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解析: 由丘吉尔讲话的时间和“俄国 熊”“北美野牛”看出,这是他对二战后国 际形势的一个准确而幽默的概括。 答案: D
纵横联系
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并分析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阶 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 初 外交孤立政策 敌视社会主义国家, 对新中国的发展壮 大感到恐惧 苏中关系恶化 推行霸权主义企图 控制中国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 代末 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 时 政 国 间 策 原 家 因 政策 措施
成。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
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
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动荡不定的根源。因此只 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持久、和
谐、共同繁荣的世界。
题4 (2011·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英国首相丘吉 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 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 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关史实。从“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的信息,联
系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史实,可以判断出美苏两
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加剧,预示着战时同盟
关系随战争结束而削弱。“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不 符合史实,排除A项;B、C项不能反映出“另一场战 争的开始”,排除B、C项。 【答案】 D
例2 “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 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 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 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姜瑜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答记者问: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着眼大局,继续推进半岛 无核化进程,共同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尽早重回对
话解决的轨道。”
隐形介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可考查朝鲜半岛 的分裂,美国在欧洲的“冷战”政策,在亚州的 热战政策。
题4.(2011· 山东省德州市高考模拟)阅读下列 图片:
解析:选B。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美国现在正以经 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关键信息,
分析选项,答案为B。
“全世界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 会危及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主义的宣布,标志着美国放弃了那种认为美 国可以置身于欧亚舞台之外,只承担有限的或暂时的义务 的希望。” ——罗斯托,《美国在世界舞台上》
“欧洲的复兴比期望的要慢得多。分化瓦解的力量日益明显。 病人正陷入沉疴,而医生们还在争论不休。我认为不能等待那旷日 持久、耗尽精力达成的妥协,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马歇尔,1947年初
1947年6月5日,国务卿马歇尔在哈 佛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的仪式上发表演 说,指出欧洲经济、社会、政治状况处 于严重的恶化之中,急需援助。他要求 欧洲各国提出一项集体计划,即建立在 美国援助基础上的“欧洲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他特别指出计划不是针对 任何国家,而是为了对付贫困、饥饿和 混乱。马歇尔提出援助不能分配给个别 国家,而是要求欧洲国家、至少是其中 一部分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方案。
美 苏 “ 冷 战 ”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的 形 成
背景
——
经济
军事
消极影响:美苏相争使世界长 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 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影响
全面冷战
①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局部热战
冷 战
积极 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 的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 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分析比较】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 (1)联系 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 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 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张。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 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冷战”中爆发了哪两次热战?各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命题视角新颖,解答时应紧扣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热战政策。
答案: (1)共同主题: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实 行“冷战”对峙。 (2)热战: ①朝鲜战争 影响: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 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 影响:1973年美国被迫于越南全部撤军;导 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解析:选D。“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
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
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点拨巧记】 美苏“冷战”
(1)两大特征 ①以美苏的对抗为标志,由此构成了二战后国际斗争
的中心和焦点;②双方的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
以“热战”为辅,在欧洲两国以“冷战”为主,亚洲
等地则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热战”。
(2)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上:北 约和华约。 (3)三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
军事上”“统一的西欧”“同北美进行广泛协
作”,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段话旨在建立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例3 (2011年深圳测试 )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 德· 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 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 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 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 “冷战”(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反法西斯”实际是指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2、新情景新材料
考查论证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
合考查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2.主要考核方式: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 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
考点整合
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期召开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
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 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制,奠定 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框架和基础。随着美苏在
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全面对抗,北约和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 的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 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 政治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 基本脉络及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总体历 史进程及其规律的主要依据。 2.影响因素 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 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 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选B。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未爆发
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
一特点。朝鲜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 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
故①②不选。
题3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 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 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 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题1
(2011年福建厦门模拟)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
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 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 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二战后”,由
此可排除C;“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
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
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有
“热战”,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 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题2 (2011年广东广州模拟)“冷战”期间,既体现 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 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 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朝鲜战争 ③古巴导弹 危机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5
(2010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61年,东
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止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 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中“反法 西斯”的含义是( ) A.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