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数章节教案

复数章节教案

【教学过程】辨析定义活动3:(1)引入虚数单位i,并规定21i=-复数的概念:形如z a bi=+这样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且,a b都为实数。

并引入复数集,用大写字母C表示。

{/,,}C z z a bi a b R==+∈(2)根据复数的基本形式,对复数进一步分类。

当0b=时,a bi+就是实数,当0b≠时,a bi+是虚数,其中0a=且0b≠时称为纯虚数。

(3)复数相等的概念如果两个复数a bi+与c di+相等,则等价于a c=且b d=.并在此强调,复数一般不能比较大小。

思考:0(,)a bi ab R+=∈的充要条件是什么?(4)典型例题选讲:1.已知(21)(3)x i y y i-+=--,其中,x y R∈,求,x y.2.已知226(2)0x y x y i+-+--=,求实数,x y的值.学生通过看书,预先了解复数的概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复数的基本形式。

通过对复数中实部与虚部取值范围的讨论,让同学们理解复数与实数的关系。

对复数定义的更深一步理解。

通过例题的讲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解答,老师再做讲解。

类比研究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数与复平面的一一对应复数z a bi=+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 a b一一对应。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简称复平面,其中x轴称为实轴,y轴称为虚轴(虚轴不包括原点)。

通过复数与复平面的一一对应和向量的一一对应,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把现在学习的新知识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类比研究(2)复数与平面向量的一一对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而有序实数对与复数一一对应,这样,我们可以用平面向量来表示复数。

复数z a bi=+与平面向量oz一一对应(3)典型例题选讲已知复数22(6)(2)z m m m m i=+-++-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第二象限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则226020m mm m⎧+-<⎪⎨+->⎪⎩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表示复数的点所在象限的问题。

(几何问题)复数的实部与虚部所满足的不等式组的问题。

(代数问题)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一步融合,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并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旧知识的巩固。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发现的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共轭复数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而虚部互为相反数,则称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

复数z的共轭复数记作z,即(,)z a bi a b R=+∈,则z a bi=-.典型例题精讲:已知22(1)z x x i=++,且222(1)(2)x x i y x y i++=++(,)x y R∈,求这个复数的共轭复数。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第12课时(一)导入新课: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二)推进新课:建立复数的概念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要讨论复数系的各种运算问题。

设z 1=a +bi ,z 2=c +di 是任意两个复数,我们规定: 1、复数的加法运算法则:z 1+z 2=(a +bi )+(c +di )=(a +c )+(b +d )i . 2、复数的加法运算律: 交换律:z 1+z 2=z 2+z 1结合律::(z 1+z 2)+z 3=z 1+(z 2+z 3) 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设复数z 1=a +bi ,z 2=c +di ,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向量为1OZ 、2OZ ,即1OZ 、2OZ 的坐标形式为1OZ =(a ,b ),2OZ =(c ,d )以1OZ 、2OZ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Z 1ZZ 2,则对角线OZ 对应的向量是OZ ,由于OZ = 1OZ +2OZ =(a ,b )+(c ,d )=(a +c ,b +d ),所以1OZ 和2OZ 的和就是与复数(a +c )+(b +d )i 对应的向量 4、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z 1-z 2=(a +bi )-(c +di )=(a -c )+(b -d )i . 5、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类似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由于z 1-z 2=(a -c )+(b -d )i ,而向量12Z Z = 1OZ -2OZ =(a ,b )-(c ,d )=(a -c ,b -d ),所以1OZ 和2OZ 的差就是与复数(a -c )+(b -d )i 对应的向量6、例题讲解:例1、计算:(5-6i)+(-2-i)-(3+4i)例2、已知复数z 1=2+i ,z 2=1+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求AB 对应的复数z ,z 在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解:由已知得:z =z 2-z 1=(1+2i )-(2+i )=-1+i ,∵z 的实部a =-1<0,虚部b =1>0,∴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内. 点评:任何向量所对应的复数,总是这个向量的终点所对应的复数减去始点所对应的复数所得的差。

即AB 所表示的复数是z B -z A . ,而BA 所表示的复数是z A -z B 。

例3、复数z 1=1+2i ,z 2=-2+i ,z 3=-1-2i ,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是一个正方形的三个顶点,求这个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分析一:利用BC AD =,求点D 的对应复数。

