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1: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 内蒙古阴山岩画
•
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 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 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 • 中国岩画功能 1、传授知识的 记事图画 2、传达宗教感 情的神灵崇拜 图像 3、寄托生活理 想的生殖崇拜 图画 4、宣泄娱乐情 绪的舞蹈图画
•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人头壶 •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23厘米,底径6.3 厘米,1953年陕西洛南县出土,西安半 坡博物馆藏。半坡类型陶器精品,泥质 红陶,既是生活实用器皿,又是人头像 陶塑艺术品,为人头葫芦身形,平底, 壶背有口,可盛水。少女形象,仰头浅 笑,樱唇微启,似在轻轻哼唱着歌曲, 神态安详。刻画手法细腻传神,甚为感 人
• 彩纹繁缛而多变,细腻,这一 时期无论是陶器的烧制,还是绘彩 的技术,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 马厂类型 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常用波折纹、 回纹、四大圆圈纹,以变体人形等纹 样最为特色
。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二、彩陶的设计艺术 1.装饰的设计
半坡型——具体内容为 主 庙底沟——图案逐渐 抽象 马家窑——曲线和直 线结合,产生对比的艺术 效果 半山型——图案华美, 分割法,层次丰富 马厂型——简略,纹样 以直线构成为主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船形壶
•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15.6厘米 ,长24. 厘米, 陕西宝鸡北 首岭出土,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此壶形状像船,头尾 尖尖,杯口,短颈, 平肩,两肩上各有半 环耳可以系绳。在船 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 纹饰,像张挂鱼网, 应与当时人的渔猎生 活有关。
第一章:创庙里沟的彩陶造魅力—— 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 马家窑文化 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这一文化类型的 彩陶还有着自己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风貌, 同其它考古学文化中的彩陶比较,彩绘发达, 图案繁缛而多变,细腻而奔放的文饰,表明这 一时期无论是陶器的烧制,还是绘彩的技术, 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 • 半山类型 彩陶器,多为直颈广肩鼓腹的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 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 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转而连续的结 构,前呼后应、连绵不断,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 大的气势。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中外艺术设计史》
主讲:wang lifu
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 用艺术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中外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一 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这一崭新课题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在造物活动中的 设计动机和绵延二十余世纪的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设计思想,同时也 帮助我们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演变。对于中外的艺术设计思想, 特别是反映在若干经典中,在诸多层面上从设计的视角予以解释。此 外,中外设计史还将系统地对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古代科技的 关系,以及对近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对诸多问 题进行梳理,从理论思辩的深度进行研究并阐释。 •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站在理解、分析角度上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演变形 成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看待设计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处理艺术设计 实践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各主干 课课程的思想开拓以及对新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重任,它可帮助学 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 所以,它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促进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把握时代的脉搏,随时补充新内容, 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及重要进展。一部艺术设计的发展 史,也是一部物化的文化史,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决定了这个国家的 艺术设计水平。因此掌握该课程理论非常重要。
人面鱼纹彩陶盆 高16厘米,口径39.5厘米, 1955年半坡遗址出土,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 陶的代表作,细泥红陶, 绘黑彩,敞口,卷沿,浅 腰,圜底近平。口沿上施 以黑色,八等分的间隔处 饰以条形或三角形,简洁 明了。器身为赭红陶衣, 器内壁施绘对称的人面纹 和鱼纹各两幅,构成奇特 的人鱼合体,体现了半坡 人对鱼的崇拜之情,又似 有某种原始巫术的意味, 深藏奇妙的历史待解之奥 秘,引人遐思。
•
•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思考题: • 1)从原始的石器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的起源有哪些 启示。 • 2)原始居住设计揭示出中国建筑设计有哪些雏形。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 • 庙底沟类型 庙里沟的彩陶是以河南陕县庙里沟出土的彩陶 为代表,距现在有5000多年,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还有敛口 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 等。 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 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 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 物纹等。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 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 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 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 闲静的心态。
• 第二节 中国彩陶文化
褐 色 或 棕 黄 色 的 陶 器 。 赤 铁 矿 与 氧 化 锰 颜 料 绘 制 图 案 的 红 彩 陶 是 指 在 橙 红 色 的 器 壁 上 用 质 的 化 学 成 分 而 创 造 的 物 品 。 陶 器 , 是 人 类 第 一 个 改 变 了 物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公元前2000后----甘肃齐家文化(石器时代结束)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节 从石器到玉器
一、从工具到文化的设计
第一块石器----------产生造型意识(设计)-------逐渐掌握规律(造型规律) --------发现形式美感------装饰物品产生(石珠、骨器、角器)
对美的认识逐渐积累--------产生社会性含义--------造物范围扩大------礼器出 现--------造物设计从功能、形式感发展到寓意、符号体系(设计文化)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一:引言
艺术设计的历史和人类造物的历史一样漫长。在那远古洪荒时代, 当人有意识地制造第一件工具时,头脑中必然已经存在其未来造型 的预想。也就是说他此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按照特定的目的 进行的,人类的造型意识伴随着造物活动萌芽,设计意识在造物过 程中逐渐发展,当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二、通天的玉器
石之美者(玉)------装饰品、精雕细琢、 原始宗教-----苍璧礼天、黄走琮礼地 良渚文化的玉琮-----沟通天地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红山文化玉龙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齐家文化玉器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1万8千多年前——“山顶洞人”—— 缝制衣服、用装饰品、过氏族公社 的社会生活、有原始宗教活动 • 山顶洞人。骨角器、骨针、细石器、 细长石等复合工具。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磨制石器为特征
•
• •
•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半坡类型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 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 较早、特点突出、影 响较大的一个类型。 半坡彩陶的遗址,在 河流的岸边,因而半 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 瓶、葫芦、长颈瓶, 盆类、罐类,与今天 的盆罐大体相似。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花瓣纹彩陶盆 装饰非常巧妙,它整个 用花瓣型来装饰盆的腹 部,花瓣组织的非常巧 妙,花瓣之间相互借用, 这个花瓣又组成哪个花 瓣,连续应用。这也就 是我们后来图案构成当 中的二方连续,在当时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时期 就掌握了这样一个组织 规律了。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 起源
• 我国相应的文化有:
母 系 氏 族 社 会
公元前6000—--5000年----河北裴李岗磁山文化、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 公元前5000—--3900年----浙江河姆渡文化、西安半坡仰韶文化、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公元前3300—--四川大溪文化、 甘肃马家窑文化(之后发生转变)
公元前3000—--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辽宁红山文化(转向 父系氏族社会) 公元前2800后----浙江良渚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确立)
•
•
仰韶文化
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 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 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 西、甘肃、内蒙、湖北。 1、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