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包庇.(bì)圭臬.(niè)玷.污(diàn)游目骋.怀(chěng)B.天姥.(mǔ)笑靥.(yè)机械.(jiè)言简意赅.(gāi)C.亲.家(qìng)发酵.(jiào)自恃(sì)觥.筹交错(guāng)D.泯.灭(mǐn) 掰.开(bāi) 狙.击(zǔ ) 安土重.迁(zh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翌日酣眠礼上往来枉费心机毛骨悚然B.打烊赡养一愁莫展班门弄斧曲高合寡C.喝采急燥破釜沉舟认识浮浅出类拔萃D.提纲安详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口干舌燥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由于摆脱了功利,山水田园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的心境。
(2)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仙人掌最初的叶子如今已__成了针形。
(3)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出了纠纷,权益受到__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宜。
A.淡薄退化伤害 B.淡薄蜕化伤害C.淡泊蜕化损害 D.淡泊退化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虽然是健全人,却要和一个手无寸铁....的残疾小姑娘抢火炬,真是太渺小了。
B.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C.为了人民的利益,她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若罔闻....。
D.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
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合欢树》是一篇回忆母亲的_______(体裁)。
2.《合欢树》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写母亲生前的事,以写“_______”为主;后面部分写母亲逝世后的事,以写“_______”为主。
3.《善良》是一篇富有时代特色的____________(体裁)4.《人生的境界》,作者是__________,我国著名哲学家,体裁是____________。
5.《父亲的手提箱》是作者_____________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_________(体裁)。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
()2.我们写文章或说话,就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意义把一连串的词语组织起来。
()3.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种。
()4.叙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件,反映作者对事件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5.叙事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四、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一)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1.关于母亲,选文写了两件事,请分别加以概括。
(4分)2.从上文中找出能表现母爱的描写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做标注是哪种描写。
(5分)3.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6分)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二)阅读《善良》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10分)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
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她属于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的人。
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__a__了自己的丑恶。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__b__了一次,因为它___c___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
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的防卫”的权利罢了。
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接句。
给上文第一自然段三个横线上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更发展得良好②更文明③更高尚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2.给第二自然段中中a、b、c三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宣扬宣告弘扬B.弘扬宣扬宣告C.宣告弘扬宣扬3.作者为什么说“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6分)(三)阅读《人生的境界》,完成下列问题。
(10分)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
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
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1、全文分哪几部分?(6分)2、作者将人生境界分为哪几个等级,内容是什么?(9分)五、写作(30分)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