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 沿数轴向右直爬行2个单位到达点B ,点A 表示-2,设点B 所表示的数为m ,则1m -+(m+6)的值为 ( )A .3B .5C .7D .9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位于第二象限,点A 的坐标是(﹣2,3),先把△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再作与△A 1B 1C 1关于x 轴对称的△A 2B 2C 2,则点A 的对应点A 2的坐标是( )A .(-3,2)B .(2,-3)C .(1,-2)D .(-1,2)3.已知一次函数y=kx +3(k≠0)的图象经过点A ,且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点A 的坐标可能是( )A .(﹣2,﹣4)B .(1,2)C .(﹣2,4)D .(2,﹣1)4.“漏壶”是一种这个古代计时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壶底小孔均匀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t 表示漏水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列图象适合表示y 与x 的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5.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A .3B .2C 2D 56.如图,D 为ABC ∆边BC 上一点,AB AC =,56BAC ∠=︒,且BF DC =,EC BD =,则EDF ∠等于( )A .62︒B .56︒C .34︒D .124︒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周长为( )A .10B .11C .10或11D .7 8.如图,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若AB=9,BC=6,则△DNB 的周长为( )A .12B .13C .14D .159.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0.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 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11.估计(1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 1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 =-与34y x =-的图像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A .(1,1)-B .(1,1)-C .(2,2)-D .(2,2)-13.某种鲸鱼的体重约为1.36×105kg ,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精确到百位 B.它精确到0.01 C .它精确到千分位D .它精确到千位 14.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2,3)B .(2,3)C .(-3,-2)D .(2,-3) 15.到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是( )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线的交点D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二、填空题16.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MN .连接FN ,并求FN 的长__________.17.点(2,1)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18.已知,点(,1)A a 和点(3,)B b 关于原点O 对称,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19.在实数22,4π,227-,3.14,16中,无理数有______个. 20.如图,在ABC ∆和EDB ∆中,90C EBD ∠=∠=︒,点E 在AB 上.若ABC EDB ∆∆≌,4AC =,3BC =,则DE =______.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 =k 1x +b 1与y =k 2x +b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y的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________.22.当直线()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时,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3.当x =_____时,分式22x x x-+值为0. 2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OA =6,OC =3.∠DOE =45°,OD ,OE 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且CD =2,则点E 坐标为_____.2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点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
若BD=3,DE=5,则线段EC 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26.解方程:21142x x x x --=-+ 27.先化简,再求值22333x x x x x ⎛⎫-+÷ ⎪++⎝⎭,其中2x =- 2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5,AB=4,CD=12,AD=13,∠B=90°.(1)求BC 边的长;(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9.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像为直线l .(1)若直线l 与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像平行,且过点(0,−2),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2)若直线l 过点(3,0),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3,求b 的值.30.已知21a -的算术平方根是3,31a b +-的平方根是4±,c 是25的整数部分,求2a b c +-的平方根. 31.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MDN=60°,∠BDC=120°,BD=DC .探究:当M 、N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x 与等边△ABC 的周长y 的关系.(1)如图1,当点M 、N 边AB 、AC 上,且DM=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此时x y= ; (2)如图2,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当DM≠DN 时,猜想( I )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探索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并给出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意,得2+2∴0<m <1,∴|m-1|+(m+6)=1-m+m+6=7,故选C .本题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绝对值的意义.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确定m的范围.2.B解析:B【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A1B1C1,进而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到△A2B2C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2,﹣3).故选B.3.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k的符号,再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一次函数y=kx+2(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A. ∵当x=-2,y=-4时,-2k+3=-4,解得k=3.5>0,∴此点符合题意,故本选项正确;B. ∵当x=1,y=2时, k+3=2,解得k=-1<0,∴此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C. ∵当x=-2,y=4时,-2k+3=4,解得k=−0.5<0,∴此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D. ∵当x=2,y=−1时,2k+3=−1,解得k=-2<0,∴此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4.A【解析】【分析】由题意知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然后根据x 、y 的初始位置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来判断.【详解】由题意知:开始时,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所以y 的初始位置应该大于0,可以排除B 选项,由于漏壶漏水的速度不变,所以图中的函数应该是一次函数,可以排除C 、D 选项,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和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5.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1,故错误;B<﹣1,故错误;C .﹣1<2,故正确;2,故错误;故选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6.A解析:A【解析】【分析】由AB=AC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BF=CD ,BD=CE ,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FBD 与三角形DE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的性质,可以找出∠EDF 与∠A 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求解.