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题组一思想情感类]1.(2019·重庆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解析:选C。

C.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解析: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等分析“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欲归隐田园之心情”“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等情感。

答案:①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词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

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

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

④漂泊的愁绪。

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

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解析:选A。

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答: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则笔锋一转,写“东风”“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片“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

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

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

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解析:选B。

B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解析:注意结合词句“怨年华”“在天涯”“记得”作答。

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

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吗?”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生常恨飘蓬”中的“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B.写“烟柳重重”实际写“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C.“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

解析:选D。

D项,“清新亮丽”错误,“自信”错误,从词意看应是“朦胧凄清”之景,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抒情方式注意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表达内心的“离别之苦”“羁旅之愁”“寂寞之情”,运用的手法先是直抒胸臆,直接点明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残灯”“孤枕”“五更风”等意象,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愁苦之情。

[题组二评价观点态度类]5.(2019·孝感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有叹①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②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③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

②江东客:诗人自称。

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首联写诗人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为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

6.(2019·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新年作①[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贬南巴尉时所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答:解析:这首诗是诗人迁至潘州次年后,即乾元二年所作,满腹冤屈化作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

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

答案: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客居异乡;③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解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运用诗歌的内容解释,注意抓住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寂寞”“晚照”“杜鹃”和注释中的“南宋遗民”作答。

答案: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看是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8.(2019·郑州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南涧中题①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②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本诗为作者谪居时所作。

②亭午:正午,中午。

③期:约会。

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矣。

”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

答: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观点态度。

结合注释,联系其背景,对此应该不难理解。

答案:诗人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有所得,忘记了疲劳。

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起他的苦闷和烦恼。

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被贬,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

9.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