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教养》优秀课件

《论教养》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议论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培养学 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并从 自己做起。 3、模仿本文,学写能够表述自我观点的议论文。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 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 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 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 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 此,你怎么看?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 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 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 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合作探究 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
现在什么地方?
(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 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打发雷霆; 家里有人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箴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
或畏惧而又愤恨。现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整体把握
课堂小结
本文开篇便写“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 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但是必须了解,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开门见山地引入论题“教 养”。接着列举了生活中许多“无教养”的例子 与“有教养”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再由“教养” 转向“风度”,批驳了对“优雅风度”的错误认 知,进而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 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 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最后得出结论:“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 而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合作探究
第18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 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 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合作探究
本文作为议论文在论述上的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 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 ,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列举的事例 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 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 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 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涵养(hán)
恪守(kè)
汲取(jí)
箴言(zhēn) 尴尬(gān gà) 雷霆(tíng)
彬彬有礼(bīn) 矫揉造作(jiǎo)
检查预习
字词积累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kè)守】严格遵守。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 惧而又愤恨。现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课堂检测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个男人在 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具体写出了这个 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
3、第⑩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 人的厌恶之情。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 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 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 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合作探究
文章在论述中,由“教养”转向“风度 ”,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风度优雅是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可 以说是有教养的最高境界;风度优雅必须 以有教养作为基础和前提。
名言: (1)行百里者半九十。——西汉·刘向《战国策》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 况 (4)胜利在最后五分钟。——拿破仑 (5)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 斯 (6)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 。
拓展延伸
作者通过一系列身边小事,让我们明白 了什么是“教养”。亲爱的同学们,还 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增强自我修养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 增强自我修养,提高审美追求。经典文学作品 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 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读 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 不断地有所收获。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阅读 的逐渐深入,人们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合作探究(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 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 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 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 优雅的风度。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 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 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 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 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 之于自身。 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3、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 关照态度。 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有礼 ) (2)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揉造作 ) (3)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多含贬义)。( 附庸风雅 ) (4)形容说话啰唆。( 絮絮叨叨 )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摆架, 翘鼻子,在任何地方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合作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作者列举的一些“ 有教养”的体现你是否做到了呢?
据实回答,有则发扬,无则虚 心学习,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
——富兰克林
合作探究
事例:
(1)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费尽19年光阴。 (2)曹雪芹为《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3)贝多芬学弹钢琴,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他把双手 浸在水盆中,等手指降温后再继续弹,他撩起的水顺着楼板 缝隙渗入楼下,女房东常为此大喊大叫。 (4)马克思写《资本论》,四十年如一日,以至在大英博 物馆里,他曾经坐过的座位下,留下两个深深的脚印。 ……
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 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 文的论题。
整体把握
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 了什么观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 养”的现象,探究了真正“有教养”和 “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 ”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 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就是 “尊重”。
合作探究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 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 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 哪些是有教养的表现,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 ,增强了说服力。
合作探究 假如以“毅力等于成功”为题写一篇
议论文,你选什么材料来论述?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
第二部分(第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 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 教养”。
第三部分(第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
合作探究
本文是如何开头的,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 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 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 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 表现。
合作探究
作者谈论“教养”后又转向谈论什么? 谈论“风度”。
合作探究
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 样的?
议论文
论教养
利哈乔夫
2019/9/17
新课引入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 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 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 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 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 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 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 养的人。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 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 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 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 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 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 咀嚼、品味。
在看书或孩子在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 音量开得大大的。 (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 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3)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做理所 当然的事情,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4)当作外人的面,跟妻子孩子开玩笑,不顾 他们的自尊心。
合作探究
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试着列 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