【详解】解:∵AB=AC ,∴∠B=∠C ,在△BFD 和△EDC 中,,,,BF DC B C BD CE ⎧⎪∠∠⎨⎪⎩=== ∴△BFD ≌△EDC (SAS ),∴∠BFD=∠EDC ,∴∠FDB+∠EDC=∠FDB+∠BFD=180°-∠B=180°-1802A ︒-∠=90°+12∠A ,则∠EDF=180°-(∠FDB+∠EDC)=90°-12∠A=6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可分3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3+4=10,②3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4+4=11,∴三角形的周长为10或11.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8.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N=AN,即DN+BN=AB=9,可得△DNB的周长.【详解】解:∵D是BC的中点,BC=6,∴BD=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N=AN,∴△DNB的周长=DN+BN+BD=AN+BN+BD=AB+BD=9+3=1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据此进行选择即可.【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图形A 、C 、D 中不是轴对称图形,而B 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辨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BD AD ==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1.【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ADC=∠B+∠DAB∵ADC 2B ∠=∠∴∠B=∠DAB∴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1===∴1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11.B解析: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所以2<2-<3,所以估计(2和3之间,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 12.B解析:B【解析】【分析】联立两直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详解】联立34y x y x -⎧⎨-⎩==, 解得11x y ⎧⎨-⎩==, 所以,点P 的坐标为(1,-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通常利用联立两直线解析式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需要熟练掌握.1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详解】解:1.36×105精确到千位.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为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的说法.1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可得答案.【详解】 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和纵坐标均满足互为相反数, ∴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在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即这点是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准确理解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设,则,由翻折的性质可知,在Rt△ENC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DN ,连接AN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FN=AN ,然后在Rt△ADN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N 的长即可.【详解】【解析】【分析】设NC x =,则8DN x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EN DN x ==-,在Rt △ENC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DN ,连接AN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FN=AN ,然后在Rt △ADN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N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N ,设NC x =,则8DNx ,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EN DN x ==-,在Rt ENC 中, 有222EN EC NC =+,()22284x x -=+,解得:3x =,即5DN cm .在Rt 三角形ADN 中, 22228589AN AD ND ,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89FNA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的到关于x 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2,-1)【解析】【分析】关于轴对称的点坐标(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详解】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考核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解析:(2,-1)【解析】【分析】关于x 轴对称的点坐标(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详解】点(2,1)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考核知识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理解: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18.【解析】【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的特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点和点关于原点对称,∴,,∴;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的特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点(,1)A a 和点(3,)B b 关于原点O 对称,∴3a =-,1b =-,∴3(1)4a b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 ,-y ),即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变成相反数,比较简单.19.2【解析】【分析】初中阶段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类似于π,2π这样的数,②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据此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属于无理数,所以无理数有2个.解析:2【解析】【分析】初中阶段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类似于π,2π这样的数,②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据此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2,4π属于无理数,所以无理数有2个.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熟记无理数的定义并理解初中阶段无理数的几种表现形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解析: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EDB,∴DE=AB=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求解.【详解】∵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1),∴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解析:21 xy=⎧⎨=⎩.【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求解.【详解】∵一次函数y =k 1x +b 1与y =k 2x +b 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1),∴关于x ,y 的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21x y =⎧⎨=⎩. 故答案为21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22..【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即可求解;【详解】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析:13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 kx b =+,k 0<,0b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220k -<,30k -<,即可求解;【详解】()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20k -<,30k -<,∴1k >,3k <,∴13k <<,故答案为13k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一次函数y kx b =+,k 与b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23.