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34张PPT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34张PPT
DNF公益服动了 对清国的战争?
二、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
日本不宣而战。
三、战争经过
自主学习二:请结合地图并根据提示,归纳甲午战争的经过。
提示:战争经过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陆——海——陆。
第一阶段: 平壤战役
平壤战役
生于一个回族家庭。
左宝贵是甲 午战争中清军高 级将领血战沙场, 壮烈殉国的第一 人。
第二阶段:黄海海战
黄海大海战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邓世昌撞向吉野舰?
• 2014年9月17日,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的学者进行 海战实况推演。
第三阶段:辽东战役
辽东战役
• 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 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 争因此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行列的起点。 • 战争中日本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 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 的清国仍属尚未开化的野蛮国。 ——福泽谕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
《马关条约》 三、战争结果:
内容:赔两亿,割三地, 开四口,设工厂 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民族危机
讨论思考:面对战争,他们的表现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勇敢 爱国 有责任心 有真才实学
• 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应 该怎么做才能得到世 界的尊重?
1、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黄海战役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之战 答案:C
上海、广州、重庆、沙市、 开商埠 福州、厦门、苏州、杭州 宁波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国内地。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掠夺中 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
其他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
,
?
• 重视海防,建立北洋 舰队。 • 创办洋务企业,引进 西方先进技术,自强 求富。
主权线、利益线
日本的经济走到哪儿,日本 的军事力量就应该在那里保护其 经济利益。
一、甲午中日战争之背景
2、明治维新的力量
经济实力增强
年出口总值增长12倍,煤炭 开采量增加了35倍,蒸汽船数 增加了58倍,铁路长度增加了 394倍。
一、甲午中日战争之背景
3、扩张之心渐长
小川又次
一、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 之独立国。 二、帝国于是劝朝鲜要改革其弊政,朝鲜 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 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 狂妄已极。 三、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 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
四、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助长了列强侵略野心
割地
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岛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 国人民的负担,严重破 坏了中国的财政,大量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 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 经济。
思考: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战争行为呢?
第四阶段:威海卫战役
威海战役
丁汝昌不懂海 军,李鸿章提拔 他是出于私心?
• 1895年2月5日夜,日军鱼雷艇潜入刘 公岛湾内袭击北洋舰队被击败,逃跑 时遗弃数具战友尸体,清兵想要分尸 泄愤,为丁汝昌所阻止,丁汝昌说服 部下,按照清国典式特制棺椁,将日 兵尸体安葬。事后丁被评价为”文明 忠义之士”。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
“然国中早有脱亚而入欧之民意。 所不幸者毗邻二国——中国、高丽…… 三者相较,彼二国何其相似乃尔,民众 并国家,均不思进取之属……子不闻近 墨者黑乎?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 心念也。” ——1885年福泽谕吉:《脱亚论》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
敬仰
蔑视
• 爱国心对他们(清国人)来说,并不重要 • 清军作战怯懦,我军未至闻风便逃,实乃“弱清四百 余州之豚儿汉”。 • 我军攻入辽河对岸,骑兵纵火点燃房屋,迫清军大队 溃退,许多士兵脱下兵服换上民服匿于街巷之中。 • 5月的一日,七八个造假辫子的贼人被商家卫队处刑 斩首,看热闹的清国人如蚁集鼎沸,平气会话者有之, 嬉笑着亦有之,对同胞之死没有一点同情心。 -------《日清战争从军秘录》
战斗力差
不爱国 精神麻木
19世纪中期,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东方的大门, 面临时事巨变,中日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中国
日本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日本立国观的改变
•
1853年,《日美通商条约》,这个条约让日 本确立了立国的方向。 • 签约的日本人认识到,通商不是单向的。全 世界都是日本经济可以抵达的方向,都和日本的 经济利益有关。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
2、19世纪末的一次海战中,率领致远舰迎战 日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答案:A
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 条款是( B ) A割台湾等给日本 B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C赔款 D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4.“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 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 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李鸿章苏醒后,吩咐随员将换下的血衣保存下 来,不要浣洗,面对袍服上的斑斑血迹,他长 叹道,“此血可以报国矣。”
一、战争爆发:1874,丰岛海战 日本不宣而战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
二、战争经过:
第二阶段:黄海海战 第三阶段:辽东战役 第四阶段:威海卫战役 人物: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