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1.2病因及病理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破伤风杆菌的菌体易被消灭,但芽孢的抵抗力很强,须煮沸30min、高压蒸汽l0min或浸于50%石炭酸中10~12小时才可将其杀灭。
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三个条件为:①破伤风杆菌直接侵入人体伤口内;②人体抵抗力降低;③有可供细菌生长繁殖的厌氧环境。
当机体发生损伤,如伤口窄深、缺血、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及混有其他需氧病菌感染而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时,破伤风杆菌可在厌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外毒素而引起发病。
2 主要护理诊断
2.1有窒息的危险与破伤风病人喉头、呼吸肌的持续痉挛
和痰液堵塞气道等因素有关。
2.2气体交换受损与膈肌、呼吸肌痉挛无法进行正常呼吸等因素有关。
2.3吞咽障碍与破伤风痉挛毒素引起的咀嚼肌痉挛(表现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有关。
2.4清理呼吸道无效和误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破伤风发作时喉头、呼吸肌痉挛,并口吐白沫和流涎;
②不能有效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2.5尿潴留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2.6有肺部感染的危险与破伤风病人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淤积、不能经常翻身等因素有关。
2.7焦虑和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病严重发作时病情凶险,病人十分痛苦;②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③对病程、治疗和预后不了解。
2.8知识缺乏-缺乏本病康复方面的知识与病人从未患过
此种疾病和未接受过医学知识教育等因素有关。
3 预期目标
3.1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一旦发生窒息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2病人呼吸平稳,能够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状态。
3.3病人不因吞咽障碍而影响营养的摄人。
3.4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得到及时清除并保持通畅,未发生误吸。
3.5病人尿潴留症状得以缓解,且膀胱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
3.6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得以有效控制,未发生肺部感染。
3.7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减轻,表情放松。
3.8病人自述了解本病的有关保健知识。
4 护理措施4.1一般护理措施
(1)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住隔离病室,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宜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各种动作包括走路、说话都要轻巧、低声。
治疗、操作等应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后30min内进行,以免刺激打扰病人而增加抽搐。
(2)
加强基础护理:病人生活多不能自理,需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
尿潴留者及时导尿一,尿管可暂时留置。
对高热患者按高热常规护理。
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必要时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地,抽搐发作时用牙垫,以避免舌咬伤。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症病人需由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
次,并根据需要测定血压。
病人抽搐时要及时观察、记录抽搐的次数、时间、症状,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观察疗效,以利调整用药时间、剂量和更换药物。
4.2创口处理协助医生施行清创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3%的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但伤口愈合者例外。
4.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4.4镇静、解痉
(1)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一般镇静剂,减少对刺激的敏感性。
选用:①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②苯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③10%水合氯醛20-40ml直肠灌注,每日3次。
(2)
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哌替啶50mg,异丙嗪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3次。
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和血压。
(3)
抽搐频繁者,用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痉挛时,可使用硫喷妥钠或肌肉松弛剂,但应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4.5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病情较重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以维持通气和排除分泌物,并进行相应的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4.6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常用剂量为80万-1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
4.7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输血。
对于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必要时行完全静脉内营养。
4.8严格消毒隔离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染性,应执行接触隔离,所有器械、敷料均需专用,使用后器械要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小时以上,清洗后高压灭菌;敷料应焚毁,严格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另外,病人解除隔离、出院或死亡后应立即进行终末消毒。
4.9给予心理护理随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安慰和鼓励,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解释破伤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使他们有信心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