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务文体翻译的理解
翻译是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需要我们扎实的功底。
以前翻译课上的翻译学习与练习,我们更多学习的是翻译技巧。
而《实用文体翻译》让我们对实际商务中的翻译有了更好的理解,大大巩固和提高了大家的英语翻译能力,下面仅为我学习中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译文完整准确是商务翻译的基础。
顾教授也认为“准确严谨”是翻译的首要标准,做不到这点就谈不上商务文体。
比如,下面例(1)的翻译就不够准确,而例(2)的翻译则不够完整。
(1)The date of receipt issued by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concerned 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delivery of goods.
译文:由有关的运输机构所开具收据的日期即被视为交货日期。
句中的concerned按其字面意思译成“有关的”显得笼统、不够严谨。
根据合同内容做具体分析后,可以看出,运输机构和合同货物之间的关系是“承运”的关系。
所以译成“由承运的运输机构所开具收据的日期即被视为交货日期”更能揭示其实质意义。
(2)Payment: By irrevocable L/C at sight to reach the sellers 30 days before the time of shipment.
译文:支付: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装船前30天开到卖方。
改译为:支付:买方应在装船前30天将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开到卖方。
译文完全照原文字面翻译,从内容上显得不够完整,未能恰当体现出原文中买方和卖方的关系。
改译通过添加原文表面没有、实际却隐含的成分使译文完整、内容清楚,体现合同文字的严密性,便于合同读者的准确理解。
其次,译文的通顺着重体现在“条理清楚”上,特别是在处理长句、复杂句时更加如此。
为了尽量容纳更多的信息量,同时提供的信息既完整又严密,商务原文中的英语句式结构一般多为复杂的长句。
在不影响原文意义的条件下,译文应尽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明晰。
例如(3):
(3)The Buyer shall make a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 (including replacement of the goods) by the further inspection certificate and all the expenses incurred therefrom shall be borne by the Seller.
译文:如果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包括换货),并出具相应的检验证明,卖方将支付全部费用。
改译为:买方须凭复检证明书向卖方提出索赔(包括换货),由此引起的全部费用应由卖方负担。
译者对原文陈述的事实条理没有弄清楚,将买方提出索赔的依据“凭检验证
明”译成一个并列结构,从而使译文未能体现出原文合同中买方提出索赔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也未能说清楚卖方应承担哪些法律义务。
这样的译文条理不清,将来一旦产生纠纷就会出问题。
最重要的是翻译时使用的语言应尽量体现出契约文体的该种特点。
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约首、约尾以及正文中的某些必备条款(如不可抗力、仲裁等)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和套语,译者翻译时遣词造句应尽量符合译入语的契约文体特点。
比如在英译合同时,用词须选用英语中的一些正式词汇。
如,“因为”一般用短语“by virtue of”来翻译,而很少用“because of”。
“在……之前”一般用“prior to”,而少用“before”。
“关于”常用“as regards”,“with regard to”,而不用“about”。
再看下例:
(4)The arbitral award i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译文:仲裁机构的裁决具有最终效力,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译文虽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但是专业人士读来总觉得有些别扭,原因就是由于这样的表达不符合汉语合同中规范的表达方式。
更为专业得体的翻译应为: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学习翻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学好翻译,切不可不懂装懂,随意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