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首件施工方案(非常全)目录1、工程概况 (1)1.1、路基结构形式 (1)1.1.1、整体式路基 (1)1.1.2、分离式路基 (1)1.1.3、改路路基 (2)2、首件制路基施工的目的 (3)3、首件路基人员,设备投入 (3)3.1、人员、设备准备 (3)3.2、主要人员的配置情况 (3)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4)4、首件路基施工方案 (5)4.1、测量、土工试验 (5)4.1.1、测量、放样 (5)4.1.2、施工前的土工试验 (5)4.2、清场 (6)4.2.1、施工便道 (6)4.2.2、清理与挖除 (6)4.2.3、场地排水 (7)4.3、路基工程 (7)4.3.1、填筑路堤 (7)4.3.2、填土路基 (8)4.3.3、填石路基 (9)4.3.4、高填方路堤 (11)4.3.5、路基填、挖交界(纵、横)地段路堤填方 (11)5、施工进度计划 (12)6、质量保证体系 (12)7、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3)8、路基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3)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4)9.1、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14)9.2、施工场地管理 (15)9.3、环境保护 (16)(附图)路基土方施工工艺框图 (22)路基首件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标段起讫桩号K7+700~K11+568(婺城段终点)段路线长度约为3.868km,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含防护、排水工程)、桥涵、隧道、交叉、三改及配套设施等工程(不含绿化、交通安全设施、隧道机电)。
1.1、路基结构形式1.1.1、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全宽33m,其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2*3*3.75m,中央分隔带2.0m,路缘带2*0.5m,硬路肩(含路缘带)2*3.0m,土路肩2*0.75m。
中央分隔带为凸型,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路面顶面标高。
路面横坡2.0%,土路肩横坡3.0%。
整体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1.2、分离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单幅宽16.5m,其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3*3.75m,左侧硬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含路缘带)3.0m,左右侧土路肩2*0.75m。
中央分隔带为凸型,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路面顶面标高。
路面横坡2.0%,土路肩横坡3.0%。
分离式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1.3、改路路基2、首件制路基施工的目的1、通过首件工程的施工,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以及压实填料的ρ、最佳的机械配套,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土的最佳含水量ω和最大干密度m axd选定积极、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2、通过首件工程的施工,确定采用的机型、层厚、压实遍数同设计规定指标的规律曲线;3、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4、验证施工组织的合理性,选定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的投入情况;5、总结施工经验,以便指导本标段大范围路基填筑施工提供可行性依据。
3、首件路基人员,设备投入3.1、人员、设备准备本工程安排投入施工作业的各班组及管理班子均为本公司技术强、素质高,并且有类似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班组。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测量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施工员。
3.2、主要人员的配置情况班组人数工作内容备注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情况;4、首件路基施工方案4.1、测量、土工试验4.1.1、测量、放样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我部已将复测无误的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通过,作为沿线测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中,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加密和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测出两边坡脚桩及开挖边线桩,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被破坏的点要引出到不易破坏的位置,并作好相应记录。
测量人员还应经常复核补测控制点。
将施工中所有的标桩包括转角桩、中桩、桥涵结构物的起终点、控制点等进行固定性的保护,并将水准基点、三角网点等树立易于识别的标志。
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保护到工程竣工后完整地交付监理工程师。
平面测量,分直线段和曲线段。
采用全站仪放样,用极坐标方法测设中桩点和边桩点。
直线段按20米间隔测放中线桩和边桩、曲线段按10米间隔测放中桩点和边桩点,并在主线平面起伏、变化较大点增加断面测设,且钉下标示桩,同时按设计要求测放开挖或回填边线以确定路基边界线。
总之,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现场放出路基边缘、坡口、坡角、边沟、护坡道、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
4.1.2、施工前的土工试验路基施工前, 土工试验人员已对路基工程范围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并了解附近既有建筑物对特殊土的处理方法.对有岩石的地段要掌握岩层风化,龟裂程度,岩层的层理、节理、片理状态,对于易崩塌地带的断层和地质变化区段的情况尤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土工试验取样一律按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每一种土类取样不少于三组;也可按桩号取样进行土工常规试验。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挖方、借土场用做填料的土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办理:(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密度和液性指数;(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3)含水量试验;(4)密实度试验;(5)相对密度试验;(6)土的击实试验;(7)土的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8)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及粒径要求如下表:4.2、清场4.2.1、施工便道根据本段施工特点,沿线交通比较方便,但在进入主线后,需沿着施工红线内侧修筑一条施工便道。
4.2.2、清理与挖除对沿红线内的电杆、电线、通讯电缆、光纤、自来水管道和天燃气管线及构筑物,以与产权单位联系,使其尽快搬迁与拆除。
填筑之前,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植被、垃圾、有机杂物及原地面底部20cm范围内草皮和表土使用反铲或推土机清除,并用人工配合清理,并用自卸汽车运至规定的弃土场。
当路堤通过耕地时,先挖除有机质含量和其它杂质较多的土,并换填良土。
地面实物如树木、树墩、树枝及其它高出地面的障碍物用人工清除并用汽车运到指定地点堆放。
填方高度小于1m的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用人工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4.2.3、场地排水路堤施工时,在路堤两侧护道处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并使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施工场地流水不进入农田、耕地或污染水源。
在护坡外侧的排水沟,按设计要求在沟的外侧填筑土埂,防止泥土流失。
在路基范围内有大低洼积水地段时,可先作土埂排除积水,并将杂草、淤泥以及不适宜的材料清除路基以外。
对本段内的不能用于填筑的土和余土,运至弃土场集中堆放,并对弃土场的周边要作护坡和护足,防止水土流失。
4.3、路基工程4.3.1、填筑路堤填筑前应严格按规范选用合格填料。
不得采用腐植土、淤泥及含植物根茎的土料、石料。
在路基填筑前应取样测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对粒径超过规定的应破碎至符合规范要求,待监理工程师审定认可后方可使用。
填筑路基压实度标准按重型压实标准,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填筑分为4个流水区段,8个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4个流水区段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8个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铺摊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边坡整修。
施工时严格按照上述操作进行。
4.3.2、填土路基路堤填筑前应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填料先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取得各项试验数据后才能正式进行路基填筑。
路堤填料中石料含量≤70%时,按填土路堤施工,填筑前先进行路基边坡线放样,直线段每隔20m,曲线上每隔10m设一中桩,并相应放出边桩,填筑坡脚处要有明显的标志。
填筑时应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4.3.2.1、填土路堤注意事项:1、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路堤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路基整修后,边坡有足够的压实度。
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少于15cm。
2、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 c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深30 cm,然后整平压实。
其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
3、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 cm时,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
4、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1m。
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坡。
砂类土则不挖台阶,但应将原地面以下20~30cm的表土翻松。
5、连接结构物的路堤工程,其施工方法不应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
6、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并应均匀分布,以便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7、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 m。
8、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应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部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9、在土石混合填料中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应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摊铺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50cm。
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打碎。
压实后渗水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与路堤两侧。
10、横向半填半挖的路基修筑以及纵向填挖交界处应挖台阶。
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1 m,并向内做成2%~4%的反坡;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及树根。
土质路基填挖衔接处应采取超挖回填的措施。
11、过湿路基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他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当为软弱地基时,应进行特殊路基处理。
12、另外、填土路堤采用压路机压实。
碾压顺序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地段内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
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1.5~1.7km/h为宜,以后为2.0~2.5km/h的速度。
每层压实后,厚度不小于250m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并控制填筑石料不大于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