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步》课件 莫怀戚讲课稿

《散步》课件 莫怀戚讲课稿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 听话)
❖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
❖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 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复习检测
❖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选取一段自己最 喜欢的。
❖ 二、字词
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分歧( fēn q)í 信服( xìn f)ú 拆散(chāi s)àn 霎( shà)时 水波粼粼( lín) 嫩( nè)n 芽 熬( áo)过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 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 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这是一代中 年人在家庭生活、人类社会的作用中油然而生 的一种特有的深沉、庄严的心理感受。以轻衬 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写作特点探究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 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 来,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从深层的意 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 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 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文 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 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词义
❖ 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等)不一致,有
差别;
❖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 水波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安排;
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 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 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 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一、散 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生字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
式,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检查预习(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生字词, 正确朗读)


嫩芽 ( nèn ) 熬 ( áo )

霎时( shà) 分歧( qí )

拆散( chāi ) 水波粼粼( lín )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都是对称的句子)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 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 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儿子(孙儿)
跳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 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 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我”
孝顺
母亲
和蔼、谦让
儿子
妻子
聪敏、活泼、 贤良 可爱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 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 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 头。
(一).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 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 析。(五分钟)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 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 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 样东西——生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 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 对生命的礼赞,也是一家人散步的 目的。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记叙的事情是: 祖孙三代初春在田野里散步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F、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母亲
温馨
亲情
“我”和妻 子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 我们的儿子。
深入理解:'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 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 生命的整体。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 塘。”
这些风景是从母亲眼里“望”出来,意味深长。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新而 明丽。也是母亲改变主意的部分原因:她听从了孙儿 的选择,“因为小路有意思。”
(二)找出下面句子的共同点,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 的句子吗?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 “还 是走小路吧!”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 执着;
❖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 起了儿子”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安顿。
❖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有差别:~点ㄧ理论~ㄧ消除~
自学指导一 听课文朗读,要求如下:
❖ 1、轻声地跟着朗读带朗读课文; ❖ 2、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3、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快速抢答(并在原文中找出依据)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 章的默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五分钟) 1.散文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3.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从文中
找出依据。 4.“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5.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二、语言学习和运用
❖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 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 呢?
❖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 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 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 下有下,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