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汉著。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三十和七十列传。
现在最通行的是“三家注”本,集解,索隐,正义。
2.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有个,韵部有个。
3.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划分出来的。
4.反切的原则是、5.《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相国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原书分为十二,六,八,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因为书中有,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6.据王力研究,上古30韵部按韵尾的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
7.反切的原则是、8.《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相国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原书分为十二,六,八,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因为书中有,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9.据王力研究,上古30韵部按韵尾的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
10.《吕氏春秋》是相国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原书分为十二,六,八,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因为书中有,后人也叫这部书为。
11.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有个,韵部有个。
12.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划分出来的。
二、选择题1.《吕氏春秋》是什么时候相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A.战国末年B.春秋末年C.战国初年D.春秋初年2.下面不属于现在最通行的所谓《史记》“三家注本”的是( )A. 南朝宋裴骃集解B. 唐司马贞索隐C. 唐守节正义D.唐孔颖达注疏3.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A.发音方法B.发音规则C.发音部位D.发音理论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用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5.下列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B.吾将曵尾于塗中.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D.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6.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通罹B.取指被举用C.文学指古代文学名著D.罪当理解为意念上的被动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省”的词义是()A.检查B.节约C.省略D.采纳8.“外称恶,以待强敌”中“称”的意义是()A.称许B.称作C.量D.行9.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韵部各有多少个()A.28,30 B.30,32 C.30,28 D.32,3010.反切的基本原则是()A.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B.上字取韵和调,下字取声C.上字取声和调,下字取韵D.上字取韵,下字取声和调三、概念题1.阴声韵2.古无舌上音3.貌、之貌4.读如5.拗救6.阳声韵7.五音8.貌、之貌9.正义10.黏、对11.入声韵12.叠韵13.七音14.浊音15.孤平16.阴声韵17.声纽18.貌、之貌19.对转20.拗救21.读为22.古无轻唇音23.字母24.黏、对25.清音四、释义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文中义)1.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是境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3.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薦绅.之饰。
6.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7.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8.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羽,羽不用。
9.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10、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11.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2.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13.外称.恶,以待强敌。
14.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
15.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16.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17.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18.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19.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20.诸将效.首虏,休,毕贺。
21.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2.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23.则举国而委,效.玺而请兵矣。
24.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
25.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
2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7.言战者多,被.甲者少矣。
28.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29.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30.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
31.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
32.“故狗似玃,玃似母猴..。
33.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34.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
35.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36.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37.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38.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39.学不可以已.。
4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41.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42.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43.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44.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45.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願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46.至使人有功当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47.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48.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羽,羽不用。
49.则举国而委,效.玺而请兵矣。
50.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
五、归纳题(1)按王力先生的关于上古音系三十韵部说,指出下列各字的归部情况)识握择扬枝烝赐淡文芝终慎择职芝冬文拯识枝(2)归纳题(按王力先生的三十韵部说,“诸”属鱼部,“管”属于元部,“暗”“属于侵部,那么属于“侵”部,那么下列各字各属于什么韵部)五、论述题1、三十六字母代表了哪一时代的声母系统?其全浊声母都是那些?2.写出七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
3、先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对上古唇音和舌音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4.写出七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
5、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所分的全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哪些?6.写出七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
7.三十六字母代表了哪一时代的声母系统?其次清声母都是那些?8.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
9、论述上古音系中唇音和舌音的研究成果,并举例说明。
10.写出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
六、阅读题。
阅读下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得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用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2.找出文中的被动句,并翻译成现代语体(8分)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体(4分)邹与鲁閧.。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长上之死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饑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忧.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2.将文中的用通假字写出的否定副词选出,并注出它的意义(4分)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
曾元、曾申坐于足。
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huǎn光泽的样子),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无!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亟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杖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1.将文中的判断句选出,并译成现代语体(6分)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3.选出名词作壮语的句子(2分)4.选出带补语的句子(4分)楚王问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变,何也?”曰:“昔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者,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揽其文而忘其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伯嫁女同类。
故其言多不辞。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8分)2.指出文中的判断句,并译成现代语体(6分)3.指出文中的通假字,说明其相对应的本字,并解释意义(6分)六、将下列文字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二一、填空题1.现在最通行的《史记》“三家注”本是集解,索隐,正义。
2.宋人36字母中发音部位是舌音的,而且属于全清的字母是、,属于全浊的是、。
3.据王力研究,上古30韵部按照韵尾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是、、。
4.近体诗押的是韵,共包括韵部。
5.《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相国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原书分为十二,六,八,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因为书中有,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6.现在最通行的《史记》注本是“三家注”本,其中包括集解,索隐,正义。
7.反切的原则是、8.《吕氏春秋》是相国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原书分为十二本纪,六论,八览,全书现存共篇。
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
9.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有个,韵部有个。
10.近体诗押韵要依照韵,该韵共分部。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汉著。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三十和七十列传。
现在最通行的是“三家注”本,集解,索隐,正义。
12.据王力研究,上古30韵部按韵尾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