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技术科二o—二年十月一、矿井及井田概况1、矿区位置交通2、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矿井地质工作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三、矿井地质概况1、含水层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四、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的划分五、矿井防治水措施1、防治水措施2、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六、存在问题及建议、矿井及井田概况1、矿区位置交通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20km 处,西南距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45km。

行政隶属突泉县溪柳乡管辖。

其极值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 ° 43 '38〃一121 ° 45 ‘ 10〃北纬:45 ° 16 ' 02〃一45 ° 17 ‘ 33〃矿区与突泉镇有柏油路相通,突泉镇至盟府乌兰浩特100km ,有省际大通道相通,乌兰浩特有铁路通白城、阿尔山。

矿区与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有柏油路相通,白音胡硕有铁路南通通辽市,北通霍林河市,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沼泽地带,无建筑物。

2、地形地貌、气象、水文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突泉河下游丘陵草原地带,位于突泉河开阔平坦的河漫滩之中。

海拔标高213.42〜203.80m,相对高差为9.62m左右。

2 )水系突泉河属季节性河流,河道浅而窄,旱季干枯,雨季有连续水流,水量不稳定。

洪水期河水常溢出河道,大洪水时,突泉河洪水可漫及整个矿区的北半部。

洪水流向东南,于牤牛海煤田2区、1区以南排出区外。

洪水持续时间3〜10天不等,主要受降雨量控制。

121"如' 她:_ 00^i\ rX 5■玛*黑fl严胃d#磅X 严吨%J0^-1loS';122' 00* 翼:宝I万宝fC—东升:沐MQ35.*「7沁:) 东烷・% Sd f&a *0厂血1躍會誕46'b龙鸟越20*1^1水风爭J。

捋•’左塔■卅阖心觸列OK+S嘲乳化礼\g2沁”235交淹河®Z!•比ar(&%F叽马*型理•m杏a胡护Ep仏'7烈tai'o•A:ir jf 、.fj—.一•—@上隔匸"陵百F *3 " A:A 邑粵『o 窃览理心r 1曲frv ”闻由戶S B喪:傾g S&鞘芒遽母声\、2:;叭屮誉歸Qylb3?*^C 新木篇.輕识R _ 121"! 30AJ\方也工申V民;卜尹遐齐I /P 耳"丁辛,-L Q苦* 老T冷占0匕H ! y忑乡冲O #• g…如心厂J 讨科"1厂(腊紀峯宦** *1Rr徐•衷暫•yj 寻nnq白OrO < - Hi!:-_ 21 拧00’7}V,4«M' -IP;', W A— 1 V4B4 A * P ■ B •* *$二曜*心 Z「C、\入蒙古族乡备122' J0*九路血及自路邇時ft术尊握代《^井«纯< n 4ff w# T Htft A <*it V» e> ■*-*- AM* FA * *f浙卄处時左rV丽is牧常称交通位置图3、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C,年最低气温-302C,年平均降水量440mm, 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

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 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2.0m。

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W度。

5、区域经济区内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工业不发达,平原区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

本区附近居民点稀少,定居居民不足百人, 矿区南2km 有海代哈斯嘎牧场,隶属于科尔沁右翼中旗。

矿区附近工业较发达, 西50km 有孟恩套勒盖银铅矿, 西南有布敦化铜矿, 北有莲花山铜矿。

国家动力电网已通往牤牛海矿区。

6、矿井电源突泉县牤牛海四区内现设一座变电所(以下简称四区变电所) ,位于庆业煤矿原一号井工业场地内,为四区煤矿及三区煤矿提供主、备电源, 其前端双回路电源分别取自突泉220kV 变电站10kV 侧及牤牛海变电站。

7、供水水源生活区水源:根据调查,生活区现有深井一口,做为矿井生活区生活供水水源。

生产区水源:根据该区水文地质报告,工业场地内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丰富,补给稳定,因此本设计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

8、建设材料矿井建设所用的砂、石、水泥及钢材等建设材料,除砂、石可在本地就地取材外,其它均需外购,本区靠近乌兰浩特及白城等工业城市,建设材料货源充足,采购方便。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1974年吉林省地质局区调队完成了突泉幅1:20万地质调查,建立了地层层序,指出了找矿方向,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981年-1983年地矿部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在兴安盟地区46° 40’以南(包括忙牛海地区)进行了1:20 万重力测量,编有相应比例尺的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

为后期的找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1966年-1969 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普查大队电法队在鲁北—突泉一带开展1:10 万电测深工作,以了解煤系基底起伏,圈定煤系分布范围,指出有望地段,于1970 年提交了《鲁北—突泉勘探区电法普查找矿报告》。

4、1975年115地质队在铬铁矿普查时发现牤牛海煤田,1977年-1978年开展普查找煤工作。

1979 年吉林省地质局在牤牛海地区组织普查会战,可采厚度按0.50m计算,获远景储量2294万吨。

1983年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4区1 井初步勘察工作,共施工了38个钻孔(其中13个露头孔),总工作量9140.71m,汽车浅孔93个,工作量1728.1m。