解法一:设复数z 1、z 2、z 3所对应的点为A 、B 、C ,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D 对应的复数为x +yi (x ,y ∈R ),是:OA OD AD -==(x +yi )-(1+2i )=(x -1)+(y -2)i OB OC BC -==(-1-2i )-(-2+i )=1-3i∵BC AD =,即(x -1)+(y -2)i =1-3i ,∴⎩⎨⎧-=-=-3211y x 解得⎩⎨⎧-==12y x故点D 对应的复数为2-i 。

分析二:利用原点O 正好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来解。

解法二:因为点A 与点C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原点O 为正方形的中心, 于是有(-2+i )+(x +yi )=0, ∴x =2,y =-1.故点D 对应的复数为2-i .点评:根据题意画图,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设O 是原点,向量OA ,OB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23i -,32i -+,那么向量BA 对应的复数是( D )A .55i -+B .55i --C .55i +D .55i -2. 当213m <<时,复数(3)(2)m i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D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 2i i +在复平面内表示的点在第 二 象限.4. 计算:(1)(24)(34)i i ++- = 5 (2)5(32)i -+= -2-2i(3)(34)(2)(15)i i i --++--= -2-8i (4)(2)(23)4i i i --++= 2i(四)课堂小结: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 (五)课后作业:课本第112页习题A :1、2、3、4。

