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寨柯至白银段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刘寨柯至白银段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刘寨柯至白银段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说明:(一)根据刘白高速公路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刘白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下达的生产计划等,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二)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合同总工期目标要求作为基点和进度控制目标,统筹考虑此项目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为依据:1、刘白高速公路招投标文件;2、施工图设计文件及设计文件所明示或暗示的各种部颁或国家颁布的试验规程、技术规范、评定标准、操作规程等等。

(四)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编写:苗宝栋(项目技术负责人)张立新(项目质检负责人)任刚(工程部主任)张达强(计划经营部主任)(五)凡本施工组织设计未涉及的内容,将在施工进行中随“开工报告”补充完善。

二、工程概况:国道主干线刘寨柯至白银段高速公路是国家“五纵七横”主骨架丹东至拉萨公路(GZ25)甘肃省境内的组成路段,也是甘肃省干线公路网“四纵四横四重”主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对沟通宁夏、内蒙、甘肃、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市的交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地理位置:刘白高速公路二合同,路面工程起止桩号为K1470+967.134~K1503+000,全长32033米。

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境内。

(二)地形:路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北部,北近腾格里沙漠。

由于漫长地质构造演变和外营力的塑造,形成了断块山地与断陷盆地相间的地貌轮廓。

路线东段为黄土梁、峁、沟、壑侵蚀地貌和冲、洪积亚砂土平原地貌,地势较为开阔、平缓;中段为中低山山地区及山前大型冲、洪积扇群;西段为黄河近代河谷谷地及黄土低山和丘陵地貌。

(三)地貌:本项目全线所处地貌形态、特征如下:(1)剥蚀构造地貌:包括中山地貌、低山地貌、丘陵地貌。

主要为古生代浅变质岩、砂岩、石灰岩及页岩组成。

山顶及山脊平秃,山顶部或坡上有黄土分布。

(2)构造剥蚀地貌:分布在黄河东西两岸,地形起伏不大,呈现为垅、岗状小丘,表层为黄土和砾石层分布。

(3)剥蚀堆积地貌:海拔1700-2300米,呈微弱切割的黄土梁峁状地貌特征,局部地势较平坦,具黄土塬特征。

(4)堆积地貌:包括河谷阶地地貌、风积洪积亚砂土平原地貌、间洪积—坡积倾斜地貌,一般平坦开阔。

(四)气象、水文、植被:路线经过区域均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7.9~8.8℃,白银市历年极度端最高气温37.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7.3℃。

多年平均降水量207.3~224.0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年平均蒸发量1657~3038mm,平均相对湿度59%,最大冻土深度为100~ 140cm,年平均风速 1.2~3.5m/s。

按“中国公路自然区划”,路线所在区域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即甘东黄土山地中冻区。

路线所在地区的地表水系属黄河流域,除黄河及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外其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沟。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2.0亿立方米,其最大瞬时流量为6100立方米/秒,最小瞬时流量为300立方米/秒,受上游水库的调控,流量比较稳定。

路线经过地区干旱少雨,除兴电工程灌溉区及刘川灌溉区外,其余地带大部分植被稀少,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五)地质:所在区域位于祁连山褶皱带的北麓。

以喀拉山北麓王家山向斜界,以北地段属走廊构造分区,以南地段属北祁连构造分区。

在地质历史时期,走廊构造分区活动性较弱,褶皱相对开阔,断裂相对稀疏,而北祁连构造分区则表现为褶皱紧密、断裂聚集、新构造运动活跃,冲、洪积扇群发育。

(六)、设计标准:本标段路面设计结构为:1、路面面层:表面层为4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中面层为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Ⅰ);底面层为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Ⅰ)。

2、路面基层: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

3、路面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

(七)、工程范围:本合同段路面工程范围包括K1470+967.134~K1503+000段内所有路面底基层、路面基层、路面面层等。

(八)主要工程数量:表1三、施工准备:为了确保路面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认真作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一)、驻地建设:路面一队驻地设在武合乡板尾村内,除租用一部分民房外,建有食堂、锅炉房、宿舍等,拌和站和料场建有地中衡和收料室、警卫室等;路面二队驻地设在经理部院内,拌和站和料场建有地中衡和收料室、警卫室等。

(二)、临时道路1、路面一队施工原材料需利用拌和站到109国道7公里农用路,此路路状不好,要提前与五合乡板尾村和白塔村协商,整修道路,过路水渠应加设圆管或加设盖板,以使运料车辆顺利通过;2、路面二队运输施工原材料前期可利用从王家山到经理部间的砂石路,但应及时对道路加以整修,后期路基贯通后也可利用主线便道,但不应影响路面及防护工程施工。

(三)、场地平整硬化两个路面队料场均用30cm厚的砂砾硬化。

(四)、供水本地区严重缺水,针对本地区水源短缺的情况,施工用水采取蓄水的方法,路面一队在拌和料场旁挖一个能储水5000m3的水池,路面二队利用红湾村小水库能储水20000m3,黄河提灌渠提水时将水蓄满,以保证路面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

