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自学。

2.注意做到师生互动交流;运用多角度视角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2. 认识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背景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课本,完成“我是小记者”的前置作业(左半组扮演苏联记者,右半组美国记者)(二)新课导入——时事链接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27日报道,目前美国人为挑起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半岛笼罩在核战争的乌云。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26日发表声明称,包括战略导弹部队、远程炮兵部队在内的所有野战炮兵部队进入“一号战斗执勤状态”——国际在线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朝鲜核危机是冷战遗留问题。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冷战格局的形成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梳理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1 介绍政治格局概念,并呈现材料“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
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2.教师设问“探究一从丘吉尔这段话说明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阅读P118 第一子目)”
3.学生回答: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三)梳理冷战表现
1、教师设问探究二:美苏两极斗争的方式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2、学生回答:冷战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教师追问:哪一历史事件标志冷战开始
哪一事件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4、学生回答: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给学生5分钟当堂巩固已经学知识
6、随堂训练,检查学生记忆效果
(四)梳理冷战影响
1、教师设问:西方有一种观点,把冷战称作冷和平,你怎么看?(学生思考但问题有难度)
教师进一步设问:换一种说法:什么是冷战?这一独特的对抗形式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2、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一)欧洲:德国分裂
(二)亚洲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三)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局面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3、教师转回第一个问题“冷战为什么称作冷和平?”
4、学生回答所谓冷和平就是美苏没有直接对抗,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这一说法一定程度上
是正确的
5、投影呈现本课小结,并完成随堂训练。

(五)反思历史:冷战真的结束了吗?
投影展示前置作业《古巴导弹危机》新闻报道,从扮演苏联和美国小组中各选取2到3人。

教师设问:大家从两种不同类型的报道中,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就是一种冷战思维。

表现在追求绝对安全、不能或不愿理解对方的利益、情感和对安全的担忧、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和对敌战略规划
教师最后总结:要想实现真正的和平,全人类还有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六)课堂训练
五、板书设计
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力量
框架
冲突
冷战表现:政治、经济、军事
影响:消极:世界局势紧张,阻碍经济交流…
积极:避免世界大战,促进科技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