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件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件

4、心理卫生内涵的界定[领会] (注:此处属于常考点,易出多选、名词解释题,考查 频率★★★★)
心理卫生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 心理健康状态,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人的心理 健康的因素: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更确 切地讲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 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有时又称之为“心理辅导”。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5.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识记] 4点
(注:此处属于常考点,易出多选、填空、简答题,考查 频率★★★)
(1)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和自爱。自知 是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自爱即自尊、自信、 自制和自强。自知是自爱的基础。
(2)社会功能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也就是社会适应自如。
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历程。 3.理解心理卫生的意义。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的含义[识记]
《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中关于“心理”一词是这样 注释的:“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 思维、情绪等;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在本课程中,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观象。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领会] (1)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的心理卫生思想。
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认为,形成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 理性、精神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相互协调 一致。关于精神失常的原因,他指出,人的精神失常主要 是躯体因素造成的,心理因素和神学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节结束 谢谢观看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领会] (1)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的心理卫生思想。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学说”认为,人 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感到痛苦;而改变已经 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体液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 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也是医生的主要职责。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2.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特点[领会] (1)古代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1 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
3 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4 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领会]
(2)管仲的心理卫生思想。
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在《管子·内业》中对人的心 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管子·大心等作为最理想 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 心之术。至于养心的具体方法,管仲归纳为:一是正静, 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二是平正,即和平中正;三是守 一,即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的干扰。
本章要点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本章主要讲解了心理卫生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心理卫生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重点是心理卫生的含义、保持心理卫生 的原则、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意义,难点是心理卫 生含义的多重性。
学习本章,要求考生: 1.理解心理卫生的含义,了解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2.了解中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理解心理卫生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论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学校心理辅导 第四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 第五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评估技术 第六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与方法 第八章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与辅导 第九章 中小学生情绪卫生与辅导 第十章 中小学生个性卫生与辅导 第十一章 中小学生学习卫生与辅导 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交往卫生与辅导 第十三章 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与辅导 第十四章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辅导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它反映 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其 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 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3、卫生的含义[识记] 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指导老师:陈荣杰
考试介绍
一、考试时间 150分钟
二、考试题型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题数 20题 5题 10题 3题 4题 2题
分值 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2分,共10分 每题1分,共10分 每题3分,共9分 每题6分,共24分 共27分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领会]
(3)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
孔子的《论语》中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阐述极为丰富。 《论语,季氏》表明孔子已充分认识到个体不同年龄阶段 心理卫生的任务有所不同。在《论语,泰伯》中,孔子从 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外,孔子还比较重视 教师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2、心理的构成成分[识记] 心理可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个部分。
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 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它包括生理唤醒、 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 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其中,认知活 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心理活动。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5.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识记]
(3)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人的孤独感, 使人获得成就感。心理卫生的原则是有朋友来往,乐于助 人,也能接受别人情感的和物质的帮助。
(4)积极劳动实践。劳动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使人摆脱过分 关注自己的倾向,消除不必要的忧虑,还可以使人不断保 持与现实的联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