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卷)18届学前教育班、计算机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蓊蓊郁郁(wěng)央浼(miǎn)渗进(sèn)水墨(mù)B.倩影(qiàn)墓冢(zhǒng)惫懒(bèi)濒临(bīn)C.袅娜(nuó)仓廒(óo)敕造(chì)鳜鱼(juē)D.迤逦(yǐ)沮丧(jǔ)罥烟眉(juàn)侥幸(xiāo)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贤惠门第愤慨窟窿B、伺候敲诈恫吓木讷C、慷慨清澈凝惑溺爱D、娇喘姣花骄傲矫健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B、杨柳的风姿:美好的姿态C、璀璨:发光发亮的样子。
D、远离尘嚣:指远离尘土和喧嚣。
4、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比喻)B、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引用)C、轰鸣的枪声终于哑了,那个掩护的兵也被射中了。
(夸张)D、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对偶)5、下列作品的作者依次是()《窦娥冤》《时间最美的坟墓》《雨巷》《荷塘月色》A、关汉卿戴望舒茨威格朱自清B、茨威格关汉卿朱自清戴望舒C、茨威格戴望舒朱自清关汉卿D、关汉卿茨威格戴望舒朱自清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来到了兰亭,漫步在山阴道上,风景络绎不绝,使我应接不暇。
B、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C、假若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他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出来。
D、诤友之间,无论见解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古代,这类艺术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B、气势磅礴、美轮美奂、感人至深的《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的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诗。
C、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已经死去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D、他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8、参照例句仿写的句子,表达准确的一项是()青年人衰老的心说:“我的明天不过是凝结在荷叶上的露珠。
”A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飘忽即逝的白云。
”B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快要落山的夕阳。
”C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将化作春泥的花朵。
”D老年人年轻的心说:“我的明天乃是即将入土的棺材。
”9、根据句子所描写的外貌和情态特征,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②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③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④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A、①探春②惜春③黛玉④迎春B、①迎春②探春③惜春④黛玉C、①惜春②黛玉③探春④迎春D、①黛玉②迎春③探春④惜春10、《雷雨》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连接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忽然起立)你是谁?②哦,侍萍?(低声)是你?③你——你贵姓?④谁指使你来的?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A.③①②⑤④B.①③⑤②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④①②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元曲四大家:、白朴、、郑光祖。
12、李白(701—762),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与“诗圣”并称为“李杜”。
1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的典型代表,的《雨霖铃》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
14、千呼万唤始出来,。
,相逢何必曾相识。
15、戏剧人物鉴赏方法有三种、探究舞台说明、。
三、阅读理解(30 分)(一)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完成1—5题。
(12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的舞女的裙。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亭亭田田层层B田田亭亭层层C层层亭亭田田D田田层层亭亭2、本段讲的主要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荷塘上的迷人景色B.荷塘上的月色C.月光下的荷塘美景D.荷塘月色3、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2分)A.翠绿欲滴B.轻盈飘逸C高高耸立 D. 舒然展放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使用的修辞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比喻B通感C拟人D夸张5、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
(4分)(二)阅读《将进酒》,完成6—8题:(8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分)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中,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0分)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10、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1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表达效果。
(2分)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12、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2分)A.被录取的是母亲B.儿子没被录取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13、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4分)四、写作与表达(40分)1、请依句子情境,完成下列对话。
(4分)处长:小王,工作总结写完了吗?小王:处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已写了三天了吧。
小王:处长:抓紧点写吧!2、应用文写作(6分)校学生会在开学初,将组织一次全校班长会议,重点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培训,请你拟一个会议通知。
3.写作(30)材料: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节选自《学习的革命》)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加横线的词,或选定一个适合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入后面的空白处,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