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汇集一、2009年7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中,脑力激荡法属于()A.角色扮演法B.价值观辨析法C.行为强化法D.榜样引导法2.心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意识、注意等属于()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D社会性3.某些特殊人格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
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得()A.强迫症B.精神分裂症C.躁狂抑郁症D.癔病4.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学生适用的心理辅导是()A.适应性辅导B.教育性辅导C.发展性辅导D.学习性辅导5.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A.成长问题B.人生观问题C.价值观问题D.态度问题6.开始阶段是心理辅导的第一步。
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不包括()A.建立辅导关系B.掌握学生的材料C.进行分析诊断D.制定辅导目标7.自我开放属于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中的()A.倾听的技术B.影响的技术C.观察的技术D.评估的技术8.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奉行现实原则的是()A.本我B超我C.自我D.原我9.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A.象征化B.移置C.投射D.变形10.最先提出“行为治疗”概念的是()A.斯金纳B.班杜拉C.拉斯D.华生11.不适用于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A.精神分析法B.行为转变法C.个人中心法D.认知重建法12.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
这是()A.自我催眠B.合理宣泄法C.自主训练法D.呼吸调节法13.对于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一般采用的调整方法中不包括()A.纠正不良认知B.自尊要恰到好处C.行为重塑D.改变其所处环境14.“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进度减慢甚至停滞”,具有上述症状和表现的学习卫生问题被称为()A.注意力分散B.意志薄弱C学习疲劳D.学习方法不当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交往原则的是()A.真诚B.亲密C.宽容D.互助互利l6.有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属于()A.自私B.羞怯C.自我中心D.退缩17.满灌疗法可以用来治疗()A.恐怖症B.抑郁症C.多动症D.疑病症18.神经衰弱产生的基础是()A.精神刺激B.过度疲劳C.营养不良D.心理素质19.可以用来改善注意力分散的方法中不包括()A早睡早起B.自我减压C放松训练法D.暴露法20.个体获得社会自我,习得社会角色的最重要时期是()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协调性E.自制力2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的是()A.合理化B.升华C否认D幽默E投射23.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包括()24.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人员要学会观察和表现的非言语行为包括()A.重读B.目光注视C.面部表情D.身体语言E.空间距离25.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即“机能完善”的人的特征有()A.乐于接受一切经B.时刻保持生活充实C.不完全信任自己的机体感受D.有较强的行动自由E.有高度的创造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6.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其中主要是生活条件及______,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27.就心理卫生来说,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和______。
28.现代健康概念包括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______。
29.厌恶法中,常用的厌恶刺激包括______和_____。
30.初中生的交往表现在同伴、老师和_____三方面。
31.建立适宜的辅导气氛的三种最重要的态度是______,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______。
32.“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属于控制愤怒的______法。
33.从情感的发展看,青春期最大的变化是从依恋父母的感情转向去依靠______的感情。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4.非言语关注35.生物反馈法36.呼吸调节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7.请简要描述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8.请简要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二者差异的主要表现。
39.请简要描述学校辅导人员在辅导过程中引起沉默的原因。
40.请简要描述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中“走极端”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41.(本题12分)请说明心理评估中谈话法的操作程序和技巧。
42.(本题l5分)小王和小李都是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
他们俩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强化时所采用的方法大不相同。
小王认为应该对学生采用奖励的方法,而小李主张采用惩罚的方法。
请说明什么是行为强化法的奖励和惩罚,以及采用奖励和惩罚应该注意之处,并结合我国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你自己对奖励和惩罚两种方法的观点。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C5.A6.D7.B8.C9.D10.A11.B12.B13.D14.C15.B16.C17.A18.D19.D20.B二、多项选择题21.ABCE22.ABCDE23.ABCDE24.BCDE25.ABDE三、填空题26.心理应激(见书P15)27.自爱28.适应社会(见书P18)29.物理刺激化学刺激30.亲子31.真诚移情的理解(共情)32.情境转移(见书P199)33.朋友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4.非言语关注(答案见书P62:非言语关注是指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人员通过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等非言语活动传递信息的方式。
)35.生物反馈法(答案见书P121)36.呼吸调节法(答案见书P189)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7.请简要描述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案见书P29-30)38.请简要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二者差异的主要表现。
(答案见书P38)39.请简要描述学校辅导人员在辅导过程中引起沉默的原因。
(答案见书P71-72)40.请简要描述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中“走极端”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答案见书P177)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41.(本题12分)请说明心理评估中谈话法的操作程序和技巧。
(答案见书P85-87)42.(本题l5分)小王和小李都是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
他们俩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强化时所采用的方法大不相同。
小王认为应该对学生采用奖励的方法,而小李主张采用惩罚的方法。
请说明什么是行为强化法的奖励和惩罚,以及采用奖励和惩罚应该注意之处,并结合我国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你自己对奖励和惩罚两种方法的观点。
答案见书P154)二、2011年全国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A.自信心B.自尊心C.自知之明D.自强心答案:A2.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与()需要密切联系。
A.生理B.心理性C.社会性D.个人性答案:C3.在小学阶段,()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A.与父母的B.与老师的C.与同伴的D.与自己偶像的答案:C4.关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气质的体型说,并说一定的精神病症与一定的体型相联系。
根据此种学说,可知精神分裂症多见于()A.瘦长型B.肥胖型C.力士型D.发育异常型答案:A5.学校心理辅导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追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A.综合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答案:B6.学生筛选学习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学习入与出的质量,使学习动态结构优化,属于学习过程中的()A.输入B.输出C.反馈调节D.消化答案:C7.青少年在思想上、性格上还未定型,外界的各种因素对他们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塑性大,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就使他们的心理带有很大的()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动荡性答案:C8.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当来访者的谈论偏离主题太远时,可用()控制辅导过程,使交谈范围缩小,集中到主题上。
A.开放式询问B.封闭式提问C.沉默D.直接提示答案:B9.一般来说时间取样法对在()分钟以内不易出现的行为不适用。
A.15B.30C.45D.60答案:A10.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行为转变法,1954年()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
A.斯金纳B.华生C.沃尔帕D.艾森克答案:A11.从广义上讲,大多数的疾病都与一定的心理因素有关,连常见的感冒也不仅仅是冷暖骤变引起的。
英美的医学专家发现,感冒常与精神紧张、神情沮丧者“有缘”。
有一些精神上负担较重的人,他们精神紧张、悲观孤僻、忧郁沮丧、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病率是常人的()A.1~3倍B.2~4倍C.3~5倍D.4~6倍答案:C12.初中生()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A.抽象逻辑B.具体形象C.综合性D.分析性答案:A13.按照心理测验的应用,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B.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C.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D.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与临床测验答案:D14.青少年的脉搏已较为稳定,年龄越大脉搏平均值越少。
成年期前,男子平均每年减少()A.0.6次/分B.0.8次/分C.1次/分D.1.2次/分答案:C15.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中,用“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来代替性本能的心理学家是()A.荣格B.B.阿德勒C.弗洛姆D.艾里克森答案:B16.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麻烦,这主要表明下列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B.亲子关系C.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D.父母的教养方式答案:B17.一个人记圆周率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这种记忆方法叫()记忆法。
A.形象记忆法B.歌诀记忆法C.联想记忆法D.情感记忆法答案:B18.李明告诉辅导员他的好友王洁中午吃饭时,说话十分不友好,他怀疑有人对王洁说了些他的坏话,辅导员说:难道你不觉得是你的好友在那时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别的烦心事正在打扰他,而使他忽视了对你的态度吗?这里辅导员采用的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