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N2、NO、NO2、HNO3的性质,能构建氮的家族知识体系。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硝酸的性质。

3.激情投入,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73~76及80~82页,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划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交流·研讨”栏目,明确硝酸性质的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

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习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掌握NO和NO2的性质
2.俗语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家”,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对此“俗语”的认识。

3.分别举例说明你对“氮的固定”的认识。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氮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属于氮的固定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
C.工业上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时,水作还原剂
D.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为防止其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探究案
探究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
【化学与生活】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你知道如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吗?浓硝酸为什么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实验室中为什么久置硝酸呈黄色?硝酸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硝酸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认真阅读课本80页“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硝酸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思考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并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拓展应用】
1.学过的用到棉花的实验有哪几个?棉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化学试剂的保存有哪些注意事项?并举出实例。

【针对训练1】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浓盐酸⑤烧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⑤
★【针对训练2】为除去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盐酸
【身边的化学】
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
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

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更强,不溶于硝酸的金、铂,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

其反应原理为:Au+HNO3+4HCl=H[AuCl4]+NO↑+2H2O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参考答案 编号16
预 习 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掌握NO 和NO 2的性质
2.① N 2+O 2
2NO ② 2NO +O 2=2NO 2 ③ 3NO 2+H 2O =2HNO 3+NO 3.氮的固定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自然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合成氨固氮、仿生固氮 【预习自测】1.C
探 究 案
探究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放电
【思考总结】
【拓展应用】
1.
2.
【针对训练1】C 【针对训练2】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