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xx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知音”的含义;
2、能展开合理想象补写课文,感受伯牙“破琴绝弦”时的悲痛;
3、能在诵读中融入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和伯牙失去知音时的悲痛。

第一课时作业
1.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解“知音”的含义。

3.填空
例:xxxxxxxx
杨柳()白云()溪流()凉风()雷声()白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承接前课
(一)全班背诵课文一次
(二)出示关键句的解释,学生背诵相应的句子
1.xx善鼓琴,xx善听。

2.xx所念,xx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提问:课文中那句话概括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才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二、联系生活,理解知音
(一)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具体地表现伯牙的“善鼓琴”和钟子期的“善听”?
(伯牙鼓琴……若江河。

)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泰山峨峨和江河洋洋的感觉吗?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xx互评
3.老xx读,全班齐读
(二)过渡:伯牙的琴音中,仅仅只有高山和流水吗?
1.出示练习1,提问回答
例:xxxxxxxx
xx()
凉风()
2.出示练习2,同桌练说xx()
雷声()溪流()白雪()利用练习1的四字词语同桌分角色练习说话。

(先同桌练说,再指名)例: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杨柳。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三)谈话:是的,伯牙的琴音能模仿很多事物,足见他琴技的高超。

同时,钟子期能完全理解伯牙琴音中的含义,用课文句子来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可见,钟子期确实是伯牙的知音(学生回答)。

(四)讨论: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例子说明什么是“知音”?
1.小组讨论
2.交流反馈
三、补写课文,感受情感
(一)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1.出示资料(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总能理解伯牙的心中所想,因此,在伯牙的心目中,钟子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天意弄人,不久,这对知音却阴阳分离了)
2.学生阅读
3.讨论:通过阅读资料,你感受到站在钟子期坟前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悲痛、伤心欲绝……)于是,伯牙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回答)
(二)合理想象,补写课文
1.出示要求:展开想象,当时伯牙是怎样“破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复鼓”的?请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方法把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具体地展示出来。

(两、三句话)
2.学生独立写
3.交流反馈
(三)融入感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同学通过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已经感受到他失去知音时的悲痛欲绝。

那么,现在请把你们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xx反馈,全班读
四、总结全课,激情背诵
(一)谈话: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传颂千古的知音。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读起这篇《伯牙绝弦》都无不为之动容。

同学们,你们能再次用深情诵读这篇课文吗?
(二)全班有感情背诵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