例2图【第34 课时】 【知识链接】1.复数1z 与2z 的和的定义:()()()()i d b c a di c bi a z z +++=+++=+21;2.复数1z 与2z 的差的定义:()()()()i d b c a di c bi a z z -+-=+-+=-21;3.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1221z z z z +=+;4.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321321z z z z z z ++=++;5.复数()R b a bi a z ∈+=,的共轭复数为bi a z -=. 【问题探究】探究一、复数的乘法运算 引导1:乘法运算规则设bi a z +=1、di c z +=2()R d c b a ∈,,,是任意两个复数,规定复数的乘法按照以下的法则进行:=⋅21z z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2i 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引导2:试验证复数乘法运算律 (1)1221z z z z ⋅=⋅(2)()()321321z z z z z z ⋅⋅=⋅⋅(3)()3121321z z z z z z z ⋅+⋅=+⋅点拨: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2i 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探究二、复数的除法运算 引导1:复数除法定义:满足()()()bi a yi x di c +=++的复数()R y x yi x ∈+,叫复数bi a +除以复数di c + 的商,记为:()()di c bi a +÷+或者dic bia ++()0≠+di c . 引导2:除法运算规则: 利用()()22d c di c di c +=-+.于是将dic bia ++的分母有理化得:原式=22()()[()]()()()a bi a bi c di ac bi di bc ad ic di c di c di c d++-+⋅-+-==++-+ 222222()()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i c d c d c d++-+-==++++. ∴(a +bi )÷(c +di )=i dc adbc d c bd ac 2222+-+++. 点拨:利用初中我们学习的化简无理分式时,都是采用的分母有理化思想方法,而复数di c +与复数di c -,相当于我们初中学习的23+的对偶式23-,它们之积为1是有理数,而()()22d c di c di c +=-+是正实数.所以可以分母实数化. 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母实数化法【典例分析】例1计算()()()i i i +-+-24321引导:可先将前两个复数相乘,再与第三个复数相乘. 点拨:在复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中注意将2i 换成-1. 例2计算:(1)()()i i 4343-+ ; (2)()21i +.引导:按照复数乘法运算展开即可.点拨:注意体会互为共轭复数的两个复数的乘积是一个实数,记住一些特殊形式代数式的运算结果,便于后续学习的过程中的化简、代换等. 例3计算(12)(34i i +÷-引导:可按照复数除法运算方法,先将除式写成分式,再将分母实数化,然后化简即可.点拨:本题可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但是相对麻烦,易于采用先将除式写成分式,再将分母实数化,然后化简的办法,学习时注意体会总结,寻求最佳方法. 例4i43+引导:可先将分子化简,再按照除法运算方法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点拨:对于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计算准确.【目标检测】1.复数22i1+i⎛⎫⎪⎝⎭等于()A.4i B.4i-C.2i D.2i-2.设复数z满足12iiz+=,则z=()A.2i-+B.2i--C.2i-D.2i+3.复数32321⎪⎪⎭⎫⎝⎛+i的值是()A.i-B.iC.1- D.14.已知复数z与()iz822-+都是纯虚数,求z.提示:复数z为纯虚数,故可设()0z bi b=≠,再代入求解即可.【总结提升】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是复数的基本运算,在学习时注意运算法则和方法,在乘法运算中注意把2i换成-1,在除法运算中注意方法的本质依据,计算时注意准确性.【总结反思】知识 .重点 .能力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我们首先通过一道例题来研究复数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例1 已知复数π26z =∠,求(1)i i z z ,;(2)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i z z 、与i z所对应的向量,观察它们的模与辐角之间的关系.解 (1)由于 πi=2∠,所以ππππ2πi 22()262623z =∠⋅∠=∠+=∠, π2πππ62()2()πi 6232z ∠==∠-=∠-∠. (2)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i z z 、与iz所对应的向量12OZ OZ OZ 、、(如图3-7).观察图形发现,三个向量的模相等,向量1OZ 是向量OZ 绕坐标原点,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π2得到的,向量2OZ 是向量OZ 绕坐标原点,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π2得到的.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设复数111222z r z r θθ=∠=∠,分别对应向量12OZ OZ 和,则12z z 对应的向量OZ 可以由向量1OZ 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角2θ,然后再将模伸长(21r >)或压缩(21r <)成原来的2r 倍得到.这就是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作为特例,ϕ∠是模为1,辐角为ϕ的复数,任意复数z r θ=∠乘以ϕ∠,意义是其向量的模不变,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了ϕ角.因此,ϕ∠叫做旋转因子.πi=2∠是一个特殊的旋转因子,复数i z 表示将z 对应的向量绕坐标原点,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π2. 电学中将正弦交流电源作用下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统称为正弦量.一般研究的都是同频率图3-的正弦量.因为频率相同,所以要确定电压,只要确定它的最大值m U 和初相ϕ就可以了.以电压为例,设电压sin()m u U t ωϕ=+,以它为虚部的复数为 cos()i sin()m m U U t U t ωϕωϕ=+++i()i i e e e t t m m U U ωϕωϕ+==⋅.设复数i m m U U e ϕ=,则其模是电压u 的最大值;其辐角为对应正弦量的初相位,旋转因子i etω是模为1,在复平面上以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向量,表示对应正弦量的角频率.由此看来,复数i m m U U e ϕ=的模和辐角正好能反映电压u 的最大值m U 和初相位ϕ.因此,正弦量可以用复数来表示.这种用复数来进行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叫做相量法, 用来表示正弦量的最大值和初相的复数叫做相量.为了加以区别,表示相量时,在表示相量的大写字母上面加“· ”. 例如,sin()m u U t ωϕ=+,相应相量表示为i (cos isin )m m m m U U e U U ϕϕϕϕ==∠=+.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 求下列已知电流的合成电流:1π30sin(100)3I t =+, 2π40sin(100)3I t =-.分析 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的合成仍是正弦量,其频率不变,只是峰值及初相位与原来不同,电流12I I 和相应的相量为 πi 3130e I •=与πi()3240eI •-=.那么,我们只要求出12I I I •••=+的模和幅角,就可以求出复数I •的三角形式,从而求出合成电流I .解 对应于电流1I 和2I 的相量分别为:πi 3130e I •=,πi()3240e I •-=则 12I I I •••=+ππii()3330e 40e-=+ππππ30(cos isin )40[cos()isin()]3333=++-+-1130(40(2222=++-35=-.于是 23536.06I =+=,tan 1354'357θθ-==-=-︒. 故1I 和2I 的合成电流I 36.06sin(1001354')t =-︒.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进行同频率正弦量的合成计算的基本步骤是: (1)写出对应相量;(2)将各相量写成复数的代数形式; (3)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4)将运算结果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从而得到同频率正弦量的合成量.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已知电压1π)3u t ω=+,2πsin()4u t ω=-.求(1)电压的相量12U U ,;(2)12u u +.解 (1)1ππ2(cosisin )3322U =+=+,2ππcos()isin()4422U =-+-=-.(2)122i 2222U U +=++-1.4140.518i =+ 1.51(cos 207'isin 207')=︒+︒,故 12 1.51sin(2007')u u t ω+=+︒.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进行同频率正弦量的合成计算的基本步骤是: 结论:(1)写出对应相量;(2)将各相量写成复数的代数形式;(3)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4)将运算结果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从而得到同频率正弦量的合成量.*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3.3(必做);学习与训练训练题3.3(选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