生活用水从王家山镇购买。

(五)、供电前期在路面施工队拌和站各安装一台200KVA变压器供生产生活用电,待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变压器增至800KVA以满足沥青拌和站需要。

除此之外两个路面队在基层底基层拌和站各备一台200KVA的发电机。

(六)、主要原材料采购:1、底基层用砂砾取自于北滩乡的几个砂河及大红沟、板尾沟,由地方组织机械过筛和运输,两个路面施工队收成品合格料。

由于天然砂砾严重偏细,10~30mm粒径含量约少30%左右,只能在其中掺配粗料,北滩乡的几个砂河内有当地村民筛砂子的筛余料,再过一次筛,将37.5mm以上的料筛除,即可当掺配料使用,但这种料很分散,不容易收集,且量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在砂砾采集场对天然砂砾进行二次筛分,即首先将砂砾中10mm粒径以下的料筛除,然后再将砂砾中37.5mm粒径以上的料筛除,剩余料作为辅料掺配到混合砂砾中。

2、基层用碎石主要从北滩乡八泉村料场购买,由地方组织机械运输,两个路面队收成品合格料。

3、面层用碎石主要从平川陡城料场购买,由地方组织机械运输,路面二队收成品合格料。

四、施工组织与劳力组合(一)组织机构项目实行两级管理,第一级为管理层,即项目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第二级为作业层,即两个路面施工队。

采取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方式运作。

项目经理部设立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项目的各项业务的日常工作及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上级机关的联系工作。

下设两个路面施工队,分别负责本路段路面施工。

施工组织机构见附图。

(二)任务划分及职责项目经理:代表上级机关全权负责本工程的实施;项目副经理:受项目经理的委派,负责生产计划的实施等;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项目总经济师:负责生产计划和生产成本的计划和实施;项目质检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管理、计量及实验检测,制定并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综合办公室:负责文件管理、治安保卫、后勤卫生等;机械部:负责设备管理;材料部:负责施工用原材料的采购、发放等;工程部:负责施工中实施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人财部:负责资金核算及人事考勤等;经营部:负责对内、对外合同的管理、生产计划的制定等;中心试验室:负责各种试验配合比的报批、签发生产配合比;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试验、原材料的检验等;路面一队:负责K1470+967.134~K1491+000段(即一标范围)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路面二队:负责K1491+000~K1503+000段(即二标范围)路面基层、底基层及K1470+967.134~K1503+000段路面面层施工。

(三)人员配备管理层人员配备相对稳定,作业层人员的配备随工程进展随时调整,后勤保障人员的配备随工程进展随时调整。

1、管理层人员配备管理层人员配备表表22、作业层人员配备(1)路面施工队人员配备路面一队人员配备表表3路面二队人员配备表表4上表中人员不包括沥青路面施工人员,沥青路面施工人员2004年7月以后陆续进场。

(2)经理部后勤保障人员配备经理部后勤保障人员配备表表5(四)人员进场名单:项目经理:刘库项目总工程师:苗宝栋质检工程师:张立新项目机械工程师:曾何昆工程技术部主任:任刚计划经营部主任:张达强人财部主任:高卫东材料部主任:张松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永红实验室主任:李爱国路面试验工程师:王新港路面工程师:董淑存技术员:李敬国、陈卫平、刘俊奇、姚大伟质检员:杨付华、王云刚、王向利五、机械配备及进场时间:路面一队机械配备及计划进场时间表表6路面二队机械配备及计划进场时间表表7六、路面施工技术方案:(一)、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方案本标段路面垫层设计为15cm天然砂砾,拟采用以下施工方案:1、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天然砂砾压碎值应不大于30%。

其级配范围如下表:表82、用选取的天然砂砾做击实试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施工放样:用坐标法放样,在垫层边线以外50cm处打桩,每20m一桩,然后用水准仪测出垫层顶面高程,并标记在桩上。

4、砂砾运输:根据施工路段垫层宽度、长度、松铺系数,计算此段需要的材料数量,根据运输车辆装载体积,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

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大体一致。

根据计算的堆放距离由远至近卸置在下承层上,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材料不足或过多。

堆放材料的时间不宜过长,视天气情况而定,不宜超过1~2天。

5、摊铺: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然后用平地机精平,平整过程中用“拉线法”控制标高,拉线时要考虑预留高度。

6、碾压: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度。

7、压实度检测:用灌砂法或水袋法进行压实度检测,不合格应及时补压。

8、检测标准:表99、外观鉴定: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离析、松散现象。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本合同段路面底基层设计为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20cm厚一次碾压成型。

基层采用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碾压成型,每层15cm厚。

1、施工准备⑴、选定符合规范要求的天然砂砾、碎石及水泥等原材料,要求:①、天然砂砾及碎石:颗粒坚硬、洁净、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

集料最大粒径,底基层不大于37.5mm,基层不大于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

其颗粒级配要求如表1:②、水泥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宜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

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