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解析: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x+1)≠0,所以x≠0或x≠﹣1;而分式值为0,即分子2﹣x=0,解得:x=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4.(,6)【解析】【分析】如图,过点E作EF⊥OE交OD延长线于点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作FH⊥BC于H,由“AAS”可证△AEO≌△GEF,可得AE=GF,EG=AO=6,解析:(65,6)【解析】【分析】如图,过点E作EF⊥OE交OD延长线于点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作FH⊥BC于H,由“AAS”可证△AEO≌△GEF,可得AE=GF,EG=AO=6,通过证明△ODC∽△FDH,可得HF HDOC CD,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E作EF⊥OE交OD延长线于点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作FH⊥BC于H,∵∠EOF=45°,EF⊥EO,∴∠EOF=∠EFO=45°,∴OE=EF,∵∠AOE+∠AEO=90°,∠AEO+∠GEF=90°,∴∠GEF=∠AOE,且∠OAE=∠G=90°,OE=EF,∴△AEO≌△GEF(AAS)∴AE=GF,EG=AO=6,∴BG=EG﹣BE=6﹣(3﹣AE)=3+AE,∵FH⊥BC,∠G=∠CBG=90°,∴四边形BGFH是矩形,∴BH=GF=AE,BG=HF=3+AE,HF∥BG∥OC,∴HD=BD﹣BH=4﹣AE,∵HF∥OC,∴△ODC∽△FDH,∴HF HD OC CD=,∴3432AE AE +-=∴AE=65,∴点E(65,6)故答案为:(65,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矩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解题关键是利用其性质构建方程.25.2【解析】【分析】根据△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DBF=∠FBC,∠ECF =∠BCF ,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证出∠DFB =∠DBF ,∠CFE =∠BCF ,即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DBF =∠FBC ,∠ECF =∠BCF ,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证出∠DFB =∠DBF ,∠CFE =∠BCF ,即BD =DF ,FE =CE ,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CE 的长.【详解】∵∠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DBF =∠FBC ,∠ECF =∠BCF ,∵DF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DFB =∠FBC ,∠EFC =∠BCF ,∴∠DFB =∠DBF ,∠CFE =∠ECF ,∴BD =DF =3,FE =CE ,∴CE =DE−DF =5−3=2.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三、解答题26.3x =【解析】【分析】将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21142x x x x --=-+,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2)x x +-,得2(1)(2)4x x x x ---=-,解这个方程,得3x =.验证:当3x =时,(2)(2)0x x +-≠ ∴原方程的解为:3x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7.29x ,92【解析】【分析】 原式括号内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22333x x x x x ⎛⎫-+÷ ⎪++⎝⎭, 22(3)(3)333x x x x x x x⎛⎫-++=-⋅ ⎪++⎝⎭ 2933x x x +=⋅+ 29x=当x =2992x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和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8.(1)3;(2)36.【解析】【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度;(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C 和△ACD 的面积和,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ABC=90°,AC=5,AB=4∴3=,(2)在△ACD 中,AC 2+CD 2= 52+122=169AD 2 =132=169,∴AC 2+CD 2= AD 2,∴△ACD 是直角三角形,∴∠ACD=90°;由图形可知: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 12AB•BC+ 12AC•CD , =12×3×4+ 12×5×12, =3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1)y=2x-2;(2)b=2或-2.【解析】【分析】(1)因为直线l 与直线2y x =平行,所以k 值相等,即k=2,又因该直线过点(0,−2),所以就有-2=2×0+b ,从而可求出b 的值,于是可解;(2)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b ),与x 轴交于(3,0),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直线l 与直线2y x =平行,∴k=2,∴直线l 即为y=2x+b .∵直线l 过点(0,−2),∴-2=2×0+b ,∴b=-2.∴直线l 的解析式为y=2x-2.(2)∵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b ),与x 轴交于(3,0),∴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132b ⨯⋅. ∴132b ⨯⋅=3, 解得b=2或-2.【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有关计算,两条直线平行问题,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两条直线平行时k 值相等及求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30.【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a 的值,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b 的值,根据微粒数的估算求出c 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1a -的算术平方根是3,∴21=9a -,∴5a =;∵31a b +-的平方根是4±,∴31=16a b +-,∴351=16b ⨯+-,∴2b =;∵又45<<,∴4,∴4c =,∴252245a b c +-=+⨯-=,∴2a b c +-的平方根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等知识点,能根据已知得出a 、b 、c 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31.(1)BM+NC=MN ;23x y =;(2)成立:BM+NC=MN ;(3)BM+MN=NC.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由DM=DN ,∠MDN=60°,可证得△MDN 是等边三角形,又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CD=BD ,易证得Rt △BDM ≌Rt △CDN ,然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 ,此时2=3x y ; (2)在CN 的延长线上截取CM 1=BM ,连接DM 1.可证△DBM ≌△DCM 1,即可得DM=DM 1,易证得∠CDN=∠MDN=60°,则可证得△MDN ≌△M 1DN ,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仍然成立;(3)首先在CN 上截取CM 1=BM ,连接DM 1,可证△DBM ≌△DCM 1,即可得DM=DM 1,然后证得∠CDN=∠MDN=60°,易证得△MDN ≌△M 1DN ,则可得NC-BM=MN .【详解】解:(1)如图1,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 BM+NC=MN . 此时2=3x y . 理由:∵DM=DN ,∠MDN=60°,∴△MDN 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A=60°,∵BD=CD ,∠BDC=120°,∴∠DBC=∠DCB=30°,∴∠MBD=∠NCD=90°,∵DM=DN ,BD=CD ,∴Rt △BDM ≌Rt △CDN ,∴∠BDM=∠CDN=30°,BM=CN ,∴DM=2BM,DN=2CN,∴MN=2BM=2CN=BM+CN;∴AM=AN,∴△AMN是等边三角形,∵AB=AM+BM,∴AM:AB=2:3,∴2 =3xy;(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在NC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MBD=∠M1CD=90°,BD=CD,∴△DBM≌△DCM1,∴DM=DM1,∠MBD=∠M1CD,M1C=BM,∵∠MDN=60°,∠BDC=120°,∴∠M1DN=∠MDN=60°,∴△MDN≌△M1DN,∴MN=M1N=M1C+NC=BM+NC,∴△AMN的周长为:AM+MN+AN=AM+BM+CN+AN=AB+AC,∴2 =3xy;(3)证明: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DCM1,∴DM=DM1,可证∠M1DN=∠MDN=60°,∴△MDN≌△M1DN,∴MN=M1N,∴NC-BM=MN.【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与辅助线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