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
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第三课时: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其具体要求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
候类型的特点。
2.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
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掌握气候类型判断
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1、复习重点:
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
断气候类型。
2、复习难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
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
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考点诠释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和分布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典型例题1](2016年扬州市调研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表1
材料三:图3为哈瓦那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北极燕鸥在向北迁徙过程中顺风飞行穿越的近地面风带是__________、________,越过
图4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欧大陆为例)
中美洲附近海域时,哈瓦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南北球东南信风 北半球西风带 高温多雨 纬度低,气温高,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多
思路点拨:回答北极燕鸥在向北迁徙过程中顺风飞行穿越的近地面风带,首先需要读图确定北迁路线是从南大西洋到北大西洋,先向北飞、向西北、再向东北,考虑顺风飞行应当是南北球东南信风、北半球西风带;读表1获取信息越过中美洲附近海域时是4-5月,气压带、风带北移。
哈瓦那收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2.气候的分布规律
探究活动1:读图3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并完成表1。
[内容解析]图4表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欧大陆为例)”,该模式图主要反映了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及下垫面等因素对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同学们应记熟该模式图,同时结合区域定位(包括经纬网定位),学会推断气候类型,分析该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另外还要关注几个特例:①三处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②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例:挪威中部海岸、冰岛南岸;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特例:北美大陆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2](2015年扬州调研卷)
2013年9月,竖版世界地图正式出版发行,它以崭新的视角展示世界。
图5为“竖版世界地图和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月份弗里曼特尔的气候特征是______;丙的气候类型为 ,形成原因是 。
(2
)影响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经过增温增湿
(2)洋流 地形
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第(1)题,根据弗里曼特尔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该地的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丙地位于南美洲东南沿海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应具体,是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第(2)题,影响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的因素,一是考虑狭窄、二是考虑向低纬度延伸,结合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的成因判断影响因素为洋流和地形。
考点诠释2: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判断。
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判断
探究活动3:根据图6“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并完成表2。
图6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内容解析]图4表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图4分三步判断气候类型(见表2)。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区别不同气候类型在年降水量上的差别:如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平均约为热带季风气候的一半;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通常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多一点。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典型例题3](2015年扬州调研卷)
图7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图7
(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地冬冷夏热,全年多雨
B.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③地冬温夏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④地冬温夏热,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2)四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有
A.① B.②C.③ D.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气候统计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其分布。
第(1)题直接读图判读四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注意气温和降水的图例及单位是解题关键;第(2)题在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重点图像1】
【图像解读】
阅读该图时应掌握图中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①要明确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如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的西岸;季风气候只分布于大陆的东岸,其类型有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可以与气候分布的模式图相结合从中找到气候分布的规律性。
【重点图像2】
【图像解读】
阅读该图要注意比较并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进行分析。
比较最冷月气温、降水
的季节分配、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归纳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