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二、玉器
• 由石器演变而来,主要用于装饰品,其最早主要用于宗教 活动 • 良渚文化——玉琮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 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
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
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 动的基本特点。 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 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 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 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高足杯
彩陶图案设计
这既是早期陶器中 编织物纹印以及鱼 网、水涡、树叶等 图案的延续和变化, 同时也是原始人内 心音乐涌动和视觉 表现
彩陶的象形图案
• 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 多样,最基本的主题 是生殖主题。有大量 的鱼、蛙、 植物果 实、花朵的描绘 • 对人类的象征意义
特殊图案
陶器的用途——器型
• 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用。 • 但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埋葬小孩的例子, 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尖底瓶
• “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 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彩陶的做法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 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 黑、白诸种颜色图案。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的各种工具
生 产 力
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
谁来改造
劳动者
利 用
怎么改造
人的因 素
生产工具
加 工 改造什么
劳动对象
生 产 资 料
物的 因素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 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 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
陶器图案的几大类型
• ⑴.半坡型
– 以西安半坡、临时漳姜寨、宝鸡北首岭为代表 – 底式平底钵、平底盆、彭腹罐、细颈瓶等施彩 – 花纹绘在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位置
人面鱼身纹
• ⑵.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流行手法:圆点、弧 边三角,带状纹、平 行条纹、圆点纹、垂 弧纹、回旋钩连纹、 网格纹、羽状叶纹等
―北京人”的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 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 的各种工具
•新石器时代
鹿角制成的鱼叉
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 1.宜人性
• 2.形式感 • 3.实用性
为什么说石器是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 一、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这既是为了适应使 用要求,也是由于要适应当时的技术和材料所限定的 条件。 • 二、它表明了原始人类对于石料的特点以及打制成形 方法的清楚认识。精致石器显示了卓越的美感和制作 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
3
4
第一节 礼制的设计与礼制性设计艺术
一、礼制的设计 礼制:商周社会以“礼制”(严格 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意识)来维护 政治、经济权利。 祭祀: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 圣化的中心环节。
礼制虽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但礼制所需的媒介礼器是我们 研究的范围。
夏商周礼制社会的设计艺术正 是以这个礼制文化为背景的。
始画家还善于利用洞壁的凹凸不平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形象。
第一个被发现的旧石器艺术品 公元1834年法国人布劳伊莱在一个叫夏芳德的洞穴中发现了一块骨块,在骨
块上用利器刻有两只鹿,刀法肯定,造型真实,不仅形象准确,还在身体上刻画出脊
梁骨和细而有规则的毛,颇似出自现代人的手笔。
第二节:陶器设计
• 1、原始陶器: 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盘筑捏制或用捏制 或用轮制而成陶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
圭、琬圭、琰圭、璋、璧、琮cong、璇玑、玦jue、璜
第二节 中国文字与陶瓷
一、文字 中国的文字被公认为象形文字 陶文:最原始的汉字,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 字符号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 甲兽骨文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是殷王室占卜记事的卜辞,有着优越 的生命力。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能够打制简单的
砍砸器、刮削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不同的器形。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山西丁村人。打制技术进步,类
型和品种多样,说明用途和打制手法有所提高。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000年以前。山顶洞人。骨角器、骨针、细
石器、细长石等复合工具。
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文化发
庙底沟型彩陶的典型 具象纹样是鸟纹
彩陶 曲腹盆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 ⑶.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多瓮、瓶、盆罐等器型
装饰面积大
纹样以点、旋涡纹、波浪 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 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之 特色
彩陶鸟纹壶
• ⑷.半山型 • 半山型彩陶的代表形式是大敞口的盆和敛口 的(有颈或无颈)的罐。 • 其图案组织大体分为:
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
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
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
(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 “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 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 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从地中海诸岛到大西洋沿岸地区,都有一些粗制的巨大石块的纪念物,
这些巨石有的高达70多英尺,重有百吨,有的排列长达两英里,极为壮 观。史学家称为巨石结构、巨石建筑、巨石碑。产生这些巨石结构的文 化称为巨石文化。 巨石文化分布很广,结构种类繁多,与其说是由于新的艺术形式,不如 说是由于新宗教和埋葬的习俗,即巨大的石块是用来标志神圣的地方和 坟墓的。可以推断各种式样的巨石结构是和当时的丧葬风俗及原始宗教 密切相关的。这些巨石结构各有其奇异的形态,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具
公元1940年,法国西南部道尔多尼州乡村的三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兔。突 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 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它由一
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其中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圆厅最为壮观,
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和4头巨大
• 女神庙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又称史前时代 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
经济活动。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 萌发出审美观念。 逐渐
二、玉文化—礼制性设计艺术范例
夏商周为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玉被用于象征美德,这一切最初的源流 来自于夏商周形成的玉的礼制。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以德比玉
玉人骑兽佩 跪坐玉人 西周时期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照等级名分 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在夏商周时期成为国家的象征、区别人的社会身份等 级的礼器。
有抽象美的纪念碑。
巨石建筑 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
公元前2500年—前 1500年
原始的、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材料,是设计的主要材料基础。 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体现为简易的组合关系。 设计中的功能要素,始终是原始设计的主导因素。 审美的要素逐渐萌醒。
出于对自然力的神秘感而产生的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生 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设计和制造工具之外,对于天文、历法、气象的规律也 逐渐认识和丰富起来。
原始社会的各种设计,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中 国 设 计 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1
2
第一节 时代背景——―百工”制度
第二节 文字与陶瓷设计 第三节 青铜器设计 第四节 织物与服装设计
来缝制衣服。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
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 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
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 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
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
念。
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
工具。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的始终。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
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以“仰 韶文化”为主要代表。同时,牙、骨、石雕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
术,,均有一定的成就。
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
象复原的。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
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
早在1万7千年前,生 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 洞人就已开始利用钻孔、 刮削、磨光等技术,并 采用石块、兽物的牙齿、 海贝等自然材料来制作 装饰品。 它们是原始人类审美 观念的反映,体现了人 类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
中 国 设 计 史
第一章 中国设计艺术起源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石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
第一节 石器设计溯源
• 石器是史前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
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