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油气藏勘查与评价
(2)储集参数求取:按照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1、流油程气的藏相的概关念规 范,与岩芯试验相结合,描述含油气储集体的岩性、矿物成
分及物性变化,高质量求取储集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
气饱和度、渗透率与泥质含量等参数。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3、储集体描述
(3)储集体横向追踪:主要基于高精度地震资料,经过相位校
§1 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任务、程序及技术方法1、油气藏的概念
一、任务
综合运用各种资料,对油气藏的构造、储层和油气分布等进行滚 动式动、静态和宏、微观综合研究,提交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 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可进一步分解为:
(1)查明主要目的层的构造形态、断层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和纵向上切割的 层位、局部高点与断块分布等;
发展阶段:以测井为主体的评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 多学科协同描述(20世纪80年代)和多学科一体化的现代 油藏描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分类:勘探阶段的油藏描述(早期油藏描述)、开发早期 阶段的油藏描述和开发中后期阶段的油气藏描述 。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一、油气藏描述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建立含油气地质体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示油
成条件和油、气、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确定油
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查干凹陷巴润断鼻带油藏分布模式
酒西盆地伸展型构造样式与伸展 型油气藏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NW
11
22
13
断层 预测 不整合面
油气藏
①鸭儿峡基岩油藏②不整合遮挡油藏③鸭儿峡构造—岩性油藏
1 断鼻油气藏; 2潜山油气藏: 3 断块油气藏
④柳沟庄白云岩裂缝油藏‘⑤背斜油藏
§1 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任务、程序及技术方法1、油气藏的概念
二、程序 2. 评价井钻探 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工业性油气的圈闭以及地震详查的基础上,
以查明油气藏类型、评价油气田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经济价值 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钻探的主要地质任务: ① 查明油气层的形态与展布特征,确定油气水边界及油气水界面, 探明含油气范围。 ② 建立油气层的岩心综合剖面,综合确定油气产层的厚度与有效 厚度下限,查明储油气层的岩性与物性特征及其“四性”(岩 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关系。 ③ 采集油气藏内部流体特征资料。 ④ 获取油气试油试采资料,如产能、压力、温度、油气藏工程参 数等。
取得地面和地下油、气、水性质,并尽可能地进行层间和
井间的对比分析,确定流体性质的变化规律。
(4)油气层压力特征分析:按照压力资料获取的1标、准油气规藏范的,概取念 全取准油气层的压力资料,获得准确的原始地层压力;利用 高压物性PVT资料获取原始饱和压力;结合RFT(FMT)资 料了解压力梯度变化,查明压力系统。
§1 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任务、程序及技术方法1、油气藏的概念
二、程序 3. 油气藏评价
探明油气藏和流体的空间范围和性质,提交探明和控制储量。 ①油气藏地质评价:评价圈闭特征、储集层特征、流体特征,建
立油气藏构造模型、储集层结构模型、储集层参数模型、流体 分类模型。 ②储量与经济评价:包括储量参数确定、储量计算及储集性能和 产能评价。 ③开发特征评价:包括温度特征、压力特征、驱动类型、生产特 性,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措施和开发方案奠定基础。
第八章 油气藏勘查与评价
Hydrocarbon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2010年4月
油气藏勘查与评价
§1 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任务、程序及技术方法
• 任务 • 程序 • 技术方法
§2 油气藏描述
• 目的与任务 • 阶段划分 • 基础资料 • 主要技术 • 内容与程序 • 成果表述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2、地层沉积描述 (1)地层分布研究:利用发现井和评价井的测井和分析化验资
料,确定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对比;结合高精度的地震资料 识别地层超覆、剥蚀及岩性与厚度的变化。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充填上超
削蚀特征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和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的相互结合。 (4)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 分析油、气、水性质与分布特征和油气层温压系统、油气井产
能等,查明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 总结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 (5)计算机技术 油气藏描述计算机软件系统、油气藏描述数据库、数据处理技 术和成果显示技术等。
正的保持振幅地震处理和特征反射波地质含义分析,通过
VSP声波合成记录、波阻抗曲线及地层倾角测井的已知深度
刻度地震剖面的深度和相位的倾角、倾向,标定已知油、气、
