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第三讲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叶圣陶小说的独特性: 1、善于写下层小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形象。缺 少文化精英意识,多写平庸世俗的“灰色 知识分子”。用冷静批判的笔揭露了小市 民的精神病态。这方面以《潘先生在难中》 为代表。 2、冷静的写实风格。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它几乎动 用了作者在教育界生活的主要积累。小说以主人公 倪焕之希望教育革新,改造家庭和社会的生活经历 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 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大革命失败等 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在前进道路上追求、动摇、幻灭的精神历程。 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圣陶比较完整地写出 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段期间的 追求与遭遇,展现了20年代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性格演变史。倪焕之追求和幻灭的三起三落, 构成了小说严整的叙述框架。它是20年代长篇小说 的“扛鼎之作”。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 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 受苦呢!”小说末尾这痛彻肺腑的呼喊,升 华了作品的爱国主义主题,提升了作品的思 想境界和文学格调,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 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同时也冲淡了作品中 多处出现的性描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沉沦》的思想: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接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自我的写真。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其小说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 感伤的抒情。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 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 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 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 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 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 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代表作家:郁达夫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即使在 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的作家。他 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在日本期间写的 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都以留学生活 为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以 《沉沦》为名结集出版,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 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 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 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 • • • • • • • 引子 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企盼 自述家世 忏悔自慰的习惯 窥浴→逃出旅馆 搬到梅园→偷听男女幽会 酒馆寻妓 酒醒后的悲悔、跳海自杀
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 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 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 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 :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 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 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 格局。
问题小说家:许地山
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资质清纯,独 立不群。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早期小说风格: 1、浓郁的异域色彩和传奇性。 2、明显的佛教色彩和宗教氛围。 3、在情节上,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男女主人公 的悲欢离合都相当曲折离奇。(《命命鸟》中加 陵与敏明、《商人妇》中林荫乔与惜官、《缀网 劳蛛》中的长孙可望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 个,故事也很平凡,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 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风格, 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简单地说,作 品就是从平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 二、情感过程。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 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 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 过程中,完成情感升华。
问题小说家 :冰心(1900-1999)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 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 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 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 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 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 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 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 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第三节 “自叙传抒情”小说
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 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他们的创作 多取材于作者的身边生活,强调内心自我的 充分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 特点: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作 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以人 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意识的教化为主,而是 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并以这种感情 去打动读者为主。
郁达夫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 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 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 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郁达夫作品中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 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前者可 以说是哀情,如《沉沦》 ;后者则是纯情, 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 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情。
乡土小说流派的风格特征 (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 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械斗:彭家煌《怂 恿》;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 《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 英的出嫁》,写了“冥婚”。) (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 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 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许杰《惨雾》、废名 《竹林的故事》 )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 愁。(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个性意识。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 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作品最惊世骇俗的 是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在叙述身体欲望 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 矛盾心理。 2、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 醒的精神。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 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达了一代 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这种渴望 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 标志 。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杨勇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节 问题小说
(一)概念及内涵
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 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 成。
(二)风格特征
1 、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 诸多问题。 2 、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 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4 、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 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三、作品结构。作品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色是 结构严谨,整个故事发展写得完整自然。郁达夫 早期小说有不重视情节、结构松散的特点,然而 这篇作品的结构却异常精美。作者在情节安排上 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 ,而且这种安排又不露痕迹,十分自然。 陈二妹情感的变化流程: 陌生----(每次我向她让路)过意不去,赠送食物 ----(我“夜游”)产生误会,规劝我----消除误 解,向我道歉 ----友谊发展。
《沉沦》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 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 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 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 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 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 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沉沦》八节内容概括
问题小说家:叶圣陶
叶圣陶是“文研会”的发起人之一,优 秀的小说作家,在小说艺术探索中有突出 的贡献。小说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妇 女和儿童,黑暗政治,白色恐怖,小知识 分子等。写得最多的是谦卑委琐的小知识 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短篇小说集 《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 厌集》《四三集》;长篇小说《倪焕之》; 两本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 1、鲁彦 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 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 《黄金》。 2、彭家煌 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 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 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 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 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 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小说《拜堂》。 4、许钦文 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 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 《疯妇》。 5、蹇先艾 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 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 《赌徒吉顺》
4、对人生苦难的坚韧对抗。认为生本无乐, 苦海无边,主张冷静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悲 剧。(《商人妇》中惜官,外表柔和,内 里坚韧,“柔弱的强者,不争的斗士”。 《缀网劳蛛》中的尚洁。) 不足:是一种哲学小说,重在阐述一种生活 理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的代言人。
许地山后期小说发生了变化: 1、由哲学阐述而转为生活显示。 2、批判性增强。 3、宗教、哲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1934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力作《春桃》。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 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 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 在郁达夫小说 中占着明显的地位。 (对于郁达夫小说中 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与所谓“黄色文 艺”、“色情描写”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 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