突发性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公 民。 •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 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


缺乏机会
注:整个大圆表示的是贫困群体。白色部分表示对贫困的狭义表示(如雷诺兹的 定义);白色和浅灰色是中性定义(如汤森的定义);整个白色、浅灰色和深灰色是 10 广义的解释(如奥本海墨的定义)。竖线把大圆分为两个部分,右边丧失劳动能力的 那一部分贫困群体,左边表示缺乏机会的那部分贫困群体。
对贫困的解释:能力与素质说
39
第三节 社会救助体系
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 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分类较为繁杂。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常用的分类方法 有三种:
40
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 按救助主体与救助对象相结合 公共援助和低收入家庭补助 • 按照社会救济项目支付方式的不同 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 • 按照社会救助项目和措施的性质与 用途相结合的标准 救助类项目和预防性项目
25
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 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 目的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适度。
它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它不 问致贫原因,只看受助者是否真实贫 困;也没有别的什么资格限定。它是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极力使每一个公民不至于在生活困难 时处于无助的困境。
26
二、社会救助的特点、功能与原则
21
导致新贫困的原因:
• 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是形成新贫困 人口的重要原因; • 部分企业效益不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 因;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22
根据上述学者的分析和贫困实例分析 ,可以把贫困定义理解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一种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生活状况 第二、是一种社会上普遍公认的社会评价 第三、是一种由社会政策造成的社会后果 用图表示:
35
二、贫困的成因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一)贫困的成因 家庭实际收入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而实 际收入的多少又受下列因素影响: • 家庭获得就业和生产资料; • 就业机会少和就业能力低; • 抚养负担和赡养负担重; • 抗风险能力低,突发事件造成收入下降; • 社会地位低; • 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
36
8
第三、将贫困定义为“能力说 ”
• 这也是在“缺乏说”基础上的深入 探讨。世界银行曾将贫困定义为“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这一界定比较偏向致贫原因的内在 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贫困是由于 自身缺乏能力造成的。
9
贫困的定义用图表示:


资源缺乏(汤森)
收入不足(雷诺兹) 全面匮乏(奥本海墨) 缺乏能力
• 受身体因素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 受教育程度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 受自然环境所限制的工作能力
11
对贫困的解释:社会排斥说
• • • • • • 政治代表性的低下 偏见与社会的歧视 医疗服务机会缺乏 享受教育机会缺乏 权益保护程度低下 谋生机遇严重缺乏
12
对贫困的解释:贫困文化说
• • • • • •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家庭机制开始解体 无望悲观心情心态 社区文化生活改变 高危行为群体出现 依赖心理依赖行为
例数
巴中
成都
达州
德阳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地区
绵阳
内江
南充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其他省
不详
17
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背景
• • • • • • 农村户口 贫困家境 教育程度低下 心理创伤经历 爱情婚姻危机 缺乏正式就业机会
18
卖淫妇女中25岁以下青少年所占比例
25岁以下青少年在卖淫妇女中的比例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64% 43%
1 、定义: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 得到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是指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 ,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 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 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涉及最低生活水平确定问题。
6
然而,什么是贫困?
7
关于贫困的定义:
第一、将“贫困”定义为“缺乏说”:其代表人物 有:美国的雷诺兹、英国的汤森和奥本海墨等。 他们认为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资源不足 ”或“匮乏”等。 第二、将贫困定义为“机会说”或“排斥说。”其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奥本海墨和欧共体委员会 。他们认为贫困是“机会被剥夺”和“社会排斥 ”。认为“贫困应该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 资源(物资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 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 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3
本章重点、难点:
• 重点:社会救助的功能及对象,社 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 难点: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4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中国的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 助制度,Scheme of Social Assistance)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将成为一项基 本的国家制度。
5
一、社会救助及其涵盖的内容
第九章 社会救济法律制度
1
教学目的要求:
• 掌握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功能以及社 会救助的对象 • 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 理解社会救助对反贫困的意义 • 掌握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 了解社会救助管理。
2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社会救助管理
(三)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农村五保工作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内 容之一,它保障的是农村最需要国家和社会 给予帮助的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 成年人 • 1、 “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住、 保医、保葬。此外,对孤儿还有保教育的内 容。 • 2、享受五保的条件。享受五保的人,必须是 无法定抚养人、无正常的劳动能力、无正常 生活经济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 儿。 46
43
2、救灾的对象与内容
• 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遭受自然灾 害侵袭而遭受损害的灾区及其灾民。 • 救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救灾包括报灾、核灾、灾后救助等 全过程及其内容; • 狭义上的救灾仅指对灾民的生活与生产中 的困难给予救助。
44
(二)农村扶贫
• 1、扶贫的对象 • 扶贫主要是对那些贫穷落后,特别是温饱问题还没 有解决的地区给予资金、物资、人力和技术上的帮 助,扶持其经济开发,增强其自身经济实力,促使 其尽早脱贫。 • 2、扶贫战略与途径 • 从1981年起,国家就有计划地开展了“反贫困”的 工作。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了《关 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94年又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 • 扶贫的途径,可分为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大 45 类。
41
二、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包括: • 贫困救济 • 救灾 • 扶贫等
42
(一)救灾
• 针对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又称“救灾”。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 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以维持其 最低生活水平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境地 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1、自然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地 貌灾害;(4)水文灾害,;(5)生物灾 害,如病虫害、鼠疫等;此外,还有森林 火灾等。
(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贫困人口按其最低 生活需要保障标准给予现金资助的社会救助 制度。 • 特点: • 1、一种日常生活费用补贴。 • 2、最低生活保障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的救济。 • 3、这种救济具有临时性 • 199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 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 边区的少数民族 • 贫困地区的农民 • 非正式就业妇女 主要感染原因:吸毒 主要感染原因:卖血 主要感染原因:卖淫
• 民族 - 吸毒、文化生存、权益问题 • 农民工 - 性问题、身份、卫生问题 • 非正式就业者 -就业、身体保护、权益
16
四川省HIV感染者地区分布图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30
依据具体的公民群体,社会救 助的对象可划分为:
• • • • • • 儿童救助; 老人救助; 残疾人救助; 失业者救助; 病患者救助; 遭受灾难者救助。
31
社会救助还可按地区划分对象:
• 按人口平均的收入低于某一基本生 活水平的地区,往往被列为贫困地 区。 • 我国人均纯收入全年不到200元的 县,被列为扶贫县,国家给予社会 救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