水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和纵横向分布,结合地质资料对油
气层或油组作横向追踪,并描述其形态、厚度变化和连续性。
(4)孔隙度或饱和度纵横向变化分析:利用高精度地层信息,
②一井多探:一口井能尽量兼顾揭示多层油气层,以少打井,提高工作效率和 经济效应。
③主体探明: ④优先钻探:对可能存在的复合圈闭(如地层或岩性一构造)或潜在的储集层
(如礁、滩等)要优先部署,重点评价,以迅速查明圈闭类型,或利用兼 探发现潜在的储集层;优先钻探用户或集输管网附近的评价井。 ⑤开发早期介入:尽早地将油气藏开发地质问题向勘探阶段延伸。
气藏内部结构和油气分布状况,指导勘探部署,以尽可能 少的探井,控制和探明更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 任务:阐明油气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与展 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 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 质模型、计算油气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2 油气藏描述
进行特殊处理,分析储集体的孔隙度纵横向变化;条件许可
时预测含油气饱和度。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4、油气藏盖层描述
描述盖层岩性、厚度、孔隙度、连续性、产状及与储层的关系等。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5、油气藏与油气分布特征描述
(1)油气藏类型分析:在圈闭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形
1、油气藏的概念
四、油气藏描述的技术
(1)单井综合评价技术 地层、沉积、储层、盖层、油气藏性质等基础研究及测井解释
和储层“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关系研究等。 (2)圈闭精细描述技术 构造地质建模、构造精细解释及精细速度场等的综合研究 (3)储层描述技术 野外露头试验区储层建模、单井储层综合评价、测井储层评价
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修订圈闭形态图。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1、圈闭描述 (4)圈闭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根据地震、地质、测井、试油、
分析化验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综合分析圈闭和断层对油气聚集
的控制作用,描述主断层的断面形态和深浅层的圈闭偏移。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1、油气藏的概念
二、油气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1)以油气藏上的地震信息为主,以从第一口发现井开始取
得的各项资料为内容,在过井的地震剖面上进行严格标定, 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展开的油气藏框架描述,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油气藏构造与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计算控制储 量、油气藏技术经济评价、油气层损害评价及油气层低产原 因分析等。第一阶段结束,提交控制储量和评价井位意见。 (2)以油气藏(田)上评价井取得的各项资料为骨架,在多井 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所展开的油气藏描述,主要研 究内容包括三维地震解释、精细构造分析、多井综合评价、 油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及探明储量计算等。第二阶段结束, 提交探明储量。
§1 油气藏勘查和评价的任务、程序及技术方法1、油气藏的概念
三、技术方法 地震精查 评价井钻探 油气藏描述 储量计算 油气藏综合评价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定义:对油气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以沉积学、构造地 质学、储层地质学和油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 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以现代油气勘探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油气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 价的一项综合研究方法技术。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2、地层沉积描述 (4)地震相展布分析:研究沉积相、单井相与地震合成记录、
声波阻抗、反射系数为主的地震信息的对应关系,建立地震 相模式,并描述相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3、储集体描述
(1)油、气、水层解释及油气水系统划分:利用数字测井,结 合岩芯观察、分析化验、地层测试、试油试采等资料,进行 油、气、水层解释及油气水系统的划分。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三、油气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尽可能地充分利用一切资料,并按标准规范建立高精度二维地
震或三维地震数据库、单井岩性库、数字测井成果数据库、 地质测试资料数据库、分析化验数据库、勘探综合数据库、 井位及测线位置数据库等数据库,为高质量的进行油气藏描 述与评价奠定资料基础。
§2 油气藏描述
井相模式,并进行单井沉积相(亚相或微相)划分与分析。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2、地层沉积描述 (4)地震相展布分析:研究沉积相、单井相与地震合成记录、
声波阻抗、反射系数为主的地震信息的对应关系,建立地震 相模式,并描述相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2 油气藏描述
1、油气藏的概念
五、油气藏描述的内容和程序
5、油气藏与油气分布特征描述
(2)含油气边界确定:利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结合数字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