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宋明理学-一轮复习..

三-宋明理学-一轮复习..


朱熹
2、主要观点:
A、理气关系: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是客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 级秩序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
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B、修养论:
1、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 “格物致知”
2、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 极源泉; 3、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
理学家的“理”主要指的宇宙的普遍法则, 是事物的规律,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三教图(清) 丁云鹏
资料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 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 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 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 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周敦颐:人与万物本源合一,
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邵雍:宇宙规律 人类命运
开辟道路
张载:开创“气学”派<唯物主义代表>
严格区分天道性心,准确表达基本宗旨和精神
二程: 理学 最高范畴 “天理” 核心 仁
理学的开创者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
程颐
程颢
程颢像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 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 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①佛教盛行。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 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 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 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 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 济力量;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 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 道合一,即可成仙。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探究活动2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链接:
认识: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2、王守仁——“致良知”: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本心——“灵明”就是天(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理知””) 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宋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 命实践。
课堂活动1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春战:形成,受冷落 秦始皇:打击——“焚书坑儒” 汉武帝: 改造,独尊(制度化) 魏晋:受道、佛教冲击,削弱 宋代:吸道、佛教,产生“理学”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课外阅读)
二、创立过程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兴盛之源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1、总特征: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
套严密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实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2、代表及观点:
(二)成熟: 朱熹理学<南宋> 1、生平:
南宋著名哲学家,江西婺源人。 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等
朱熹(1130—1200)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人心(是2)世材界料万二物中的“本破山源中,贼离易开,了破人心中的贼思难想”意王识阳,明要任何事物 都不怎存样解在决。这一问题? 他要的从解根释本不上合解理决,社因会为动他荡颠问倒题了,客必观须存重在树与人意们识的的思关想系道。 德标准,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 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原因:宽松的文化政策; 基础
①推崇《春秋》尊王攘夷
基本主张:②批评唐代政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强调“华夷之辨”,视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
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
概念:“二程”、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 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世人习称 “程朱理学”。
为什么汉末以后,儒学面临困境?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 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 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儒学的权威性与统治地位受到削弱,
C(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核心——“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教、道教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D、理学的经典方面:
《四书》地位高于《五经》成为儒学经典
3、历史地位(影响):
A、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B、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深远;
儒(根本)
(目的)
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 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 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 讨,创成以“理”为核心的更精致完备的 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一)创立: “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
冲击力;强烈反响;影响后世思想体系
(3)
陆九渊
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心料,陆一吾心九陆便九渊是渊世的说界:思”“想宇具宙便是吾 主观唯有心很主大义,的即冲认为世 界击的本力源,在在人的当意时识,引它 具神起、体意体强志现烈等为的人的反感响觉、并精
材料深二 刻风影吹旗响动了,一后位世僧人说是 旗动,的另一思位想说体是风系动。,陆九渊过
探究活动 如何认识程朱理学的影响?
材料链接:
认识:
理学把“天理”和”
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
天理遏制人欲,强调“存 天理,灭人欲”,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 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
1)它用三纲五常维系 专制统治,压抑、扼 杀人性,产生了消极 影响。
清人戴震说:“酷吏
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一理”是宇世宙界之的间本一理 而已原。天得之而为天, 地 天得 地其主统之 之实义一而 间质,于为 者是即人地 ,客认 的观为 意,又唯世 识凡各心界 之生得于之 以为外性的;精其神张存在之物为如三纲, 其纪绝之对为精五神常、上,帝盖的皆此 理之意流志行。,无所适而不 在。
程颐像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 备”,要么是“不明”。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三)发展: 陆王心学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基本特征>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1、陆九渊——“发明本心”:心学的开创者
A、思想: 核心命题“心即天理”<主观唯心主义> “发明本心”,主张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 ““理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 B扫、除影响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 “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 什么?
朱熹的理学思想与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学不一致.
实际上朱熹对理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迎合 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 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 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 “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相关主题