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自主教育特色文化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创自主教育特色文化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创自主教育特色文化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一、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校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1. 自主教育是“育人为本”的真正体现。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长大后具备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构建自主教育模式,形成自主教育文化特色,是体现真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

2. 自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自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途径,是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根源是人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就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此来激励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自主教育能以人为本,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继续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并重,为多样化、个体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机制,培养更多更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 自主教育是实现受教育者自我超越的重要途径。

自主教育的
原则是以人为本,对受教育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开发受教育者的体能和智能,进而完善其人格。

由于受教育者本身有了主动权,个人将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实现自我超越。

二、创新教学模式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转变师生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是我们创新教育模式的重点。

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其创新技能成为老师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目标。

因此,我校构建了自主学习的三步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引导,循序善诱,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在团队中交流、合作、竞争,从而达到共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前环节
1. 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将任务分配给学生。

2. 学生明确讨论问题,生成学习侧重点。

3. 课前讨论充分,课上目标集中,课上环节有的放矢。

(二)课上展示
1. 以小组为单位,体现竞争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2.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鼓励新想法和新思维。

3. 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点评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课后实践与反思
1. 小组成员的自我反思。

2. 来自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3. 来自老师的指导。

4. 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和学习方法创新作为衡量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

自主的课堂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是打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单一被动传统模式的课堂,是加强组际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课堂。

这种课堂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竞争而不失合作,头脑风暴常常有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

我们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己对于团队的责任感,这是小学基础教育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

创新教学模式仅仅停留在课堂环节还不够,我们将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这就离不开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以考试作为评定学生的指标,这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是极为不适应的。

首先,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创新思维,因此,我们把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参考进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使学生的发展不再受考试的单一限制,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创新空间。

其次,对于平时表现积极,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如果在期末考试中出现较大失误,老师可以酌情考虑给予二次考试的机会。

这样,让学生不再抱怨考试,潜移默化的把考试作为一种机会和重新开始的新起点,当然,二次考试的机会是在平时表现优秀和突出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的,其作用点还是指向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习态度上形成自主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自主管理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

如何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1. 分级管理
大队部——礼仪指导。

开展争做小主人活动。

班主任——德育策略直接实施者。

学生督导团——对各班的言行礼仪示范督导,每周在班长会议上反馈。

班长——班级的代表,落实班长会议的内容。

小组长——团结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积极向上。

2. 团队竞争
在班级内最小竞争单位是小组,学校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卫生等方面展开小组竞争,每学期评选出明星小组。

学校根据各班在争做小主人的活动中表现,期末评出优胜班级。

并综合班级情况评选优秀年组,学校要给优秀团队奖励。

3. “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做小主人”系列活动
为使诚实守信、知书达礼、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明水平,为把文明礼仪贯彻到学生一日生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意识,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伴我行”“争做小主人”活动。

(1)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引领学生,教育学生。

(2)成立“雏鹰起飞”校园广播站,每周一利用早自习时间讲有关文明礼仪的事宜。

(3)每周五校召开班长会议。

让班长带动组长,组长带动组员。

发觉每个人的潜能。

(4)每周轮换校礼仪督导生,让全校的学生都来体验,感悟督导生的示范。

同时记录下好的班级及个人,及时鼓励,表扬。

给他们送过去赞扬的掌声。

(5)每周五进行班会,总结一周学习、文明等方面的情况。

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进中提升。

(6)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设立监督岗,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环保小卫士。

(7)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全校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上述活动中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

并以此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了班级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
高了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一日学习,终身受益。

四、构建自主教育校园文化
以自主管理为切入点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摸索中创造了带有本校特色和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

“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而育人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和谐优美、风格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极富吸引力的“教科书”。

同时,它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品位追求的最直接的表露。

(一)榜样育人
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校不但让学生向名人学习,还要向身边的同学和已经毕业离开学校的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优良的传统作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做到人人有榜样,人人有目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同时学校还从各个方面树立榜样,根据办学需要形成了以“自主教育”特色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格局。

(二)景点育人
学校里的路、园、廊等景点,摘录书写古代经典文化警句,紧紧围绕“自主教育”的主题,树起格言牌,安排宣传画,如: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志当存高远——诸葛亮等,使师生足之所涉、目之所及都能接受浓烈的德性熏陶,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促其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场景。

(三)内容育人
让每一块内容都能说话,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做到了精心设计。

⑴让绿化说话:如茵的绿草,似锦的繁花,葱郁的树木,给人以清新、活泼、生机勃勃之感,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

⑵让景点说话:景点最能奏出育人的乐章,如我校的校标、标志性雕塑,目的是让学生有“自主、自律、自强、自立”之感,并劝诫学生惜时、勤学。

⑶让墙面说话:一方面,学校从宏观着眼,在文化长廊、教室走廊中布置体现“自主教育”的醒目标语。

一方面又从微观入手,精心布置教室,如亮丽的学风词:你行,他行,我也行。

⑷让标志说话:学校的校标、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往往是校园精神的抽象化、个性化体现。

我校十分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通过各类标志传播自主教育理念,规范师生的言行。

(四)人人参与
校园环境的构建,应该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师生参与环境文化建设的程度,决定着教育效益的程度。

本着“以德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师生人人参与中获得可喜的成功。

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一个群体特有的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方式,才能保障学校的稳步发展。

我们的创新,实现了约束人,教育人,启发人,塑造人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
的深入贯彻,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长远发展前途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不会满足今天的既得成果,将会在“构建自主教育特色文化,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改革之路上不断前行,走具有自己教育特色的自主教育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