于1983年7月提交了牤牛海煤田4区1井初勘地质报告,获C+D级煤炭储量904.48万吨,其中C级资源量258.63万吨;该报告获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83 第016 号决议书批准。

1984年开展了牤牛海4区北延初勘工作,施工钻孔20个,总工作量4680.53 米,于1985年4月提交了牤牛海煤田4区一井北延初勘地质报告,获B级储量279万吨,C级689万吨,D级190万吨,B+C+[级合计1158万吨。

该报告已获内蒙古治自区矿产储量委员会以85第24号决议书批准。

1、矿井地质工作一)地层矿区位于牤牛海煤盆地西南缘,最老地层为二迭系灰色变质砂岩、灰黑色板岩及少量炭质板岩组成,厚度不详。

分布于矿区南缘区外,为煤盆地的直接基底。

盆地内充填地层有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晚侏罗统玛尼吐组及第四系。

现自上而下叙述如下:1、第四系(Q):上部多为亚粘土及亚砂土;中部以含泥砂及砂砾石层为主;下部为亚粘土及含砾亚粘土。

全区分布,厚度V 18m,不整合覆盖各时代地层之上。

2、晚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 )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主要为灰黑—灰绿色安山质熔凝灰岩及安山岩、夹薄层砂岩、泥岩。

钻孔最大控制厚度368.33m (415ZK3),与下覆含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J1-2)根据岩性组合明显分上下两段。

上段(含煤段J1-22):为本区主要含煤段。

分布全区,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及黑色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及砾岩夹层。

含十个煤层组,自下而上编号为1、2、3、4、5、6、7、8、9、10 煤组。

3、6、7、8、9、10 煤组连续性差,为零星可采煤层。

含煤段最大控制厚度221.71m(415ZK3 ),与下伏砾岩段整合接触。

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动物化石,属湖沼相沉积建造。

下段(砾岩段J1-21 ):分布于矿区南部,其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色砾岩组成,夹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

控制厚度大于195.60m 400ZK4 )。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牤牛海煤盆地是被晚侏罗统玛尼吐组和第四系掩盖的煤盆地,并且现在盆地是侏罗纪形成以后受燕山运动的多次改造破坏的残留盆地。

走向近南北,倾向东。

矿区位于盆地西缘,北段地层走向360 °,倾向90°。

南段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10 °-25 °, 呈单斜构造,沿走向及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波状起伏。

根据钻探取得的资料,含煤地层中,煤层及附近的炭质泥岩等相对较软弱岩层倾角突然变陡,甚至有倒转现象,原报告认为是层间滑动造成的。

据矿井采矿实际验证该区小构造是很发育的。

(三)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比较频繁而强烈,主要有超基性岩,闪长玢岩及花岗斑岩等。

1、超基性岩主要见于玛尼吐组地层中,呈脉状产出,并已全蛇纹石化。

2、闪长玢岩主要侵入在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及玛尼吐组地层之中,多呈大小不等的脉状产出,对煤层破坏较大,使煤层变质程度增高,甚至变成天然焦,侵入到煤层中的侵入体,形成煤层的顶底板或夹石。

部分甚至全部吞食煤层。

3、花岗斑岩仅见呈小的岩脉侵入于晚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地层中,规模小,分布不广泛。

综上,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当属简单—中等。

四)含煤地层及含煤性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矿区范围内控制厚度221.71m 。

含10 个煤层组,自下而上编号为1 、2、3、4、5、6、7、8、9、10 共见38 个煤层,单层厚度0.09-10.00m ,累计总厚度33.88 m ,含煤系数15.28% 。

有编号的煤层27 层,其中大部分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4 层,其编号自下而上为:1-2 、2-1 、2-2 、5-2 ,零星可采煤层9 层,其编号自下而上为:3-2 、3-3 、4-1 、4-2 、5-1 、6-2 、8-1 、8-2 、9-1 。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14.04 m,可采含煤系数6.33%。

煤层总体走向四区北延近南北,倾向正东,倾角10°〜25° ,局部倾角在45°,四区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10°〜25°。

五)煤层达到可采程度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分别为1-2 、2-1 、2-2 、4-2 、5-2 煤层,现自下而上分叙如下:1-2 煤层:平面上分布于408-411 线,位于砾岩上部,与砾岩间2-8 m 左右,厚度0.70-2.83 m ,可采平均厚0.99 m 。

结构简单,含0-3 层夹石,夹石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顶板以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为主,局部见零星砂岩及侵入岩,该煤层资源储量估算面积0.83km 2,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2-1 煤层:位于含煤段下部,厚度0.70-4.33 m ,可采平均厚1.32 m ,结构比较简单,含夹石0-2 层,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